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戴熙習苦齋題畫欣賞分享

戴熙習苦齋題畫欣賞分享

戴熙,清代畫家。

密易疏難,沉著易,空寂難,似古人易,古人似我難。知此三難者,方識南田之妙。國朝南田猶元之倪元林,效之者不慮不及,但慮過耳。

《畫訓》云:「墨韻既足,設色可,不設色亦可。」此專為塗澤者說法,以詞害志,則丹碧為損物矣。墨韻亦有借色而顯者,知墨韻借色而顯,斯為善體《畫訓》。

自去年五月至今年五月,行路逾二萬里,所見山水多矣。然未有如連州之奇也。險怪雖不免,而秀削絕特,實為東南之冠。篷窗眺望,隨筆點染,意在寫照,不名一家。

紙如大地,心如水銀,過孔即出,使空而入。未畫之先,不見所畫,既畫之後,無復有畫。

大家在氣象,名家在精神,骨性天成,各行其是。

畫因乎筆,畫因乎楮。楮有澀、滑之不同,畫乃有蒼茫、淹潤、靈妙、朴古各種,皆因其勢而利導之。行乎不得不行者也。

雲林無法不備,一法不立。學者正如帆隨湘轉,望衡九面,此惟親見呂仙吹笛者知之耳。

宋人重墨,元人重筆。畫得元人益雅益秀,然而氣象微矣。吾思宋人。

雲林畫法,程松圓得其疏,查梅壑得其淡,惲南川得其秀,蓋未有得其逸者。

曉起望天門諸峰,與煙雲化而為一,恐其化去,捉筆寫出。

物有定形,石無定形,有形者有似,無形者無似,無似何畫?畫其神耳。

元人高逸一派,專於無筆墨處求之,所謂脫塵境而與天游耳。

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偶寫《雪山高卧圖》作此語,非敢妄擬前賢也。

亂頭粗服,非蒼也;膠須鬀面,非秀也。當求諸牝牡驪黃之外。

何子貞出楮索畫,楮甚澀。澀楮澀墨,運墨澀筆,澀筆澀思。思不澀不奧,筆不澀不斂,墨不澀不惜。澀寡過,澀亦有功也。萬事澀勝滑,子貞其無訶!

畫有千幅萬幅不變者,有幅幅變者。不變者正宗,變者間氣。變之人樂,不變之人壽。客曰:「子變乎,不變乎?」曰:「變,雖然中有不變者。」

皴法簡處要令不可加。山得勢,石開面,則不可加矣。

古人最重畫沙,謂山之坡腳氣象厚薄所系。

疊石要變換,又要渾融打成一片,則山勢現。

平遠山不可令如石堆,須有望不盡之意。平遠山如蘊藉人,可謂善貌平遠者矣。

烘雲氣欲和,和則雲氣冉冉欲墮。

柳之體輕而神重,故畫柳絲到梢處須直如懸繩,不直則輕而不重矣。

凡畫譜稱某家畫法者,皆後人擬議之詞,畫者本無心也,但摹繪造化而已。吾心自有造化,靜而求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也。泥古未有是處。

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將,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各不相勝,各不相襲。

竊謂學畫與鑒畫不同。鑒畫不可絲毫假借,學畫者宜隨時隨處皆有領略,故曰:「青出於藍,冰寒於水。」

春山如美人,秋山亦如美人。春山如美人之喜,秋山如美人之愁。西子捧心,玉環齲齒,固是別有態度。

閑則功力厚,靜則智慧足,淡則旨趣別,遠則氣味長,四美具謂之畫。

未捉筆時不立一法,既擲筆後不留一法。比之范銅取影,截竹得聲,目擊而道存者也。

作書如作畫者得墨法,作畫如作書者得筆法。顧未可與膠柱鼓瑟者論長短耳。

王山樵秀密之致,以淡得深,因渴成潤,未易遽到。

作者難,識者亦難。誠哉是言也。惲南田不治生產,橐筆游江湖間,所作書畫,人多不重之。賴石谷周其空乏。華秋岳自奇其畫,游京師無問者。一日有售贗畫者來,其里紙華筆也。華見而太息出都。全濤門作畫屬袁簡齋覓售主,不可得,為在所譏訕。東坡先生云:「平生好詩仍好畫,喜牆涴壁長遭罵。」以坡老翰墨而猶遭罵,甚矣識者之難遇也。士大夫托意毫素,當使名心盡凈,然後遊戲人間耳。

畫有詩人之筆、詞人之筆。高山大河,長松怪石,詩人之筆也。煙波雲岫,路柳垣花,詞人之筆也。旑旎風光,正須詞人寫照耳。

畫自無而之有,復能自有而之無者化矣。是即為學日進、為道日損之說也。

嘗謂古人喜為知畫者作畫,予則畏之。人曰:「此意易曉,畏知者見訾耳。」予曰:「不然,正畏知者不訾。」蓋能訾我則我得雖淺,未可謂無所得也。

董巨尚圓,荊關尚方。董巨尚氣,荊關尚骨。董巨尚渾淪,荊關尚奇峭。正如陰陽互根,不可偏廢。

古人書畫多用熟紙,勝國以來,間有用生紙者,然百不得一二也。今人以用生紙為能,失古意矣。是猶作書者狃於用軟筆,而不知古人貴用健毫也。

士夫作畫非當行,多不入格,故畫不入格者輒曰士夫氣。世以其士夫也尚之,於是畫師競效士夫矣。不知捧心齲齒,烏可學也。然則入格既不足貴,不入格又不可學,將奈何?曰:「求其所以為士夫者。」

古人不自立法,專意摹繪造化耳。會得此旨,我與古人同為造化弟子。

識到者筆辣,學充者氣酣,才裕者神聳,三長備而後畫道成。

畫當形為心役,不當心為形役。天和飽暢,偶見端倪,如風過花香,水定月湛。不能自已,起而捉之,庶幾境象獨超,筆墨俱化矣。

經營初就,其光淡沱似春;皴染漸足,其氣沉酣似夏;裝池得宜,其容清明似秋;歲入微黯,其象肅穆似冬。畫當以神遇,若求諸跡,便落滯相。

士大夫恥言北宗,馬、夏諸公不振久矣。余嘗欲振起北宗,惜力不逮也。有志者不當以寫意了事,刮垢磨光,存乎其人耳。

白石翁筆力森爽,得氣之秋;香光翁墨態澹泊,得氣之春。兩翁聲名日盛,傳摹日多。香光漸墮於甜,白石漸流於霸。學者眼目往往為贗鼎所遮,幾不識廬山面目矣。

世謂疏難於密,為密可躲因,疏不可躲閃,非也。密從有畫處求畫,疏從無畫處求畫。無畫處須有畫,所以難耳。

筆墨在境象之外,氣韻又在筆墨之外,然則境象筆墨之外,當別有畫在。

元人以疏峭變宋人之渾化,而渾化在其中。後世喜效元人之疏峭,而渾化微矣。得其一,失其一,學者之過也。

以目入心,以手出心,專寫胸中靈和之氣,不傍一人,不依一法,發揮天真,降伏外道,皆在於是。

畫本無法,亦不可學,寫胸中之趣而已。趣有淺深,愈深則愈妙,要未有無趣而成畫者也。

郭河陽謂「春山淡冶而如笑」,此笑字是含情不語之意,非軒渠絕倒之謂也。郭景純《遊仙詩》「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 蓋得之矣。

筆墨貴動而畦逕貴靜,畦逕靜則筆墨自動耳。

畫者生機,刻意求之,轉工轉遠,眼前地放寬一步,則生趣既足, 生機自暢耳。

張浦山重濕筆,取其墨光洋動,要惟熟紙為宜耳。

耕煙世最多贗本,凡耕煙所能者,世人無不能之,或且有過之者矣。獨其筆墨間一段煙雲氣,世人斷夢不到此也。余所云煙雲氣,非刻劃形跡之謂,南田所謂「實處皆虛,虛處皆實」是也。南田之一生俛首在此。畊煙之克自成家者在此。得此旨,雖一筆不似畊煙,亦耕煙矣。

偏於蒼者易枯,偏於潤者易弱,積秀成渾,不弱不枯,不當從筆墨中求生活耳。

三王皆喜用渴筆,惟南田能用濕尖,空靈妍妙,著紙欲飛,可謂別開生面。

畫史稱潑墨始自王洽,未有言渴毫始自何人者,蓋濫觴於惜墨如金之李營邱耳。

山石以畫而得,雲水以不畫而得。山石成則雲水自在。豈所謂名者實之賓乎?

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無筆墨處何以得妙,畫道固先有妙後有畫也。

有墨易,有筆難。有筆墨易,無筆墨痕難。

畫令人驚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

畫要熟中求生,余久不畫,當生中求熟矣。然與其熟中熟,不如生中生耳。

澀筆易於沉厚,難於超;滑箋易於超妙,難於沉厚。好易者功之徒也,好難者名之徒也,故曰畫是吾病。

畫家以點苔為眉目。米氏落茄從北苑濫觴,是北苑以點苔見長矣。然《秋山行旅圖》不用點苔,即江南半幅董源畫也。於此見古人書畫不拘一格,今人為畫譜所狃,轉失廬山真面目耳。

張浦山論麓台司農畫最得要領,其紀《秋山晴爽圖》,謂渲染後以火熨之,時史遂疑少農力過紙背者恃此。不知力過紙背,但從氣韻深厚中得之,若驗其背,未免刻舟求劍。士大夫作畫,要是餘力遊戲,急欲其漧,遽用火攻,倪迂范緩,終未必然耳。

世稱麓台嘗云:「東南有清湘在。」清湘恃高秀之筆,為纖細,為枯淡,為濃煤重赭。麓台鑒賞矜嚴,數者當非所取,不知何所見而推尊。今觀《溪南八景》,方識清湘本領。秀而密,實而空,幽而不恠,淡而多姿,蓋同時石谷、南田皆稱勁敵。石谷能負重,南田能輕舉。負重而輕舉者,其清湘乎?麓台殊不紿我。然自是清湘傑筆十不得其一二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逛樓 的精彩文章:

鄒一桂小山畫譜欣賞分享
賞·悅 陳知保先生國畫欣賞分享
賞·悅書畫落款鈴印有講究

TAG:逛樓 |

您可能感興趣

芳潔豈自許 詩畫兩奐彰——鄧奐彰梅蘭題畫詩賞析
未賞春蔭夏已濃 畫家沈明題畫詩作品賞析
董其昌書法欣賞《題畫十則》
山水畫與題畫詩:詩助畫意 錦上添花
翁方綱行書欣賞《題畫詩軸》
魏然:從題畫詩品吳昌碩
黃公望題畫《六君子》與倪雲林心源古木
董其昌書法欣賞《孝經、臨淳化帖、題畫十則、書古人詩》
《劉炳森隸書黃知秋題畫詩》下
《劉炳森隸書黃知秋題畫詩》上
中國畫配上題畫詩,真是賞心悅目,帥呆了
涵慧養心——題畫體◇石磊
詩酒田園 板橋題畫竹石
流利洒脫、風姿俊爽:元代鮮於樞行草《題畫馬詩跋》書法欣賞
梅花道人題畫詩,書法奇崛
為什麼說徐渭的題畫詩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十年磨一劍 礪得梅花香》余克危梅花主題畫展
難得一見 徐悲鴻主題畫展亮相固原博物館
梅蘭竹菊題畫詩,中國人的精神寄託!
山色空濛掠浮雲,一詩一畫品才情:歷代名家《題畫詩》精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