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提醒:秋季這幾類兒童轉染病致命!
進入秋季,來醫院看病的兒童越來越多,有些孩子病情特別重。那麼哪些傳染病對於兒童而言危險性最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秋季兒童常見傳染病。
「感染性疾病」屬於臨床醫師考試兒科疾病中重點內容,包括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紅熱。風疹的皮疹與幼兒急疹相似。麻疹與幼兒急疹前期難以鑒別,不同疾病病原不同,難以記憶,這是考點及難點,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女老師」景晴老師如何巧妙講解該知識點。
這個知識點無論是執業還是助理,都是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點多,瑣碎,常常讓我們苦惱。
以上是我們大綱要求內容,知識點非常多,也容易混亂,為了方便學員記憶和掌握,我們將內容簡化,取其精華。
這段內容解釋如下;
兩個疾病幼兒急疹-人類皰疹病毒6型、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常常容易難記。其他疾病都是比較簡單。
麻疹——「疹出熱盛」——最突出特點
風疹——發熱第2天出疹「、耳後淋巴結腫大
幼兒急疹——「熱退疹出」
水痘——「四世同堂」同時存在瘙癢性斑疹、丘疹、水皰疹和結痂等各類皮疹
手足口——腸道病毒(EV)「四不」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四不特徵」)
猩紅熱——「帕氏線」「脫皮」
有這樣簡單易懂的記憶方法,兒科疾病是不是就很容易記憶了?更多精彩口訣和記憶方法,請登錄醫學教育網學習執業醫師《兒科》相關課程。
附:官方教材內容
麻疹
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結膜炎(畏光、流淚)、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後糠麩樣脫屑並遺留棕褐色色素沉著為特徵。麻疹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在出疹前、後5天均有傳染性,如並發肺炎等併發症,則傳染性可延至出疹後10天。通過患者的呼吸、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病後可產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獲終身免疫。
風疹
1.概述: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的病毒性發疹性傳染病。風疹病毒經飛沫傳播或經胎盤傳播。其臨床特徵:全身癥狀輕,皮疹類似於輕型麻疹,為持續約3日的斑丘疹,枕後、耳後和頸後淋巴結腫大及壓痛。妊娠早期的風疹可引起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2.臨床表現:可分為後天性風疹與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1)後天性風疹:前驅期短或不顯,表現「上感」癥狀。發熱第2天出疹並於一天內出齊。皮疹呈猩紅熱樣斑疹,但形態多變。持續3~4天後,枕後、耳後、兩側頸部淺表淋巴結腫大。出疹順序:面部頸部軀幹四肢,疹退時體溫恢復正常。
(2)先天性風疹綜合征:若母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經胎盤至胎兒,可引起流產、死胎。活產兒可患先天性風疹綜合征,表現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
幼兒急疹
1.概述: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病原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臨床特徵是:持續高熱3~5天,熱退疹出。本病多見於6~18個月小兒,3歲以後少見。
2.臨床表現
(1)潛伏期:7~15天,平均10天。
(2)發熱期:突起高熱,體溫39~40℃,持續3~5天,可伴有驚厥。咽峽部充血、頭頸部淺表淋巴結輕度腫大、輕微腹瀉。
(3)出疹期:發熱3~5天體溫驟退,同時出現皮疹。皮疹呈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主要見於軀幹、頸部、上肢。皮疹於1~3天消退,無色素沉著,也無脫皮。
水痘
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原發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發疹性疾病。
臨床特徵:皮膚黏膜相繼出現和同時存在瘙癢性斑疹、丘疹、水皰疹和結痂等各類皮疹,而全身癥狀輕微。與帶狀皰疹為同一病毒所引起的兩種不同表現的疾病。感染後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後可發生帶狀皰疹。傳染期從出疹前1~2天至全部結痂,約7~8天。病毒經直接接觸、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見於兒童,以2~6歲為高峰。
手足口病
1.概述: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嬰幼兒為主,以發熱和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為主要特徵。
2.常見病原: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組16型以及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大多數患者通常病情較輕,但由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患者中,少數可出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嚴重表現,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速而發生死亡。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可發生大範圍的暴發和流行。傳染源為現症病人和隱性感染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
猩紅熱
概述猩紅熱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咽炎、草莓舌、全身鮮紅皮疹、疹退後片狀脫皮為特徵。
【醫學教育網原創,轉載必究】
點擊展開全文


※秋季拯救你的乾燥肌膚,你需要——TST賦活美肌霜
※秋季多吃冬瓜 美容養顏又減肥
※秋季預防冠心病的注意事項
※秋季寶寶最容易得的五種病,有備無患
TAG:秋季 |
※苗醫生談兒童遺尿
※兒童咳嗽該看哪個醫生?
※「醫生救命啊」,這個「醫生」是哪個科的醫生?
※孕媽三兩事之「醫生,我這兒、這兒、這兒疼!」
※2歲孩童吃了幾個果凍腹瀉嘔吐 醫生:警惕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冬季甲醛病毒爆發,兒科瀕臨崩潰:醫生提醒,別把甲醛中毒當成感冒!
※兒科醫生:孩子常吃兩類魚一類草,大腦聰明跑不了
※婦科醫生:春季養生,更年期女人做三件事情,是在找病!
※醫生提醒:肝病最怕這幾種食物,預防大小肝病,還抗肝癌!
※兒科醫生提醒家長,用這三步驟洗草莓,孩子吃了不易得病!
※婦科醫生提示:大姨媽期間少碰這7類食物!小心「吃」出婦科病!
※孩子不生病也需要見兒科醫生嗎?
※精神病醫生的生活什麼樣?
※兒科醫生告訴你:關於二類疫苗的常識,看這篇就夠了!
※兒科醫生:想要孩子生病少,這些食物不能少
※流感肆虐擠爆兒科門診,中醫兒科能否破題醫生荒?
※婦科醫生提醒,這六大毒素是造成女性衰老的元兇
※為什麼寶寶一上幼兒園就生病?生病還要去幼兒園嗎?醫生給你解答
※兒科醫生祝寶媽們女神節快樂!
※大蒜是防癌還是致癌?醫生:這樣吃小心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