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 ,我真的很討厭你!
還沒過幾天舒坦日子呢,怎麼一眨眼,又該開學了,心好累~~~
因為,爸媽媽媽又要開始了……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什麼都會,你呢?」
「你瞅瞅,別人家的孩子去重點小學了,你呢?」
「你知道嗎?別人家的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學了,你呢?」
「別人家的孩子……」
嗯,別人家的孩子,通常是這樣的:
別人家的孩子你很優秀嗎?
其實,我很討厭你!
別人家的孩子哪哪兒都好,
那你找別人的孩子做你孩子好了!
以上,很可能就是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做:為了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
事實上,這樣做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影響孩子對你的信任度,甚至導致孩子對你的態度冷漠。
這時候,你不妨這樣做。
把自己孩子也當成"別人家的孩子"
很多家長總是不遺餘力地去誇讚別家孩子的優秀,卻對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讚美;總是一眼能洞察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對自家孩子的長處視而不見。
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別人家的孩子"來看待,多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多給予讚美之詞,漸漸地,孩子就會變得開心了,對學習的自信心也會增強。
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確實值得自己的孩子學習,最好先對自己的孩子表現好的方面給予表揚和肯定,然後再客觀分析別的孩子表現比較好的方面,在此基礎建議孩子如何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尊重差異,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由於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等眾多原因,每個孩子的認知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孩子即時的、外顯的行為沒有優劣之分。
因此要尊重差異,不要給孩子施壓。當自己最親近的人也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會受到永久的傷害。
聰明的家長表揚孩子時,從不與其他孩子作比較,而是和孩子的過去比。例如拿孩子這次成績和上次成績進行比較,拿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來比較。
對於幼兒來說,他的自我意識最初是通過成人的評價獲得的。而對於年長的孩子來說,家長能夠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之處,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你充滿感激。
這樣做,
你的孩子也會成為"別人家孩子"呦!


※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是你們的驕傲
※別老提別人家的孩子了,你是別人家的媽媽嗎?
※閨蜜說:婆婆,我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假如你是別人家的孩子
※讓你羨慕的不止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別人家的年會!
※最讓人討厭的4種小孩,家長卻不以為然!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你以為你最愛你的孩子,可你忘了這個人更愛你!
※孩子,我想更好的愛你
※我真的愛孩子嗎?
※別人家的父母:「孩子,你不結婚也沒關係」
※孩子很容易遺傳爸爸的這3個特徵,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全中?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棋子
※這三種孩子真的很不討喜,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就要改正了
※我替你養別人的孩子,你還說我對你不好,你咋不上天!
※抱養別人家的孩子,就能讓不孕者懷孕?還真有這樣的事!
※完美的人很多,可我只愛不能生孩子的你
※做不到這些,就不要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
※「孩子,我很怕有一天,沒人像我這般愛你」
※面對家庭暴力,所有人都勸我為了孩子忍下去,我真的需要忍嗎?
※孩子,為什麼別人不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