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你的嫉妒心理從何而來?
嫉妒,是人心理活動的常見現象,它經常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中。也許人們太熟悉它,才對人際嫉妒帶來的種種矛盾或傷害,很自然地歸因為「都是嫉妒惹的禍」,而不去思考隱藏在嫉妒後面的深層心理癥結。
我們常見的嫉妒,通常是指針對因別人身上某些優勢,映照出了自己缺損或不足時的一種難受的情感體驗,以及伴隨產生的不公平、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就人的正常心理來說,發現別人的優勢,對照出自己的不足,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感到焦慮和心理不平衡,但只要這種焦慮並不表現為對對方的破壞與攻擊心理,就僅僅是單純的嫉妒心思,而不會因嫉妒而傷人。
當一個人在與別人的比較中體驗著不平衡的內心衝突時,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使自己達到內心平衡,譬如,把與別人的差距看作自我成長的動力,以正當競爭方式提升自己,這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當然,他也可以真誠地表達對別人的尊敬,甚至表示崇拜,接受自己的不足,亦不失為恢復心理平衡的好辦法。一個人如果因嫉妒傷人,從表面看是別人的優勢照見了自己劣勢的心理反應,其實本質上是個體性格結構中具有的敵意、攻擊(破壞)傾向的表現。當別人或外在優勢的存在,威脅到了個體很看重的某些價值時(這些價值往往是當事人自己就具有的),對於深藏憤恨、喪失自尊的人來說,便會調動起這個人原始的攻擊和破壞能量,而去破壞或摧毀對他構成威脅的外在東西。
嫉妒之心不僅人皆有之,而且嫉妒是人類極為複雜的情感體驗,嫉妒的功能也具有多重性,它集好因素、壞因素於一體。嫉妒它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產生不同的效力。比如在愛與情的領域,嫉妒會讓人產生痛和恨,但也可能讓人興奮、讓人更珍視已經獲得的愛;在工作事業領域,它可能使人憤怒與難受,但也可能使人更聰明、更奮發;在人際關係領域,它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殺傷劑」,但也可能經歷「廝殺」後,變得更了解自己、更理解別人。因此,嫉妒並不只是產生消極的結果,它還包含有積極的動因。嫉妒它把人導向何方,取決於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深刻理解,和你將取捨它的什麼功能。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商業轉載,請先聯繫)
四川成都藍天心理諮詢機構熊玲


TAG:成都熊玲心理諮詢機構 |
※中國人的崇洋心理究竟從何而來?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張彤:「心理感冒」了,怎麼辦?
※心理測試:養一隻寵物,看你的人緣如何?
※心理學:一個女生拒絕你後卻又經常和你聊天,是什麼心態?
※思愁,想你也是一種心理的美!
※他是怎樣的心理?
※為什麼突然不再愛你?白羊的變心理由!
※心理測試:你是如何握拳的?洞察你的真實心理!
※心理探索:那些關註明星們的背後心理,都是什麼類型的人?
※神問答:那些離婚後又復婚的人,是種怎樣的心理呢?
※學生:我心若不悅,誰也別想爽——心理困局如何破?
※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是怎樣的,你了解過嗎?
※心理測試:你的愛情會因為母親的拒絕而走向盡頭嗎
※心理諮詢師,你的心理有病嗎?
※心理學家:男人說謊的六大動機,你真的懂他們嗎?
※戀愛心理:不就是追個女生嗎,為什麼讓你感覺筋疲力盡?
※心理學:情人劫,單身狗們該如何拯救自己脆弱的心靈?
※親,信這樣的心理暗示你就真輸啦!
※原來他一直愛的是王菲,那在他心理張柏芝跟孩子又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