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殼
新朋友點藍字加關注 老朋友點右上角分享
之前我們介紹了地球的內部結構之總論,我們已經了解地球內部由外到內分別由地殼(qiao)、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殼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外面的一層,也是最薄的一層,但是確是和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地殼。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地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比較均勻,到了莫霍界面之後,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突然增加,也就進入了地幔層。
全球地殼最厚的青藏高原地區
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部分的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如果是在高原和山地等海拔較高地區,如青藏高原,其地殼厚度可達60至70千米。海洋地殼較薄,一般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由此我們發現,地殼厚度變化的規律是:地球表面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軟流層及岩石圈等
地殼是由岩石來組成的,地殼是岩石圈的組成部分。岩石圈的範圍一般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平均厚度為100至110千米。通常認為地球表面的板塊是漂浮在軟流層之上的,從而產生了板塊運動。
軟流層:位於上地幔岩石圈以下,深度在80至400千米,由熔融狀態的岩漿組成,一般被認為是岩漿的發源地,軟流層是一個不連續圈層。
板塊碰撞運動示意圖
地殼由90多種化學元素組成,他們多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其中質量最多的八種元素分別為:氧、硅、鋁、鐵、鈣、鈉、鉀和鎂,其總量佔地殼98.04%。地殼中的元素分布是不均勻的,由此我們還可以對地殼進行分層。
地殼結構示意圖
地殼上層硅和鋁的比重大一些,密度相對較小,稱為硅鋁層;地殼下層鋁的成分相對減少,而鎂和鐵的比重相應的增加,密度也比硅鋁層大,稱為硅鎂層。在全球地殼當中,硅鎂層是連續的,包裹全球地表,而其上的硅鋁層在大洋底部非常少見,常呈缺失狀態。
中國萬米地殼鑽探設備
雖然相對於地球的6371千米的平均半徑而言,平均厚度為33千米的地殼是非常薄的,但是對於人類而言,我們要探究地殼的內部情況也是非常困難的,目前人類鑽探的最深的鑽井是俄羅斯的科拉學院鑽探的,其深度達12.2千米左右,僅為地殼平均厚度的三分之一。(點此了解人類最深鑽井)
漂浮於軟流層之上的板塊
喜歡就點下方小手贊一下吧


※自然之最系列之十三:噴發最多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
※宇宙中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是誰?
※自然之最系列之四: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沃爾特水庫
TAG:地理沙龍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地球磁場的產生源於地核的旋轉
※地球是「雙蛋黃」結構?科學家:地球內部還有一顆古老地球
※第二講 地球的圈層結構、地殼的物質循環
※科學家是靠什麼探測到地球內部的結構的,關於地球內部結構,現有理論是絕對正確的嗎?
※如果人類過度開採石油,破壞地球內部結構,地球會坍塌碎裂嗎?
※科學家公布地球第二磁場的最新細節圖,展示地殼深處的驚人結構!
※地心歷險記:核幔邊界地形起伏及D『』層結構
※內部結構複雜的木星大紅斑可以一口吞噬地球?科學家深入解析原因
※中國系列—東周核心圈河洛地區地緣結構
※速寫局部之頭部結構
※石油開採會破壞地球內部結構嗎,開玩笑,撓痒痒而已!
※地球上最奇特的地質結構,這裡分布著多達6個地質公園
※「木星之眼」大紅斑,它能吞下多個地球,還有極為精細的內部結構
※新地標木結構觀景塔
※人類從未探索到地心?科學家發現地球深處兩大巨形結構!
※《絕地求生》地圖原型竟然在中國?地形結構完全吻合!
※月球總是背對地球,科學家研究月球內部結構,發現原因
※探秘亞洲最大純木結構屋面—海口市民遊客中心 佔地5個足球場大
※女性素描頭像的面部結構
※看起來脆弱的雞蛋殼,實際上它的內部納米結構組成,極為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