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李唐《採薇圖卷》

李唐《採薇圖卷》

李唐採薇圖卷

南宋 李唐《採薇圖》卷共出現過兩件。一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另一件是保利2011拍品。二者無論是畫作還是題跋都極為相似。保利公司在拍賣說明中強調「本件作品與故宮本在形制上非常相似。引首均有明代李擢公所書「首陽高隱」四字。引首所用的箋紙略有不同,故宮本所用為灑金箋,而本作為山水樹石背景的花箋。」也就是說,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作品。問題在於,如果題跋的字體、用筆、印鑒都相似,就必有一偽。何者為真何者是偽,不好說。本文主要展示的是繪畫藝術,不在真偽上糾纏。因保利拍品未能找到大圖,且在形制、內容是與故宮博物院藏品大同小異,故不再列出作品,僅對故宮博物院藏品進行解析。

南宋 李唐 採薇圖卷(局部)

1

作品介紹

《採薇圖卷》卷,宋,李唐作,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7.2cm,橫90.5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圖中石壁上有題款兩行;「河陽李唐畫伯夷,叔齊」,大約屬李氏晚年作品。本幅有明人項元汴、清人吳榮光等收藏印多方。後幅有元人宋杞,明人俞允文、項元汴、清人永瑆、翁方綱、蔡之定、阮元、林則徐、吳榮光、潘霄漢的題記。《清河書畫舫》,《汪氏珊瑚綱》,《佩文齊書畫譜》,《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著錄。

靖康二年(1127),金人滅掉了北宋,不僅活捉了徽、欽二帝,還俘獲了一大批包括宮廷畫家在內的能工巧匠,其中就有這幅《採薇圖》的作者李唐。

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後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范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兼工人物,初師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自成風格。

2

歷史掌故

這是一幅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而畫的。司馬遷所著之《史記》中即有「伯夷列傳」,伯夷和叔齊是殷的諸侯孤竹君(國在今河北盧龍南)的兩個兒子,孤竹君立其三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要把繼承權讓給哥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這是父命,不可違背,最後逃跑了。叔齊見狀也離家出走。兄弟二人出走後先後投奔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不久姬昌死,兒子姬發(即周武王)要出兵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攔住姬發的馬頭諫阻,認為臣子造反討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

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後,伯夷、叔齊深以為恥,表示決心不吃從周朝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於是逃隱至首陽山(在山西永濟縣境),採食野菜充饑度日,最後雙雙餓死在山裡,臨死前還作了一首採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表示了堅決不屈服的志向。

3

創作背景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金人雖生性粗獷卻很注重文化修養,對於俘獲的北宋文人只要學有所長,就會給予相當的禮遇,對宮廷畫家更是待遇豐厚。據《金史》記載,金國宮廷「於秘書監下設書畫局,又在少府監下設書畫署」,在「裁造署」中也「有繪畫之事」。以李唐當時的聲望地位,在金國不僅可以衣食無憂,就連創作條件也肯定優於內憂外患、兵燹紛紛的北宋。可是,他卻在去往金國的途中逃跑了。逃跑的理由很簡單,他是宋國臣子,他要忠於國家,他不能夠為「外族」效力。於是,他創作了具有諷刺與警世意義的《採薇圖》。

李唐採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表彰保持氣節的人,譴責投降變節的行為,在當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候,可謂是「借古諷今」,用心良苦。

4

作品欣賞

《採薇圖》畫面的氣氛肅穆、凝重、蕭瑟。最前面的一松、一楓相對而立,樹榦奇崛如鐵、挺拔堅硬,這不禁使人聯想起楓樹的耐寒與蒼松的不凋。作者有意將這兩株具有象徵意義的大樹布置在畫面最前端,或許就是對畫中人物性格的比喻與寫照。 在楓樹後面的石壁上有兩行款識:「河陽李唐畫伯夷、叔齊」,由此可知作品的主題。在畫面的中心位置,一塊巨大的岩石光滑如砥,石上有二人相對而坐,這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伯夷與叔齊。正面的一位抱膝安坐,神態老成持重的男子,大概是長兄伯夷吧?此時,他正側著頭仔細聆聽著叔齊的談論,表情莊重肅穆,眉宇間彷彿還帶著許多的憂慮,似乎正在追憶故國往事。叔齊的形態略顯活躍,他身體斜傾,右手撐地,左手探出二指,像是在向兄長訴說著周武王「以暴易暴」的種種罪狀。清代張庚在《浦山論畫》中評價這件作品時說:「二子席地對坐相話言,其殷殷凄凄之狀,若有聲出絹素。」

樹木的畫法頗具新意,那株松樹只是用重墨粗筆勾出樹榦,然後略加些鱗紋,再以濃淡不同的色彩暈染,顯得蒼勁渾厚。松針在勾勒之後再用青綠色重新描一次,用筆挺拔爽利,線條雖短卻充滿勁力,顯現出一派繁華茂盛、鬱鬱蔥蔥的景象。在細節處理上,李唐也是頗具匠心。濃重茂密的背景襯托出兩個身著淡色衣裝的人物,使主題尤為突出。岩石後的峭壁懸崖,松樹上纏繞的古藤,營造出一派荒蕪寂靜的場面,這或許是荒山之中人跡罕至的偏僻角落。它不在周朝的轄治之內,那麼,這裡的野菜、野果也不是周朝土地上生長的了。

擺放在二人面前的籃子和钁頭是採薇的工具,作者著意刻畫這一小小的細節,不僅更加突出主題,更使畫中人物有了一種怡然自得、隨遇而安的情致。一條逶迤蜿蜒的小溪從崖下流過,使構圖更加豐滿,畫面豁然開朗。小溪的流動不僅使視野中的景物顯得寧靜、肅穆,同時也增強了虛實對應,作品也顯得更加自然靈動。

這幅《採薇圖》就是一幅寄託著作者真實感情的佳作。在用墨線勾勒之後,作者又將畫中人物的衣紋用淡墨再次勾勒,而後略加渲染,顯得既飽滿又富有韻味。這種技巧既新穎又傳神。雖然這是一件以人物為主題的作品,但山石樹木卻佔有很大比例。山石以粗細不均的硬筆線條勾勒,而後在陰面與側面用大斧劈皴表現出陰陽向背,筆勢迅急沉穩,質感強烈,給人的感覺痛快酣暢。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平沙落雁》. 古琴演奏: 郭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米芾《天衣懷禪師碑》
你認識中國古代這些樂器嗎?
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吳景略、張子謙古琴演奏視頻
木心:其實孤獨感是一種快感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宋朝畫家李唐:《採薇圖》的故事
《關雎》《採薇》《木瓜》
【採薇詩詞】秋月白
兮甲盤與《採薇》的故事
典出山西:採薇歌
詩經 小雅 採薇書法欣賞
《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千古絕唱,好在末章!
採薇:祖先的水街
詩經·小雅·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唐詩閑讀:「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採薇 瘋野的靜謐
【太樂署推薦】採薇——HITA
採薇:家鄉的油菜花
採薇:紅塵做事 心中看花
塔羅靈測:春滿人間桃花開,桃花運勢如何?採薇帶你走一回!神准
採薇塔羅占卜:你的正緣桃花適合出現在哪?
採薇塔羅占卜:你和她之間的愛情有多深?
你若臨溪採薇,我必偕月而歸 ……
你若臨溪採薇,我必偕月而歸……
採薇神測:愛一個人久了,便有了回憶,你與Ta的緣分到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