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8個中醫藥方,輕鬆告別頭痛……

8個中醫藥方,輕鬆告別頭痛……

頭痛病是指由於外感與內傷,致使脈絡或失養拘急,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主要以頭部疼痛為臨床特徵的疾病。頭痛既是一種常見病證,也是一個常見癥狀,可以發生於多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有時亦是某些相關疾病加重或惡化的先兆。那麼中醫對於頭痛是怎麼認識的,中醫對頭痛又有哪些治療方法呢?快來聽聽營養師劉學知老師怎麼說的吧?

營養師劉學知老師說: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疾首」的記載,《內經》稱本病為「腦風」、「首風」,認為其病因乃外在風邪寒氣犯於頭腦而致。《素問·五臟生成》還提出「頭痛巔疾,下虛上實」的病機。張仲景《傷寒論》在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厥陰病篇章中都較詳細地論述了頭痛病的辨證論治。《諸病源候論》也已認識到「風痰相結,上沖於頭」可致頭痛。西醫學中的偏頭痛,周期性頭痛、緊張性頭痛、慢性陣發性偏頭痛等,都可參照以下方法診治!

營養師劉學知老師對於頭痛的分類和治療:

『外感頭痛』

風寒證

癥狀:頭痛起病較急,其痛如破,痛連項背,惡風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脈多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

方葯:川芎茶調散。

方中川芎、羌活、白芷、細辛發散風寒,通絡止痛,其中川芎可行血中之氣,祛血中之風,上行頭目,為外感頭痛要葯;薄荷、荊芥、防風上行升散,助芎、羌、芷、辛疏風止痛;茶水調服,取其苦寒之性,協調諸風葯溫燥之性,共成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若鼻塞流清涕,加蒼耳、辛夷散寒通竅。項背強痛,加葛根疏風解肌。嘔惡苔膩,加藿香、半夏和胃降逆。巔頂痛加藁本祛風止痛,若巔頂痛甚,乾嘔,吐涎,甚則四肢厥冷,苔白,脈弦,為寒犯厥陰,治當溫散厥陰寒邪,方用吳茱萸湯加半夏、藁本、川芎之類,以吳茱萸暖肝溫胃,人蔘、姜、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千,全方協同以收溫散降逆之功。

風熱證

癥狀:起病急,頭呈脹痛,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口渴欲飲,面紅目赤,便秘溲黃,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葯:芎芷石膏湯。

方中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為主葯,以疏風清熱。川芎、白芷、羌活、藁本善止頭痛,但偏於辛溫,故伍以菊花、石膏校正其溫性,變辛溫為辛涼,疏風清熱而止頭痛。

應用時若風熱較甚者,可去羌活、藁本,改用黃芩、山梔、薄荷辛涼清解。發熱甚,加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若熱盛津傷,症見舌紅少津,可加知母、石斛、花粉清熱生津。若大便秘結,口鼻生瘡,腑氣不通者,可合用黃連上清丸,苦寒降火,通腑泄熱。

風濕證

癥狀: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濕。

方葯:羌活勝濕湯。.

該方治濕氣在表,真頭痛頭重證。因濕邪在表,故以羌活、獨活、防風、川芎、藁本、蔓荊子等祛風以勝濕,濕去表解,清陽之氣得布,則頭痛身困可解;甘草助諸葯辛甘發散,並調和諸葯。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便溏,可加蒼朮、厚朴、陳皮等燥濕寬中。若噁心嘔吐者,可加生薑、半夏、藿香等芳香化濁,降逆止嘔。若見身熱汗出不暢,胸悶口渴者,為暑濕所致,宜清暑化濕,用黃連香薷飲加藿香、佩蘭等。

『內傷頭痛』

肝陽證

癥狀:頭脹痛而眩,心煩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鳴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乎肝潛陽。

方葯:天麻鉤藤飲。

本方重在乎肝潛陽熄風,對肝陽上亢,甚至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證均可獲效。方用天麻、鉤藤、石決明以平肝潛陽;黃芩、山梔清肝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補肝腎;夜交藤、茯神養心安神b臨床應用時可再加龍骨、牡蠣以增強重鎮潛陽之力。若見肝腎陰虛,症見朝輕暮重,或遇勞加重,脈弦細,舌紅苔薄少津者,酌加生地、何首烏、女貞子、枸杞子、旱蓮草等滋養肝腎。若頭痛甚,口苦、脅痛,肝火偏旺者,加鬱金、龍膽草、夏枯草以清肝瀉火,火熱較甚,亦可用龍膽瀉肝湯清降肝火。

腎虛證

癥狀:頭痛而空,每兼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遺精,帶下,少寐健忘,舌紅少苔,脈沉細無力。

治法:滋陰補腎。

方葯:大補元煎。

本方重在滋補腎陰,以熟地、山茱萸、山藥、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人蔘、當歸氣血雙補;杜仲益腎強腰。腰膝酸軟,可加續斷、懷牛膝以壯腰膝。遺精、帶下,加蓮須、芡實、金櫻子收斂固澀。待病情好轉,可常服杞菊地黃丸或六味地黃丸補腎陰、潛肝陽以鞏固療效。

若頭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溫,舌淡,脈沉細而緩,證屬腎陽不足,可用右歸丸溫補腎陽,填精補髓。若兼見外感寒邪者,可投麻黃附子細辛湯散寒溫里,表裡兼治。

氣血虛證

癥狀:頭痛而暈,遇勞加重,面色少華,心悸不寧,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而弱。

治法:氣血雙補。

方葯:八珍湯。

方中以四君健脾補中而益氣,又以四物補腎而養血。當加菊花、蔓荊子入肝經,清頭明目以治標,標本俱治,可提高療效。

痰濁證

癥狀: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苔白膩,或舌胖大有齒痕,脈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葯:半夏白朮天麻湯。

本方具有健脾化痰,降逆止嘔,平肝熄風之功。以半夏、生白朮、茯苓、陳皮、生薑健脾化痰、降逆止嘔,令痰濁去則清陽升而頭痛減;天麻平肝熄風,為治頭痛、眩暈之要葯。

並可加厚朴、蔓荊子、白蒺藜運脾燥濕,祛風止痛。若痰郁化熱顯著者,可加竹茹、枳實、黃芩清熱燥濕。

瘀血證

癥狀:頭痛經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頭部有外傷史,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澀。

治法:活血通竅止痛。

方葯:通竅活血湯。

方葯麝香、生薑、蔥白溫通竅絡;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大棗一味甘緩扶正,防化瘀傷正。可酌加鬱金、菖蒲、細辛、白芷以理氣宣竅,溫經通絡。頭痛甚者,可加全蠍、蜈蚣、地鱉蟲等蟲類葯以收逐風邪,活絡止痛。久病氣血不足,可加黃芪、當歸以助活絡化瘀之力。

治療上述各證,均可根據經絡循行在相應的方葯中加入引經葯,能顯著地提高療效。一般太陽頭痛選加羌活、防風;陽明頭痛選加白芷、葛根;少陽頭痛選用川芎、柴胡;太陰頭痛選用蒼朮;少陰頭痛選用細辛;厥陰頭痛選用吳茱萸、藁本等。

因個人身體差異,以上所有方劑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醫西醫營養這裡是健康雜貨鋪,喜歡就快來關注 學知中醫課堂 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三甲醫師獻方:5個中醫藥方,在家吃吃喝喝,清腎溶石不看後悔!
失眠的中醫藥方有哪些
從前的中醫藥方,原來寫得這麼美……
四個中醫藥方 讓兒童遠離白血病
中藥經典名方大開發,日本漢方與中醫藥方有啥區別
6個能代替補腎葯的中醫藥方
推薦4種可以快速祛斑的中醫藥方
中醫頻繁被黑,究竟是誰之過?請記住,這幾個中醫藥方,針對脫髮有奇效
中藥能治療痛風嗎 這三種中醫藥方可以堅持使用
牛皮癬反覆發作,簡單中醫藥方徹底根除牛皮癬,請收好!
2018年最新食管癌中醫藥方大全
紅豆薏米不祛濕反而加重濕氣?原來是你用錯了中醫藥方!
普洱茶在醫藥方面什麼好處?
流感中醫藥方首度大公開,預防治療都有效
脫髮女性,往往也有月經不調問題,調理月經就用這個中醫藥方
濕疹容易反覆發作,中醫藥方巧應對!
新版《癌症疼痛診療規範》發布,病因治療新增中醫藥方法
現代科技結合傳統中醫藥方法推骨科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