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打臉?韓春雨主動將NgAgo論文撤回!曾被譽為「諾獎」級別,因無法複製飽受質疑

打臉?韓春雨主動將NgAgo論文撤回!曾被譽為「諾獎」級別,因無法複製飽受質疑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楊漾

在國內外學者幾番公開質疑其可重複性過去一年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

韓春雨。資料圖

北京時間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並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澎湃新聞此前便已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自然-生物技術》在發表社論的同時,發布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

「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韓春雨團隊在撤稿聲明中表示。

韓春雨團隊聲明: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第三方驗證成果有效性

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刊發《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聲明提到:「鑒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全文如下:

8月3日,韓春雨團隊發布了聲明。

聲明表示,為確保科學研究的嚴謹性,韓春雨及其論文共同作者決定主動將2016年5月2日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撤回,同時將進一步研究不能重複的原因。

聲明表示,韓春雨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並將實驗結果公布,以回應社會關切。

鑒於該論文已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河北科技大學官網截圖

韓春雨出生於1974年,現為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本科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就讀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在學術出版里,受到廣泛質疑的論文在期刊的調查和協調下,往往由論文作者主動向期刊申請撤稿,以減少對論文作者科學信譽的傷害,同時避免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引用該論文。

在前述社論中,《自然-生物技術》透露了長達數月的調查過程:「我們內部的圖像完整性篩查沒有發現韓春雨論文的明顯異常,複查數據的三位外部評審人也持相同觀點」,「我們也詢問了論文作者是否可以解答科研界為何難以重複他們的結果。於是,去年12月,韓春雨及同事,還有另外幾個與本刊聯繫的獨立研究小組,提供了新的數據,稱已經重複了NgAgo基因編輯活性。當時,本刊編輯和一位外部評審人都判定這些數據太過初級,不滿足發表標準。因此,我們決定給這些原始論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組更多時間來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論點的實驗證據。」

《自然-生物技術》表示:「現在,距原論文發表已過去了一年多,我們了解到當初曾報告說初步成功重複出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無法強化初始數據,使其達到可發表的水平。類似的,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此前,該論文甫一發表,韓春雨團隊及其報告的NgAgo技術得到了諸多喝彩聲。論文中所描述的NgAgo技術是利用格氏嗜鹽鹼桿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核酸內切酶,以DNA為介導進行基因編輯,簡稱NgAgo-gDNA。

在論文中,韓春雨團隊使用NgAgo-gDNA技術,在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上的47個位點進行了100%的基因編輯,效率為21.3%~41.3%。按照韓春雨團隊的實驗結果,該技術效率之高,能媲美已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對基因的特定位點進行準確地剔除、添入等。

但同年7月以來,該論文的可重複性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質疑。在按照韓春雨論文所述的方法進行實驗後,他們無一例外地沒有看到NgAgo技術有能編輯基因的跡象。2016年7月,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的學者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公開發聲,表示無法看到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為避免資源浪費,呼籲科研工作者停止使用NgAgo技術。

2016年10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3位中國生物學家聯名在媒體上公開發聲,表示無法重複該實驗結果,呼籲有關部門啟動學術調查。

同年11月,國內外20位生物學家聯名在國際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學術通訊,正式以學術規範的形式,質疑韓春雨團隊該論文的可重複性。20位學者在各自的實驗室進行了重複實驗,但在不同細胞系和生物中無法檢測到NgAgo技術所產生的基因編輯現象。

同月,來自美國、德國和韓國的生物學家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通信文章,同樣報告了該實驗無法重複。

與通信文章同時發表的,還有《自然-生物技術》的一篇「編輯部關注」及聲明,「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韓春雨課題組論文)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並表示正在調查該論文,原作者「補充信息和證據來給原論文提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不到兩個月後的2017年1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發表聲明,表示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在被質疑的一年時間裡,韓春雨不願公開實驗記錄,並表示他的實驗可重複,他正在不斷改進實驗效率。韓春雨還曾表示,其他實驗室無法重複,80%的原因是實驗用的細胞被污染了。

《自然-生物技術》社論全文及韓春雨撤稿聲明

《自然-生物技術》社論: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

一項宣稱通過Argonaute酶實現基因編輯的研究被撤回,這顯示了論文發表後的同行評議在全天候媒體時代的重要性。

本期,韓春雨及同事撤回了發表於去年5月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稱,短5′磷酸化單鏈DNA可引導格氏嗜鹽鹼桿菌核酸內切酶(NgAgo)產生雙鏈斷裂,實現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論文一發表,便引起科研人員的極大興趣和媒體的競相報道。但是很快,在推特、博客和其它社交媒體的助燃之下,有關該研究可重複性的質疑開始迅速增多。去年11月,本刊發表了「編輯部關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提醒科研界留意這些可重複性方面的擔憂。為了最終解決這個爭議,多個研究小組在數月里生成了更多的實驗數據。如今塵埃落定,這也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出的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的證明。

韓春雨的這篇論文自去年發表後所產生的影響力,再怎麼誇張地說也不為過,尤其是在論文的來源地中國。中國媒體紛紛進行報道,以大標題宣告一項全新基因編輯系統的發現。這無疑是一篇中國去年被報道最多的論文;媒體監測公司融文(Meltwater)的數據顯示,僅在論文發表後的最初兩個月,就有將近4000篇相關的中文新聞報道。

NgAgo的轟動之處集中在它有可能補充,甚至取代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之一點上。NgAgo有望以一個目標序列進行基因編輯(Cas9不僅需要目標序列,還需要另外一個附近的識別(PAM)序列)。而且,初始數據還顯示了它在其它方面的優勢,如引物的穩定性更強(DNA相對於Cas9採用的RNA),增強特異性,減少基因組編輯脫靶,改善在基因組富含GC區域的活性,以及使所用的試劑更易於合成和處理。

如果說這一切都聽上去太過美好而令人難以置信,那麼去年夏天以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室無法重複該論文所報告的基因組編輯功能,質疑聲便開始出現了。在各種基因組編輯會議上,在新聞討論組和電子郵件中,這篇論文成為最熱話題之一。這很快便引起媒體注意,有關該初始報告有效性的正反兩方面的聲音開始交鋒。我們內部的圖像完整性篩查沒有發現韓春雨論文的明顯異常,複查數據的三位外部評審人也持相同觀點。

在此期間,《自然-生物技術》一直與科研界保持聯絡,關注各種為重複論文所做的持續努力。最終,在編輯們的協調下,三個獨立小組的成果形成了一篇單獨的反駁性論文,並通過了同行評議(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提醒讀者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問題,我們將正式的「編輯部關注」發表在該篇論文所在的網址上,此舉得到包括韓春雨在內的兩位論文作者的支持。

我們也詢問了論文作者是否可以解答科研界為何難以重複他們的結果。於是,去年12月,韓春雨及同事,還有另外幾個與本刊聯繫的獨立研究小組,提供了新的數據,稱已經重複了NgAgo基因編輯活性。當時,本刊編輯和一位外部評審人都判定這些數據太過初級,不滿足發表標準。因此,我們決定給這些原始論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組更多時間來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論點的實驗證據。

現在,距原論文發表已過去了一年多,我們了解到當初曾報告說初步成功重複出實驗結果的獨立研究小組,無法強化初始數據,使其達到可發表的水平。類似的,在徵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後,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證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這篇有關NgAgo的論文發表出來,並不是科研過程的結束,而是開始。與任何其它發表出來的報告一樣,正是廣大的科研共同體對相關方法進行了檢驗,識別潛在的錯誤來源,驗證試劑並優化試驗。在本例中,有多位敬業的研究者個人對已發表實驗方法的各種細節進行檢驗,並完成記錄翔實和有對照組的反駁性研究 (Protein Cell 7, 913, 2016;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這篇NgAgo論文也顯示了社交媒體的利與弊。顯然,這些平台對於迅速提醒廣大科學界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它們也抬高了人們的預期,以為有關這篇論文的問題是直截了當,可以快速解決的。然而,關於NgAgo的各種問題是無法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能澄清的,這是有原因的。即使是簡單的實驗也需要花費數周來準備、實施、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另外於事無益的是,那些進行可重複性研究的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這樣的工作單調乏味,沒有資金支持,還吃力不討好。

難怪在希望得到快速、明確答案的全天候媒體和公眾眼中,論文發表後的同行評議流程似乎慢得讓人沮喪。但是,當涉及生物學時,往往沒有明確的答案。當研究重複性時,有一點我們是知道的,那就是這需要花時間來做。就這篇有關NgAgo的論文而言,現在是時候了,數據已經說話了。

撤稿: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

作者:高峰,沈嘯,姜峰,武永強和韓春雨

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 2016年5月2日在線發表,論文進入印刷版後2016年11月28日在線發表補編;2017年8月2日撤稿;

doi:10.1038/nbt.3547

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在該圖中,我們報告說,利用5′磷酸化單鏈DNA作為引導,NgAgo(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能夠有效引起雙鏈斷裂,並對人體細胞基因組進行編輯。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35, 17-18, 2017; Cell Res.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本期編輯 邢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兩款低價版iPod退市 世界不再需要音樂播放器了?
攝影師捕捉英國星空 月牙狀銀河美得不可思議
走向死亡的那一刻,你會有什麼感受?
「鼻涕蟲」啟發出新型醫用「膠水」

TAG:新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因相貌神似劉亦菲,因此被譽為「非洲第一美女」!
他是WWE全美冠軍,被譽為「硬摔之王」!無奈英語是硬傷
CF:難怪雷神之怒被譽為「假」英雄級,得知原因,狙神傻眼了!
為何被譽為NO.1中鋒的考辛斯不能統治聯盟?幾張圖告訴你答案!
被譽為國獸級別的猛犬,卻不無法被承認是犬類,只因生性暴烈
被譽為防彈接班人?男團接受訪問稱:但是我們並不想成為任何人!
藏獒被譽為「西藏的驕傲」為什麼不能當軍犬?答案很殘酷!
他被譽為大清一代明君,但卻導致了清王朝的衰敗,原因一直不為人知!
蛇哥Colin發明新操作!時空穿梭被譽為「愛因斯蛇」!
臉皮這麼厚?博古特竟發推嘲諷孫楊,他曾被譽為NBA最髒的狀元
他曾經出演Lady Gaga經典MV,被譽為「殭屍男孩。」如今卻落得自殺身亡
他被譽為「板橋第二」,你認為呢?
被譽為民國美才女的林徽因,因何被誤解為「綠茶」?
被譽為「心腦血管炸彈」的富貴包,到底是什麼?又要如何改善?
被譽為「人間香奈兒」,曾與EXO團員交往,今卻因容顏遭吐槽
他是TVB史上最特別的視帝,曾被譽為票房毒藥,今將隱退引發震動
胡歌讚不絕口的她,為何被譽為「零差評」女神?
它被譽為「小人蔘」,如何挑選?如何吃?
它被譽為「菌中之冠」,怎麼吃都沒錯!
它被譽為「動物殺手」,你知道它的型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