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生的閑雜事該誰管?

學生的閑雜事該誰管?

學生的閑雜事該誰管?

文 | 胡馨月

作者系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波士頓大學高等教育管理碩士,曾在麥可思任全職高校顧問。

美國大學學生事務領域的核心理念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學生人格、學生服務、學生髮展、學生學習,而學生工作也隨之一步步從邊緣化走到了高等教育的核心。


往事不堪回首

2011 年,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政治學教授金斯伯格完成了這樣一本書《教授的沒落》。這本書一經問世便在美國高等教育界引起軒然大波——憤怒的金斯伯格一邊哀嘆大學教授已經喪失了對大學的管理權和決定權,一邊尖酸刻薄地諷刺行政管理人員,以及他們的助手、助手的助手、秘書的秘書。先避開他的怒氣不談,的確,近30年來,美國高校的行政管理隊伍,尤其是學生事務管理部門的發展壯大蔚為壯觀。

美國的大學有各種各樣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協會,比如NASP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全國大學學生人事管理者協會),ACPA(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美國大學人事協會),甚至還有各種細分的全國大學宿管協會,全國大學生社團管理人員協會等。從1937年的綱領性文件《學生人事工作宣言》的頒布算起,美國的大學學生事務管理其實足足經歷了約 75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如此浩大的聲勢。

在美國的高等教育歷史上,最初是沒有專門的學生管理人員的,都是教師甚至校長親自代勞,以身作則為學生塑造做人的典範。17世紀,教授們和學生一起吃飯、生活,甚至一起在教堂祈禱,實踐著當時社會對大學的看法:大學就是學生們的「代理父母」,以塑造學生人格和培養有學識的紳士為目的。而當時這批大學的宗教背景,如清教徒的哈佛大學、公理會的耶魯、長老會的普林斯頓,決定了其核心的教育理念:學生的人格培養。至於學術和智力的培養,則在其次。

20世紀初,隨著社會的工業化、城市化、世俗化,以及實證主義、達爾文主義和科學研究方法的興起,美國的高等教育也發生了巨變。有歷史學家比喻說,這場社會變革的「大地震」改變了美國高等教育的地貌——校長們不再親自參與教學,而是更加關注籌集資金;教授們越來越專註於科研而漸漸脫離了學生管理;學生的培養理念也從「樣樣懂」變成了「門門精」。這時才因為教授無暇顧及學生而出現了專門的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甚至,在剛剛出現學生主任這樣一個職位時,沒人知道它具體的職責是什麼。

普渡大學第一任學生主任斯坦利·庫爾特在1919年就任時寫信給校董會,充滿尊敬地詢問校董會對他工作內容的期待。誰知校董會聳聳肩,兩手一攤:「我們也不知道學生主任該做些什麼。你現在是主管,你一年之後來彙報學生主任的職責是什麼吧。」庫爾特主任盡職盡責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最終他找到的答案卻讓人哭笑不得:「我發現我的職責就是,去完成任何一件校長或者教師不願意做的事情。我相信,學生處就是所有不愉快工作的垃圾桶。」這幽默的背後,卻是學生事務管理最初的黯然——教授要忙研究,要忙教學,至於這幫毛頭小子的那點兒破事兒,就讓學生事務處去張羅吧!


歷史性的「小聚會」

從此,從學生的衣著、禮儀、紀律到兄弟會的活動、學習輔導,甚至監視派對上的酗酒濫飲,便統統成為學生事務主任的「爛攤子」。然而這些從教授轉型的學生「代理家長」們,並未因此懊惱抱怨自己攤上這麼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在1919年1月的寒冬,新上任的威斯康星大學學生主任斯考特·古德耐一手夾著雪茄,另一手發出了一則電報,邀請另外5位同病相憐的主任來到家中溫暖的壁爐邊發發「牢騷」。就是這個小小的聚會,孵化出了全美國第一個「男生訓導員協會」,這便是如今美國學生事務管理領域大名鼎鼎的專業協會NASPA的前身。同時,「女生訓導員協會」也在蓬勃發展著,還為 ACPA 的前身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幫助。

學生事務管理終於邁出了第一步,從最初毫無頭緒變成主動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服務,並且自發成立了專業協會。然而,這個領域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意義為何?發展方向又在哪兒呢?美國教育委員會決定為這個日益發展壯大的群體提供一個方向性的指引。於是,1937年的文件《學生人事工作宣言》終於宣告了學生事務管理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專業職業領域的誕生。更重要的是,它指出教育機構有義務考慮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感成長、健康狀況、社交關係、職業資質、道德觀念、經濟來源以及審美情趣——而這些就是學生事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工作人員應該帶頭貫徹將學生作為全面發展的人來看待的觀念。於是,隨著20世紀大量的行為科學、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結構理論的湧現,學生管理者們迅速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又將單純地為學生提供服務,進一步推動為關注學生髮展、協助學生從青少年過渡為成年的成長過程。


新時代,新要求

而近十年的高校管理問責制度、成果評估的壓力,讓21世紀的學生事務管理的工作重心再進一步:不僅要幫助學生在課堂外的成長和發展,還要積极參与到學生的學習中去。1996年美國大學人事協會(ACPA)發布的文件《當務之急:學生的學習》以及2004年ACPA和NASPA共同發布的《重新思考學生學習》都呼籲要將學生事務融入到更寬泛的課程教學中。作為全美學生事務管理者的代言人,他們指出高等教育的四分五裂,如學術事務和學生事務之間、智能發展和性格發展之間、學生學習和各人成長之間、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之間,都阻礙了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所以他們相信,學生事務管理者現在正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參與學生學習發展,制定客觀的評估指標,並評估學生學習的成果。

引用我的一位老師對美國學生事務發展歷程的精闢總結,這個領域的核心理念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發展:學生人格、學生服務、學生髮展、學生學習。而美國的學生工作也隨之一步步從邊緣化走到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如今的大學校園裡,再也無法想像沒有這幫「螺絲釘」的情景;那個當初收拾爛攤子的學生主任,現在也早已成為學生心目中最關注和尊敬的人。

主要參考文獻:

[1]Schwartz, Robert. Deans of Men and the Shaping of Modern College Cultur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Print.

[2]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 (1937)." (2007).

[3]Calhoun, John C. "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7.2 (1996): 188-122.

[4]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The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Learning Reconsidered: A Campus-wide Focus on the Student Experience.」 (2004).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註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可思研究 的精彩文章:

趙麗穎不喝水連啃三張餅,一旁林更新早已咽不下去了
推廣|從平民到王妃,開掛的人生只是因為運氣?
服務貢獻50強高校如何做校企合作?
急!還有6周就到新學年了,這3個問題再搞不清就來不及了!
「新一線」PK一線城市,搶人大戰哪家強?

TAG:麥可思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師該不該管教學生?
有家長去學校鬧事,說你管學生管得太嚴。作為班主任,你怎麼辦?
學校怎麼處理教師不敢管,學生不讓管的尷尬局面?
學生時代,你都和你的異性同桌做過哪些曖昧的事?
為什麼現在有些老師不敢「管」學生了?
學生體罰,師生關係該怎麼存在?
現在的老師該不該打學生?
哪些學生適合學美術專業?
學生教室撒尿被懲罰,當事教師受處分!以後學生誰還敢管!
大學生就業難是誰的責任?
歷史上有哪些老師和學生反目成仇的故事?
你的學生在乎什麼樣的獎勵?
大學的學生會真的好嗎?
當老師的孩子和學生發生矛盾,教師應該怎麼辦?
不管學生的師範院校能培育怎樣的老師?
幼兒園的老師,還打學生的手板嗎?還用教鞭嗎?
學生食堂無小事
范爺的大愛,學生黨的你不想要嗎?
學生黨該如何保養皮膚?
我們應該給學生什麼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