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白雲先生解《莊子》序言篇第一

白雲先生解《莊子》序言篇第一

前言

在解讀《莊子》之前,我們需要先回答這樣幾個問題。第一,莊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第二,我們為什麼要讀莊子?第三,莊子應該怎麼讀?第四,莊子這本書為什麼會這麼寫?第五,莊子的高度究竟有多高?

一、莊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莊子是楚國人,居住在楚國蒙地,蒙地就是今天的安徽蒙城縣。莊子曾經的職業是做蒙地的漆園吏。有人說莊子是宋國人,這是毫無根據的結論。首先,宋國不是當時的學術中心,不具備產生聖人的文化土壤。其次,宋國的漆器根本不發達,沒有產業的驅動,不可能產生龐大的原材料生產基地。

再次,宋國是商朝遺民,在周朝,宋人一直備受天下人譏諷,只有宋人不譏諷自己。莊子在書里,對宋人的譏諷十分辛辣,顯然莊子不會是宋人。那時候如果要講一個傻子的故事,通常開篇都是說,從前有個宋人。

以此三點來反觀楚國,更能說明莊子是楚國人,而不是宋人。首先,楚國是當時的文化和學術中心。不僅產生了莊子這樣的聖人,還產生了老子和屈原這樣的大聖人。其次,楚國的漆器藝術和產業是當時最發達和繁榮的,所以才有很多的漆園。再次,莊子對楚國是充滿褒揚之心的。莊子在逍遙遊開篇就講圖南之志,這就是楚國文化所特有的對鳳凰的崇拜。中原文化,更多的是崇拜龍。

對莊子的另一個誤解是,認為漆園吏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實際上,漆器是楚國的戰略產業,是當時天下最名貴最高端的奢飾品。它既代表了當時藝術審美的巔峰,也是楚國皇家御用品,同時還是楚國出口的支柱產品。所以說,漆園吏非但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官,還是掌管楚國戰略資源的重要官員。

為什麼這麼重要的職位,會讓莊子來負責呢?因為莊子是楚國貴族,和楚國國君是親戚。莊子是楚莊王的後人,莊子的姓氏,就來自楚莊王的謚號庄字。以祖上的謚號為姓氏,庄姓的源頭就出自楚國。有人看了《莊子》,就認為莊子是書里描寫的那樣,是個吃米都得找人借的窮光蛋。認為他出身卑微,一生窮困潦倒,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那只是書裡面寫的寓言,不能把寓言當現實。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多人覺得有些詫異,楚人不是蠻夷嗎?怎麼會成為當時的學術和文化中心呢?實際上,楚人非但不是蠻夷,還是三皇時期就根正苗紅的中原華夏族人。華夏族是漢族在漢朝之前的稱謂。商代夏之後,商人把楚人從中原驅逐了出去。還蔑稱楚人是蠻夷。後來周代商,趕走了商人,楚人也是武王伐紂的盟友之一。立了功的楚人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回歸中原了。但是周人並沒有把楚人封在中原,而是視楚人為蠻夷,怠慢了楚人。

周王室沒有把楚人遷回中原,只給楚國封了一個子爵,這是當時所有諸侯國裡面最低級的一個爵位,封地也只有五十平方公里,這就是楚國最開始的建國基礎。後來楚國人一直奮發圖強,就是為了能提高自己的尊位。到了楚武王的時候,楚武王攻打隨國。大家都很憤怒,因為依據周禮,不可攻伐無罪之國。楚武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讓周天子能夠提高自己的爵位。但是周王室拒絕了楚國。憤怒的楚武王發出了震驚天下的一句話:「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楚武王,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了王,這樣楚和周成了並立的兩個王朝。自立為王是楚國命運的一個大轉折點。周王室內亂,王子朝奔楚,則是楚國文化和學術興盛,並使楚國成為文化中心的重大的轉折點。

綜上可見,當年楚人南奔,保留下來了很多上古三皇時期的文化火種。從老莊的書里,可以看出來濃厚的三皇之學的底蘊。周朝官學的長期輻射和影響,使得楚國的文化學術逐步繁榮,老子做周王室史官,得以學習繼承古聖之道。王子朝攜帶周室典籍奔楚後,楚國便成為當時的天下文化和學術中心。這便是老莊之道的源流和傳承。

二、我們為什麼要讀莊子?

王子朝奔楚之後,居住在今天的河南南陽一帶。他所攜帶的周室秘藏典籍,並沒有悉數交給楚國國君,後來周敬王命人來索要,也沒有拿到這些典籍。我們現在的考古發現,也沒有發現這些書。

這些書去哪裡了呢?我們從後來的一些史實中,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孔子一直到晚年才讀到《周易》這本書,並且說,要是五十歲的時候就能讀到這本書就好了。

為什麼孔子五十歲的時候讀不到《周易》呢?因為孔子沒有機會讀到這種周室秘藏典籍。這種書只有史官、天子、以及王室成員,才能讀到。後來孔子又是怎麼讀到《周易》的呢?應該是從王子朝所藏的那些典籍中流傳出來的。

《莊子·天道》說:「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

歷史上,孔子和老子不是只見過一次,而是見過很多次。孔子第一次見老子的時候,王子朝還沒有攜帶周室秘藏典籍奔楚。這一次孔子見老子,是響應周敬王的號召,獻書給國家,重建王室圖書館。

子路給孔子出主意,說可以通過老子的關係,把孔子的藏書獻給周室。但是老子卻沒有答應給孔子幫忙。這段話裡面,有幾個比較重要的信息。老子為什麼會被免職呢?老子為什麼不願意幫助孔子?

老子之所以被免職,因為王子朝奔楚,周室典籍沒看管好,作為王室圖書館館長的老子,難辭其咎。而且,老子可能當時是隨從王子朝一起奔楚的。因為王子朝在當時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而晉國扶植的周敬王,才是非法的。所以老子隨王子朝奔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王子朝被殺後,老子自然也不可能回去繼續擔任史官的職務,所以被周敬王免職歸居。

孔子向周敬王獻的那些書,老子為什麼不認可呢?因為這些書,只講了周禮的部分。而更高明的聖王之道,孔子並沒有掌握。自古以來,聖王治天下,都是道德仁義禮無者一體。孔子只知仁義禮三者,而不知三皇天道之學。王子朝帶走的那些書里,不僅有周朝的檔案和典籍,還有夏朝之前的檔案和典籍。我們現在的考古發現,發掘的都只是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並沒有發現王室檔案和典籍。因為這些書,都被王子朝帶走後,下落不明。老子作為這件事的全程參與者,他應該是知道那些書的下落的。

老子認王子朝為正統,不認可周敬王的正統繼承人地位,那麼他自然也不會把那些書的下落告訴周敬王。但也不能讓這些書徹底消亡和毀掉。所以必須得讓這些典籍和典籍裡面的大道,後繼有人。比如老子傳《道德經》給尹喜,就是在民間尋找道術的繼承人。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王室秘藏之書,都是聖王之學,不可以流傳到民間。而尹喜可能也並沒有全部看過那些書。有沒有一個人,全部看過這些書呢?

從《莊子》這本書來看,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斷,莊子應該是一個全部看過周室典籍的人。王子朝被殺後,他的追隨者,曾經組織過對周王室的反攻,不過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而那些周室典籍,可能是被老子秘密的藏匿了起來。並傳給了一些弟子來守藏,這些典籍和道術,進而傳到了莊子這裡。

如果我們的推斷準確的話,那麼我們讀莊子,就具有了很重大的意義。我們可以通過《莊子》這本書,進行道術考古,文化考古,精神考古,思想考古。復原和重現華夏文化的道術源流和文化脈絡。還原華夏文化的至純至真至正的大道。

考古的意義是什麼呢?是為了道術尋根,文化尋根,精神尋根,思想尋根。只有根源純正的民族,根本牢固的民族,她的文化才能煥發出真正的生命力,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根深才能本固,本固才能道復,道復才能天下平,在文化和精神上流離失所的人,才能回歸到最純真的精神家園。

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激濁揚清。而莊子的道術和思想,正是這至正至清的天上之水。我們閱讀莊子,理解莊子,運用莊子之道,就是為了最終可以,以這天上之水,滌盪這個污濁的世界。

三、《莊子》這本書為什麼要這麼寫?

現在人認為,是老子創立了道家思想。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先秦諸子創立了百家思想。這些都是錯誤的結論。中國的文化,都是從伏羲開始,一脈相承繼承和流傳下來的。所以說,諸子並不是發明和創立了這些道術,而只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些道術。原本,這些道術,也不需要諸子來繼承,而是由王室的史官來一代代傳承的。史官承擔天師和帝師的責任。從史官傳道,到諸子傳道,這個轉折點,是王子朝攜帶周室典籍奔楚。

官學崩潰,天下失道,進而天下大亂,道德不一。莊子寫書,為什麼不按照傳統的史官傳道的方法著述,而非要寫得那麼天馬行空和儀態萬方呢?因為這是莊子故意這麼寫的。

原因有三點,一是為了避禍;二是道術傳承斷裂,人們已經無法再理解這些上古時期的聖王之道。第三,莊子故意寫的那麼隱晦,是對後世之人心存希望,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夠真正的理解他,讀出來他掩蓋在肆意汪洋的文字背後的古聖至道。

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不成,便殺了王子朝。這之後,誰守藏這些書,都會存在生命危險。因為天下諸侯,都會對這些周室典籍,充滿佔有的渴望。既不能中斷道術傳承,又要寫得隱晦,讓人不懷疑這周室典籍傳承到了自己這裡。這就需要用獨特的寫法來掩蓋道術,好給自己避禍。莊子在書中,一直反覆強調避禍的思想。這在其他諸子之書中是看不到的。對避禍一事如此的敏感,應該是事出有因。

《莊子·天下》篇說:「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莊子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在莊子看來,那些人爭論來爭論去,其實都是錯誤的和片面的,大道隱沒,學術下末之流層出不窮泛濫成災。都沒有看到古聖道術,而去空談大道,這就是沉濁之人,一曲之人。而莊子知道真正的大道,但又不能太直白的說出來,不然既會遭到別人的傷害,別人也聽不懂。所以不可以用史官那樣的筆法,以莊重的話來闡述大道之理。

四、莊子應該怎麼讀?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

莊子之道,是大道未裂為百家之說的古聖之道。所以我們閱讀莊子,不可以道裂為百之後的各家之言,來理解莊子。這一點尤其重要,否則我們就根本無法理解莊子到底在說什麼。

比較常見的對莊子的誤讀,有這些:以意解道,以文解道,以心解道,以儒解道,以巫解道。

以意解道,把莊子書中的描寫,當成了很有趣味的故事和寓言來閱讀。這是對莊子最膚淺的理解。莊子講故事講寓言,都是為了闡述大道。並不僅僅是為了講述一個故事和寓言。

以文解道,比以意解道稍微深刻了一些,但還是膚淺。他們把莊子的書,當成文學著作來閱讀。認為莊子是大才子,是文學家。開中華文學之先河。這都是根本沒理解莊子。

以心解道,這一類人,就是莊子所說的那些以心捐道之人。師心自用,自己理解的是什麼,就認為別人說的是什麼。比如郭象注莊子,就是嚴重的師心自用。他完全不知道莊子在說什麼,只是自己在喋喋不休的用莊子注自己。現在的以心解道者,比郭象更不入流。把莊子理解成了市井流俗的心靈安慰劑。

以儒解道,以儒家的仁義禮,而求古聖之道德,故道德不可理解。老子是十分喜歡孔子的,但是為什麼只傳周禮給孔子,而不傳《道德經》給孔子呢?因為他認為孔子理解不了。孔子理解不了老子,那麼很自然,孔子之後的大儒們,也理解不了莊子。比如韓愈,朱熹,王夫之這些人,對老莊都並不理解。荀子大概能理解莊子的思想,但是荀子認為莊子之道,解決不了現實問題。而歷代大儒中,理解莊子思想最深刻的人,應該是張載。張載的《正蒙》一書,裡面很多思想,都可以在莊子的思想里找到源頭。

很多層次比較低的儒生,因為看不懂莊子,便認為莊子是很多人合寫的,只有內篇才是莊子本人所著,其餘都是門人弟子所託名而寫。自己看不懂,就喜歡胡亂穿鑿附會的亂解釋,來迎合自己的愚鈍,這是笨人淺人的通病。

以巫解道,是所有不入流者里最不入流的。這裡主要表現為,道教和佛教對莊子的歪曲和巫化劣化。道教,這種打著聖人旗號的裝神弄鬼巫妖組織,把老子巫化成太上老君這種妖怪,也把莊子巫化成了南華老仙和道教神仙。莊子顯然不是一個這種妖里妖氣的神仙,而是一個得道聖人。

比道教對莊子的巫化理解更嚴重的,是佛教對莊子的剽竊歪曲和無恥盜用。這裡主要表現為對莊子浮生若夢和未始有物思想的剽竊和歪曲盜用。比如金剛要飯寶典裡面,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如夢幻泡影,這是莊子浮生若夢的思想,並不是印度人的思想。莊子講浮生若夢,並不是教導人們活著是虛妄的,活著沒有意義,而是教導人們要去偽存真,活出本真的自己。

莊子的未始有物思想,則被佛教的蟬宗所剽竊和盜用。比如慧能說的本來無一物,這就是莊子的思想,而不是印度人的思想。但是蟬宗歪曲了莊子的思想教導人們,活著沒有意義,活著是虛幻的,什麼都是一場空。莊子說未始有物顯然不是教導人們這樣對待自己的生命,而是教導人們虛靜之術,合於大道,與道為一,葆真達生。蟬宗的思想,只是竊取了莊子之道的一些皮毛,把它變成了披著佛教外衣的精神傳銷要飯騙術。蟬宗跟印度人的佛教文化,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

以道解道,才是對莊子的正確解讀。我們要理解莊子之道,首先要絕棄上述的那些錯誤的視角和立場。只有以道解道,我們才能解開莊子這本玄奧至極的書裡面所蘊藏的古聖之道。

五、莊子的高度究竟有多高?

莊子的高度有多高呢?用莊子自己的話來說,他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生死無終始者為友。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通常,人們都是極度崇拜造物者,認為造物者高不可攀,過於神聖而不可直視和揣度。而莊子則是直接牽著造物者的小手,一起看夕陽,一起散步,一起談笑風生。

再舉個例子,來說明莊子之道的高深玄奧。慧能的蟬宗,只是舔了莊子的鞋子一口,然後就能改頭換面,開宗立派,在中國招搖撞騙上千年。而文人士大夫們則都覺得蟬宗是非常高深莫測的東西。其實就是沒文化罷了。可見,莊子之道有多麼的高深莫測,蟬宗掰下來一點點碎渣子,都能夠一些沒文化的文人士大夫消化上千年。

另外,慧能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剽竊的莊子的心齋之術。但慧能這個人天賦太差,並不能理解心齋到底是怎麼回事。只是比著葫蘆畫瓢,改頭換面的包裝成了要飯騙術。

西方思想家的書,那些被捧上天的偉大思想家,和莊子相比,不過就是一些幼稚的三歲小孩。再看那些胡鬼戎神巫教裝神弄鬼之書,全部都是低矮到下水道里的垃圾智力活動,像是一條蚯蚓寫給一堆蚯蚓看的書。只有老莊的書,瞬間就能折服真正的向道之人。莊子,是所有偉岸的人裡面,最偉岸的那個,是所有聰明的人裡面,最聰明的那個。是所有的高人裡面,最高的那一個。

看到這裡,有人大概心裏面會犯嘀咕,莊子站得那麼高,為什麼他不會感覺到冷,反而感覺到很快樂?人最大的快樂和溫暖,不是來自被污濁流俗包圍所產生的溫暖與俗樂,而是來自於回歸天道母體,所帶來的澄明通徹的至高和至樂體驗。

那些擅長爬行的人,他們蜷曲匍匐在所有命令人下跪的偶像下面。而只有那些精神上的偉岸者,他們升到高處,看到造物者,就如同看見自己。並且號召所有爬行的人站起來,和他一起偉岸。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當今的世界,面臨四大污染。道術污染,文化污染,精神污染,心智污染。人們掙扎在這些卑污的泥沼里,卻找不到自救的辦法。而莊子,就是可以把人們從卑污的泥沼里,超拔到天上去的聖人。

從而,我們不再被精神污染所囚禁,不再會被垃圾智力活動所囚禁,不再為文化污染和精神污染熏染到睜不開眼睛。我們滌盪了那些污穢,回歸到自己的純素本真狀態。人們不再被邪僻妖妄之物所污染,這樣的一個人,才是真正精神有所依歸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精神偉岸的人,這樣的一個人世間,才是天道至樂之邦。

讚賞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鶴鳴九皋:民俗學人的村落故事》
台北故宮用45件書畫告訴你,什麼樣的文物才是「國寶」?
感情婚姻:哪些家居風水易使夫妻同床異夢,婚姻破裂
天下第一觀:軒轅問道 老子拮經
楚王碑文:我發誓裡面肯定沒有寶物,被騙千年後考古家笑了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莊子》之《內篇·養生主》二
解讀《莊子》之《內篇·養生論》八
《莊子》釋解:此生太短 如白駒過隙
范澤鋒《莊子八則》
莊子·雜篇·寓言第二十七
《莊子》說劍
莊子·雜篇·說劍第三十
解讀《莊子》之《內篇·齊物論》二
解讀《莊子》之《內篇·人間世》〈二
解讀《莊子》之《內篇·齊物論》六
莊子·外篇·達生第十九
莊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論語》《道德經》《莊子》開篇首段話,暗藏人生大智慧
解讀《莊子》之《內篇·齊物論》七
解讀《莊子》之《內篇·齊物論》五
解讀《莊子》之《內篇·人間世》〈六
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
解讀《莊子》之《內篇·人間世》〈七
莊子·雜篇·讓王第二十八
《莊子》釋解:與影子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