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37.如來非壽非不壽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37.如來非壽非不壽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如來非壽非不壽

佛的法身,是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末了

【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又於過去」:又在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這麼多的阿僧祇劫。不只三大阿僧祇劫,是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更長了。「時世有佛」:在那個時候的世界有一尊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一尊佛的名號就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覺華是因,自在王就是果;覺華是本,那麼定自在王就是末。就是指他在因地修這個覺華,而證得自在王的果。修覺華,用什麼修?用定修。以什麼成的自在王果?也是由定而成就的。所以定因定果,這叫因也定、果也定,由這定因而結定果,因此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覺華定自在王,這是這尊佛的別名,如來是佛的通號,名有通有別的。

「彼佛壽命」:壽是年齡大,命是生命,但是如來的壽命,依照《法華經》有三種的講法,依照《十六觀經》又有三種的講法。

第一,佛的法身真如不隔諸法。法身的真如和諸法絲毫也不隔,這叫做壽。以如理為命,以如如的理作為他的命。這很不容易講明白的,因為這個地方以如如理,什麼叫如如理?就是本來的理,就是佛的命,也就是法身。

報身呢?以實相的智慧,境智相應,境也就是智,智也就是境──佛的境界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境界。佛以智慧而照了一切的境界,這叫境智相應,境界和智慧互相相應,境智不二。也就是境界來了,隨來隨照,隨照隨了。什麼境界來,佛都認識,都明白,不會被境界所障住而不認識境界。這境界和智慧雖然是兩個,但是也變成一個。以這一個道理為壽──作他的壽,以智慧作他的命,這是根據佛的報身來講,這個叫壽命。

那麼以應身來講,這叫應化身,化就是應身。應身以一期百年不斷為壽。這一生活一百歲不死,這就是個壽,這是應化身──化身、應身,以他這一生的因緣去作這個命,這是依照《法華經》上三身的講法。

若依照《十六觀經》的講法又不同了,怎麼呢?經上說應身示同生滅,佛示現也有生有滅,就是佛出世又入涅槃,這叫生滅。示同生滅是有始有終,有一個開始,又有一個終,這是講佛應身的壽命。報身呢?這個報身一得永得,一得到佛的報身,永遠都得到,這叫有始無終──有開始,沒有終了,這是佛報身的壽命。法身的壽命怎麼樣?非壽非不壽。你說他長嗎?也不長;你說他不長嗎?也長。非壽非不壽,這是佛的法身,因為不能說他有多長,所以非壽;非不壽,但是你也不能說他短,所以非不壽。非壽非不壽,無始無終,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末了,這是佛法身壽命的講法。我相信講這種名相很不容易明白的。這一尊佛的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這指的是什麼壽命?就是佛報身的壽命,和應身的壽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藏法門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地藏經》消業障的特殊性
36.地藏菩薩發的第一個大願,要度盡眾生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人死只有業隨身

TAG:地藏法門專弘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地藏菩薩本願經略說.12
《地藏菩薩本願經》經名的意思地藏經淺釋02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13.波羅蜜就是到彼岸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24.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12.屍波羅蜜音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25.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23.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
《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名有什麼含義?
佛友分享經歷:我是如何背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
《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
《地藏菩薩本願經 下》
痴,見,慢,愛——《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59)
如何為去世的親人祈福——《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啟示
《地藏菩薩本願經》學習提要 總第036期
正確認識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的佛教經典不可誤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34.出佛身血。毀謗三寶的果報
「行願二法乃一經之宗要也」——《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26
「所謂闡提不斷性德之善」——《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23)
「以方便,為今經之用」——《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