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國人的氣節:頭可斷,髮型不能亂

古代中國人的氣節:頭可斷,髮型不能亂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齊國一下子佔據了道義制高點。齊桓公出動大軍先是打退了山戎對邢、衛兩國的侵擾,救邢存衛,在諸侯中威望大增。其後,面對楚國南蠻的北向擴張,齊國再度出兵會合中原國家的軍隊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地區的威脅。

管仲拜相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周天子都派人來參加這個會盟,承認他的地位。他成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公認的第一個霸主,齊國也正式成為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後來孔聖人充滿深情地講:「管子相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民至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我們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的話,我們就要被少數民族、游牧民族同化了。「被髮左衽」是少數民族的服飾髮式特點,「被發」就是散著頭髮,重環垂耳;「左衽」就是他們穿的衣服是左邊壓右邊。中原漢族人穿衣服是右邊壓左邊。其實哪邊壓哪邊都無所謂,但在中國古代,這個服裝、髮型要一變,就意味著禮制的崩壞,意味著國家要滅亡,道統要滅絕。這就是頭可斷,髮型不能亂的原因。

漢朝服飾

比如,明末滿人入關之後,發了一道剃髮令,讓漢族人改學滿族人髮型,一律削髮留辮子,很多人不願意,於是就遭到清兵的鎮壓。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即使這樣,江陰城為了抵制剃髮令,為了留髮,也抵抗了八十多天,全城被清軍殺得屍橫遍野。有對聯為證:「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今天看來這件事有點兒過於荒誕,十萬人同心死義,就為了這個髮型。

清朝髮型

以前的中國人一向把這個事兒看得特別重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輕易不能動。年紀小的時候還可以剃頭,冠禮成年之後頭髮就不能剃了,要蓄髮蓄鬚,直到臨終。所以崇禎皇帝在煤山殉國的時候,無顏見列祖列宗於九泉之下,以發覆面,頭髮散開長得能拖到腰部。

如果沒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話,當時的中原就被少數民族同化了,髮型一換,就輪不到後面這些事了。

如今的影視劇作品中,在髮型、服飾上穿幫的環節太多了,有人問,要不要這麼較真?其實這事吧,外行也就是看個樂兒,內行自然看著有說不出的彆扭。本周五我與@鸚鵡史航 一起在北京和大家聊聊那些古裝劇中錯過的歷史。來現場觀戰的小夥伴到我的置頂微博搶訂現場席位或者掃描文章中的二維碼獲取參與活動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回憶過去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古代皇帝死後都要朝鮮進貢的美女殉葬

TAG:回憶過去的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最能代表中國人精神氣節的10句話,中華氣節之精髓也
陳獨秀的文人氣節,還是很牛逼的
成大事功,全仗著秤心斗膽,有真氣節,才算得鐵面銅頭
文天祥並不是一個愚忠的人,而是真正的擁有名族氣節的人
中國最有骨氣的朝代,從無割地賠款,皇帝自縊殉國,氣節吊打滿清
登上《時代》雜誌本可一統中國,卻因民族氣節斷然拒絕,最後慘死
唐朝最「無恥」文人,丟棄氣節想爬上龍床,卻因一個缺點沒能成功
任繼愈:氣節是中國人重視的精神情操
石顯:去了只要不讀逮捕令,蕭望絕對會自殺,文人的氣節啊,冤不冤吶
一個氣節比名氣更高的詩人,寫出了一首代表整個民族風貌的千古力作
最有氣節的亡國之君,晉武帝打算去羞辱他,得到回復後卻啞口無言
霍去病:不僅有對國家的赤膽忠心,更有流傳千年的民族氣節
這位古人有骨氣、有民族氣節,值得現在的人去學習
「水太涼」、「頭太癢」,這位詩壇盟主將氣節玩成了段子
一個有著崇高氣節的詩人,寫出了一首代表整個民族風貌的千古力作
雖然是異族,但是它驍勇善戰,氣節一點都不比漢族差
這首元曲說出中國人的氣節,這才是活著該有的姿態
最有氣節的王朝,亡國之君下令與列強開戰,做一件讓國人自豪的事
從力挺變為「不站任何一邊」,這就是商人潘石屹,網友:沒氣節
感情生活曾備受爭議,卻因人氣節目圈粉洗白,男人的幽默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