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被民間的流傳說法騙了, 「子聰父榮」——這才是雍正帝的即位真相!

別被民間的流傳說法騙了, 「子聰父榮」——這才是雍正帝的即位真相!

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朝代,所以史料和民間傳說也是最豐富的一個朝代。

關於清朝的歷史,應是老生常談了,提起清朝,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康熙帝。

首先是各大熱播劇:《孝庄秘史》、《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等。

其次是乾隆帝,因為當年的《還珠格格》紅遍祖國大江南北。

再最後就是雍正帝,這個大多和各大IP劇有關:《宮》、《步步驚心》、《甄嬛傳》。

並且這三代皇帝之間還聯繫著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事件:九龍奪嫡

這裡關於雍正帝即位民間的說法很有爭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改詔奪位。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康熙

所謂的「改詔奪位」

說是在太子兩次被廢后,眾多皇子中勢力上升最快的就是皇勢力子胤禎,他是雍正皇帝的同母胞弟。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胤禎被封為撫遠大將軍,主持西北軍務四年,康熙帝稱讚他「有帶兵才能」,被公認為太子的不二人選。與此同時,胤禎與父親的關係也頗為親近,時常奉命祭祖陵,舉行郊祀大典,偶爾處理政務也是頗有章法。

《康熙王朝》康熙帝人物形象

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在暢春園齋戒期間突遭大病,十二日晚,眾皇子齊聚長春園。次日,康熙病逝。康熙死後,皇四子的舅舅步軍統領隆科多宣布遺詔,皇位的繼承人不是皇十四子胤禎而是皇四子胤禛,惹起後人議論紛紛。

民間傳說是雍正帝和隆科多沆瀣一氣,下毒謀害了康熙帝,篡改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四子」。

當然,證諸史實,此事不可信,因為根據清朝的宮廷書寫制度,是滿漢兩種文字並用的,絕不會只是用漢文。

而且依照慣例諸皇子應在排行前加一個「皇」字,如「皇十四子」,絕不會寫「十四子」,所以遺詔的全文應該是「皇位傳於皇四子」,因此漢文也無法添改。

所以要找出雍正即位原因,就應該從乾隆帝弘曆身上尋找。

子聰父榮

據史書上記載,弘曆「生而神靈,天挺奇表,珠庭方廣」。就是說他顏值爆表,也定然是聰明非常的。

《如懿傳》乾隆帝

果不其然,在康熙六十一年春三月,雍親王胤禛請皇上到自己的賜園圓明園「牡丹台」用膳,觀賞盛開的牡丹。

在宴席上,胤禛向皇帝奏告了弘曆的名字,皇帝命弘曆晉見。康熙帝對這位皇孫「見即驚喜」,當即降旨將弘曆「宮中養育」。

弘曆6歲啟蒙,自從覲見了祖父後,祖父為他選定了武術教師,教他使用火器,同時還親自教他讀書,對他是喜愛非常,事必躬親。

而弘曆也是天資聰穎,令康熙帝十分滿意。

在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十三日,康熙帝從從暢春園出發巡幸塞外,十多個皇子,都隨駕前往,而皇孫弘曆也在其中。康熙帝一行人到達熱河避暑山莊,他安排弘曆住到離皇帝寢宮「煙波致爽」最近的「萬壑松風」的宮殿。這可是皇子們都享受不到的殊榮。

熱河避暑山莊

在這裡祖孫二人天天見面,弘曆晨昏問安,隨時答對。康熙帝給了弘曆多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並教授他為政之道,還經常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的美味飯菜賜給孫子吃。有一次,弘曆望見祖父乘坐的御舟停泊在山莊湖中晴碧亭畔,聽到祖父的呼喚,馬上踏山石往下跑,康熙唯恐他跌倒忙叫他不要疾行,對其是關愛備至。

並且康熙帝不止一次對兒媳鈕祜祿氏面前稱讚兒媳是「有福之人」。

鈕祜祿氏

正是有了先帝的遺囑,雍正帝即位後,不必猶豫,在雍正元年八月,就在乾清宮召見了諸王和滿漢大臣,面諭建儲一事,併當場揮筆,將弘曆的名字寫入了建儲密詔,封固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而雍正帝逝世後,弘曆取出諭旨,向在場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宣布。密諭再一次申述,之所以立弘曆為太子,首先是因為聖祖(康熙帝)在諸孫中最為鍾愛,最屬意於他。

因此為了傳位給心愛的孫子,而選擇孩子的父親為皇位繼承人,順理成章。

而乾隆帝提前退位,在位六十年,正好比康熙帝少一年,也是為了尊重祖父,可見他們祖孫情深。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乾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這位妃子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無緣無故被康熙關進冷宮
從努爾哈赤到康熙再到清末,快速了解清軍軍制變化

TAG:康熙 |

您可能感興趣

孟姜女真的姓孟?這只是一個流傳了兩千的謬誤,真相是這樣的
慈安太后死因之謎,民間流傳著三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才是真相?
廣為流傳的歷史真相,一隻蒸鵝要了徐達的命?假的,這才是真相
同治皇帝的真正死因是什麼?民間流傳出一個說法,揭露大清的腐敗
李白的無奈:可惜了我這唯一流傳下來的書法!
民間流傳的順治在董鄂妃死後,了斷塵緣出家為僧的傳說是真的嗎?
真實的「巴鐵」是怎樣的?不是流傳的那樣,網友:被騙了
為何嫁妝中一定要有被子?自古流傳的習俗,寄予了父母最好的祝福!
這是我一個朋友說的,他老家流傳的靈異故事!
不要再被假大師騙了,這才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八字理論!
嘉慶為何急著要殺和珅?不是因為錢 民間流傳的一句話是關鍵
孫殿英唯一做對的事,就是盜了慈禧的墓,讓趙雲的佩劍流傳了下來
民間為何流傳正月里不理髮?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和原因?
林則徐不是民族英雄,而是鴉片罪人,這樣無恥的話語為何流傳!
她本是皇上選中的宮嬪,不幸被奸相私留作妾,卻以詞作流傳後世
雍正的死因撲朔迷離,流傳於民間有四個版本,你覺得哪個更可靠?
民間流傳一句話「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賢一代宦官怎麼名聲比皇帝都大?
楊家將故事真假摻半,佘太君也沒那麼傳奇,為何還能代代流傳
唐僧寬慰女王的一句話,流傳至今,卻成了渣男哄騙女孩子的常用語
秦武王和項羽都是當代英雄,這兩件事卻作為污點流傳,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