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桑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桑葉

桑葉/Sangye

MORI FOLIUM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茜草| 第 280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乾燥葉。

相關名

桑葉、霜葉、雙葉、冬桑葉、神仙草、炙桑葉

產地

全國各地有栽培,主產於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河北、廣東,其中以河南、安徽產量大,並以亳桑葉質量最佳。

採收加工

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晒乾。

性狀鑒別

本品多皺縮、破碎。完整者有柄,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寬卵形,長8~15cm,寬7~1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或鈍鋸齒,有的不規則分裂。上表面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面顏色稍淺,葉脈突出,小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性味歸經

苦、甘,寒。歸肺、肝經。

性能特點

本品質輕疏散,苦多甘少,苦寒清泄,甘能益潤。入肺經,能疏散風熱、清潤肺燥;入肝經,能清火益陰而明目,併兼涼血而止血,主治風熱、燥熱、血熱所致諸疾。

功效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 涼血止血。

主治病證

(1)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之咳嗽頭痛。

(2)肺熱燥咳。

(3)肝陽眩暈 ,目赤腫痛 ,視物昏花。

(4)血熱吐衄。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水洗眼或搗敷。

潤肺止咳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故脾胃虛寒者慎服。

桑葉的故事

《本草綱目》雲「史言魏武帝軍乏食,帝得干葚以濟飢。金末大荒,民皆食葚,獲活者不可勝計。則葚之乾濕皆可救荒,平時不可不收集也。」

古時還用桑根皮做外科手術。《本草綱目》云:「蘇頌日桑白皮作線縫金瘡,腸出更以熱雞血塗之。」《聖惠方》治發脫落,桑白皮剉三升以水淹沒,煮五六沸,去渣頻洗之潤之很效。

唐代《養痾漫筆》載一桑枝治嗽養生案:「越州一學員叫仇山村,少年苦嗽纏身,咳嗽不止,百葯不效。成年後,一老師授一單方,教他取桑樹,用南向柔枝一束,每寸折納鍋中,共二十一枝,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飲之。服一月而愈。」

《夷堅志》云:「嚴州山寺有一游僧,形體贏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滿身是汗。迨旦,衣皆濕透,如此20年,無葯可治。監寺僧日:『吾有絕妙驗方,為汝治之。三日後,宿疾痊癒。」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日2錢,空腹用溫水湯調服。

《本草綱目》有洗青盲法:「昔武勝將軍宋中孚患此(青盲即青光眼)二十年,用此法,二年目明如故。屢有效驗。」其法是:「新采青桑葉陰乾,燒存性,於瓷器內水煎,傾出藥液澄清,溫熱洗目。每日一次。」

《神農本草經》云:「桑葉除寒熱出汗。」金元四大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云:「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本草撮要》云:「以之代茶,取經霜者,常服止盜汗」。桑葉經霜力全力厚,老更佳。《百草鏡》云:「須大雪壓過,次日晴採下,線穿懸戶陰乾,色青黑,風吹作鐵器,故名鐵扇子,冬至後采者良」。

《本草經疏》:「桑椹者,桑之精華所結也。」《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腎臟固精,久服黑髮明目。」

明代解縉詩云:

一年兩度伐枝柯,萬木叢中苦最多。

為國為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

相傳宋代時,某日嚴山寺來一游僧,身體瘦弱且胃口極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渾身是汗,醒後衣衫盡濕,甚至被單、草席皆濕,20年來多方求醫皆無效。一日,嚴山寺的監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後,便說:「不要灰心,我有一祖傳驗方治你的病保證管用,還不花你分文,也沒什麼毒,何不試試?」翌日,天剛亮,監寺和尚就帶著游僧來到桑樹下,趁晨露未乾時,採摘了一把桑葉帶回寺中。叮囑游僧焙乾研末後每次服二錢,空腹時用米湯沖服,每日1次。連服3日後,纏綿20年的沉痾竟然痊癒了。游僧與寺中眾和尚無不驚奇,佩服監寺和尚藥到病除。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眩暈頭痛不用愁,中醫調理有良方
婁紹昆從四個角度解讀群方之首「桂枝湯」
8月10日晚7點直播預告——謝發岳講婦科病
太少兩感證治療醫案280期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茜草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紫蘇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石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瓜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薤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稻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甘遂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黛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佩蘭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白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乳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水蛭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黃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薄荷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胡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