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夏季坐月子注意五方面,新媽媽神清氣爽身體恢復快

夏季坐月子注意五方面,新媽媽神清氣爽身體恢復快

女人在懷孕後,為了能讓寶寶健康發育、足月生產,無論是體態、身體構造還是激素分泌的水平,都會出現巨大變化。在經歷了漫長的十月懷胎之後,女性就要承受生娃所帶來的痛苦,會消耗女性很大的體力和元氣。曾經那個身材好,長得好的窈窕淑女突變寶媽,身材和模樣都變了樣,尤其是坐月子期間,很多不成文的習俗,讓孕媽變得崩潰,在孩子呱呱落地後,寶媽的身體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慢慢恢復到懷孕以前的狀態,而這段時間就是坐月子。

坐月子對產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月子坐的好,寶媽就會神清氣爽渾身舒暢;可月子要是坐不好,那寶媽可要患上會跟隨你一生的月子病,特別的痛苦不舒服。

夏天生娃已經很煎熬了,在這個季節坐月子也是很考驗產後媽媽的。天氣熱很容易感覺身體難受,心情也比較容易煩躁。想要身體恢復快,且調理得好,產後媽媽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那麼,在這個季節坐月子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呢?

1、坐月子的時間

懷孕和生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痛苦,既然經歷了么多「折磨」寶媽不妨好好享受坐月子的時間,好好恢復自己的身體。雖然是坐月子,但並不是僅僅休養一個月的時間,最少要坐夠42天,等產後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之後就可以出月子了。

2、夏天細菌容易滋生,要及時清洗身體

很多媽媽還在忌諱坐月子洗澡這件事情,生產過程中以及產後都會有大量出汗的現象,這個季節不洗澡,身體很容易滋生細菌,媽媽還要經常接觸寶寶,不洗澡也不太好。順產媽媽可以產後第三天就用燒開的水洗一下澡,剖腹產的媽媽傷口癒合得較慢,可一周後再洗,平時可用毛巾擦拭身體。產後惡露排出,會陰處是需要天天清洗乾淨的。

3、天氣熱切忌貪吃生冷食物。

氣溫高,產後媽媽容易沒有胃口,如果這是貪吃一些生冷的飲料或者涼拌菜,不但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還會給胃部留下病根,餵奶的媽媽分泌乳汁也會受到影響。

4、空調房裡的溫度不能太低,要及時通風換氣。

5、產後不應進補過量

在夏天坐月子,是不應吃得過於油膩,以免影響胃口。產婦喝高脂肪的濃湯,進補過量不但容易導致肥胖,還會影響媽媽乳汁的質量,奶水脂肪過高,寶寶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脂肪腹瀉的情況。

很多生了寶寶的媽媽都知道,產前無論皮膚多麼緊緻,一旦生產結束,肚子立刻鬆弛下垂。加上坐月子、哺乳期各種營養猛料,讓媽媽們幾乎都擺脫大肚子,如寶寶還在腹中4、5個月的大小。

在懷孕期間,骨盆起著支撐胎兒、胎盤的作用,在妊娠晚期,隨著胎兒不斷增大,胎頭慢慢下降進入骨盆,卵巢分泌出一種叫"鬆弛素"的物質,使恥骨聯合部位逐漸分開,韌帶隨著鬆弛,這些生理性的變化都是為寶寶的分娩做好準備。在產婦分娩過後,骨盆的這些肌肉也會因為極度擴張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要想恢復到孕前的平坦,完全依靠於身體的自我恢復是不行的,就需要藉助腹衣的外力的塑輔。所以不管從體質恢復還是體型恢復任何一方面收腹品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但要使用專業透氣性好的,如果材質不透氣,還會造成腹部濕疹,甚至於會引起腹部潮濕而著涼,落下「婦女病」,女人一定要愛自己。所以這時必須束縛,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束腹材質最好選用棉質透氣性好的。

順產剖腹產如何做好傷口護理?

無論是順產的媽媽還是剖腹產的媽媽,生寶寶都是要在身上留一道口子的。生了寶寶之後,媽媽們千萬別因為寶寶到來的喜悅而忽略了對自己傷口的照顧,尤其現在是夏季時期,細菌生長快,易感染,採取正確的方法促進傷口癒合非常重要。

順產怎麼護理傷口?

順產一般會留下陰道撕裂傷,或者會陰側切留下的傷口。自然分娩產後併發症少,相對復原速度比剖腹產來得快,通常1-2周疼痛感都已消失。雖然手術很小,但因傷口位尿道口、陰道口、肛門交匯的部位,還因產後的一些特殊情況很易發生傷口不愈,所以應在護理上也有需要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防止外陰感染。

1、每天要用溫開水清洗外陰2次,為防止傷口污染,每次便後用新潔爾滅消毒棉擦拭沖洗外陰,大便後切忌由後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後,避免的污染傷口。

2、在產後的最初幾天里,惡露量較多,注意勤換衛生護墊,以保持傷口的清潔乾燥,避免浸濕傷口。

3、傷口痊癒情況不佳時要堅持坐盆每天1~2次,持續2~3周,這對傷口肌肉的復原極有好處,效果很好,坐盆藥水的配製應根據醫生的處方和醫囑。

4、睡覺的體位對傷口也有影響,如果傷口在左側,應當向右側睡,反之則向左側睡。

5、發生便秘時,不可迸氣用力擴張會陰部,可用開塞露或液體石蠟潤滑,尤其是拆線後頭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

6、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然後坐在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會陰傷口裂開。

7、坐立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既可減輕傷口受壓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錯開。

8、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而使傷口裂開。

剖腹產怎麼處理傷口?

剖腹產手術由於傷口比較大,在產後護理方面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由於手術傷口範圍較大,剖腹產表皮的傷口在手術後5-7日即可拆線或取除皮膚夾,但是,完全恢復的時間大約需要五六周的樣子。如果護理傷口護理的很好,那麼可以縮短恢復周期。無論是會陰切開傷口或剖腹傷口的照顧原則大致相同,但因部位的不同,所以在促進傷口復原時就必須運用不同的技巧。

1、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如果不小心弄濕,需要立即擦乾,並塗上碘伏。

2、遵醫囑及時更換膠帶和紗布。

3、及時排氣,減少氣體對傷口的壓迫。儘早活動可以幫助排氣,不要因為傷口疼痛而不肯動。

4、在床上多翻身,平躺或左側卧,雙膝彎曲,保護好傷口。

5、咳嗽、大笑、噴嚏等不要太過用力。

6、不要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

7、少提重物,避免擠壓到傷口。

8、等傷口結痂後即使感到瘙癢也不要用手撓,要等痂自然脫落。避免陽光照射,防止紫外線刺激形成色素沉著。

9、睡覺時最好睡硬板床,左側位更有利於血液循環,要注意經常變換睡姿。最好身體和床板有個折角,因為術後麻醉藥效果消失,平卧對子宮收縮的疼痛最敏感。

10、一旦傷口有滲出物流出、紅腫、疼痛,要趕緊到醫院進行檢查。

產後傷口恢復可能會遇到「小插曲」。有的媽媽是覺得傷口快要癒合了就不用消毒了,有的媽媽覺得自己出院半個月了彎腰下蹲撿東西沒事了,結果這些行為引起了傷口的感染和撕裂。如果傷口發炎了,要及時處理傷口,嚴重的話就要就醫啦。

不同體質的產婦坐月子的原則

依女性體質屬性及其適用食物分析如下:

1.寒性體質

特性: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頻尿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適用食物:這種體質的產婦腸胃虛寒、手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應吃較為溫補的食物,如麻油雞、燒酒雞、四物湯、四物雞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以免腹瀉。食用溫補的食物或葯補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而且筋骨較不易扭傷,腰背也較不會酸痛。

忌食:寒涼蔬果,如西瓜、木瓜、葡萄柚、柚子、梨子、楊桃、橘子、蕃茄、香瓜、哈密瓜等。

宜食:荔枝、龍眼、蘋果、草莓、櫻桃、葡萄。

2.熱性體質

特性:面紅目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乾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痰涕黃稠,尿量少色黃赤味臭,舌苔黃或干,舌質紅赤,易口破,皮膚易長痘瘡或痔瘡等症。

適用食物:不宜多吃麻油雞;煮麻油雞時,姜及麻油用量要減少,酒也少用。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藥雞、黑糯米、魚湯、排骨湯等,蔬菜類可選絲瓜、冬瓜、蓮藕等較為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湯,以降低火氣。腰酸的人用炒杜仲五錢煮豬腰湯即可,才不會上火。

不宜多吃:荔枝、龍眼、蘋果。

少量吃些:柳橙、草莓、櫻桃、葡萄。

3.中性體質

特性:不熱不寒,不特別口乾,無特殊常發作之疾病。

適用食物:飲食上較容易選擇,可以食補與葯補交叉食用,沒有什麼特別問題。如果補了之後口乾、口苦或長痘子,就停一下藥補,吃些上述較降火的蔬菜,也可喝一小杯不冰的純柳丁汁或純葡萄汁

產後媽媽要想在這個季節坐好月子,千萬要多注意以上幾點,不要覺得天氣熱不會涼到身體,這種時候更應該警惕著涼的危險,不要留下病根,生了小孩之後體質變差了就不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月呵護 的精彩文章:

「產後秘籍」之超能媽咪抗疲倦大法!
准媽媽別擔心了,說臍繞頸會致死胎的基本是胡扯!
孕婦和母乳時期 媽媽能治療牙齒嗎?
對,你懷著雙胞胎,就是和別的孕媽不一樣!
孩子「為民除害」親身上陣捅馬蜂窩,結果變成這幅慘樣!

TAG:十月呵護 |

您可能感興趣

冬季兒童白癜風,媽媽們也要注意哦
健康過春節,准媽媽要注意這五點
新生兒總放屁是正常的嗎?媽媽注意這三點,寶寶身體更健康
健康過春節 准媽媽要注意這五點
味鼎美小常識:冬季養生需注意哪幾點,身體更健康!
寶寶多大開始清潔牙齒?孩子牙齒保健要注意這些細節
冬季支氣管炎容易找上寶寶,寶媽這時候該注意了!
謝娜誕下雙胞胎女兒!要在這個冬天坐月子的新手媽媽注意了……
春茶季即將來臨,想讀懂高山白茶,注意這四點!
周冬雨曬媽媽,目光緊盯媽媽,而網友們的注意力卻都在腳上
為了胎兒的健康,在冬季,孕媽平時要注意這些習慣
春季備孕這些事要注意,想要健康寶寶的准爸媽,還不趕緊看過來
迪麗熱巴現身走路帶風霸氣十足 網友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她鞋子上
周冬雨微博曬媽!目光緊盯媽媽敏感部位!而網友們的注意力卻都在她的襪子上!
女性冬季注意保暖,八個地方最怕凍!
三月六號,吉祥豬「注意了」大波喜氣來臨!趕快告訴他吧!
南方媽媽必看,帶娃去北方過冬應該注意這幾點!
冬天天氣冷!要注意狗狗的冬季趾間炎
媽媽的愛從早餐開始——吃早餐要注意這些細節
孩子喝水有妙招,媽媽注意這幾點,讓孩子健康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