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不宜發表」的文化人老照片

當年「不宜發表」的文化人老照片

來源:公眾號新周書房

當年不符合發表標準的文化人老照片

文/徐佳和

在張祖道的家中,存有一張一張的照片,胡適、朱自清、吳晗、葉聖陶、潘光旦、費孝通、齊白石、梅蘭芳、徐悲鴻、劉開渠、梁思成、林徽因、沈從文、朱光潛、周瘦鵑、王朝聞、艾青、徐遲、董希文、郭沫若、田漢、冰心、臧克家、傅抱石、老舍、茅盾、吳祖光、曹禺、巴金、李可染、張天翼、汪曾祺、蔣兆和、葉淺予、黃永玉、程十發、劉白羽、吳作人、沙孟海、丁玲、陳荒煤、陽翰笙、袁世海、戴愛蓮、丁聰、高士其、黃苗子、郁風、黃胄、廖沫沙、華君武、啟功等等,都是聲名遠揚的人物。

1952年開始擔任《新觀察》雜誌攝影記者的張祖道有很多常人無法得到的機會端著鏡頭,接近這些人。也正是因為社會學畢業留下的整理資料的習慣,那些細節和時間的片段才會被張祖道細緻地記錄在案,跨越半個多世紀依然可以鮮活地在敘述中復活。

張祖道拍攝的照片中有許多照片,當年是不太符合發表、刊登的標準和要求的。當年的視覺美學有其標準套路,曾經夢想著改造社會和制度的「有志青年」張祖道的內心對這些要求是有所保留的。當然,作為工作,他肯定會去認真努力拍攝符合要求的照片,交給領導,這是攝影記者的職責,但那些照片,可能並不是他內心真正喜歡的。

張祖道說:「我不會因為某個人長得漂亮、鬍子長得長就拍,我總是因為那個人做了什麼事,和別人有什麼樣的關係,我才去拍。我的原則就是不干涉被攝對象,我要從他們的活動中選擇,來表達他們。我的性格不善於指揮人,一看見那些把被攝者指揮得團團轉的人,我就躲得遠遠的。」

當年張祖道舉著相機,沒有布光,與那些文化人物們混在一起,從來不讓他們抬個手,擺個姿勢,他只是拍得多,從很多張里才能挑出一兩張精彩的來。「我最瞧不起擺布,瞧不起組織加工。就算是在拍劇照,我也爭取現場抓拍。」

「他不是一個太想說什麼的攝影家。」策展人、評論家姜緯認為,年逾九十的張祖道的天性裡頭,有著一種善良、謙虛、淳樸和放鬆的品質,他忠實於自己的所見所感。「這些作品並不企圖去映照一個大世界,卻建設了一個個小世界。」張祖道只是將目力所及範圍內的對象看熟,在某些時代背景之下,看到他們的處境和可能的困境,這些人物或高或低,離張祖道如此之近,他卻是以一種溫和的情緒和態度與他們做著默默的交流,表達著拍攝者的自信和內心信守的規矩。對他而言,這就是攝影。

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如此耳熟能詳,然而他們突然以一種與喉舌報道對象不符:不高大、不凜然、不超凡脫俗的形象出現在觀者面前時,他們代表的意義並不充盈,顯得陌生卻略略地透出些親切。這些作品均出自攝影師張祖道之手。

1987年4月15日,劇作家曹禺在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上。

這張攝於曹禺先生晚年的照片,極為傳神,曹禺後半生內心的苦悶、糾結、不甘和痛苦,以及他處境的尷尬,都令人驚嘆地表現出來了。作為頒獎者,他仍然在台上,同時,他又是那麼孤獨。

1979年10月12日,葉聖陶、夏衍、周揚(左起)胸前佩戴著白花,情態肅然,在北京參加某場追悼會,遠景的人叢中,隱隱約約有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面容。

「文革」結束不久,很多在此劫難中故去的文藝界人士得到平反,因此各地多有補開追悼會。

1959年12月,當時65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拍攝《杜麗娘》,北京電影製片廠化妝師孫鴻魁為其化妝。

1947年4月27日,清華大學36周年校慶。這是原西南聯大(北京、清華、南開)三校恢復後,清華從昆明回北平清華園第一次舉辦校慶。

左一為原西南聯大訓導長、昆明師範學院院長查良釗,左二為北京大學校長鬍適,左三為原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左四為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

1955年,畫家程十發在上海自家畫室里創作。

1959年9月初,畫家傅抱石(左)、關山月(右)聯手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幅水墨畫《江山如此多嬌》。

1952年9月14日,建築學家、作家梁思成(左二)和林徽因(左一)夫婦在清華園家中會見英國建築師斯金納。當時,林徽因已經48歲,三年後去世。

1987年7月,原《文藝報》主編陳企霞在青島療養。

酷暑中的青島,陳企霞卻穿著中山裝,還緊扣領口。如果觀者了解陳企霞和丁玲當年被打成「丁陳反黨集團」的始末,看過徐慶全寫的《革命吞噬它的兒女》一書,就可以想像陳企霞曾遭受過的身心折磨,就會理解陳企霞在這張照片中的表情了。

1964年,作家、劇作家老舍在家裡蒔養花卉。

這一年,《北京文藝》發表了老舍改編的戲曲《王寶釧》。

1958年8月23日,作家、詩人徐遲下放河北懷來縣暖泉鄉勞動,學種當地特產馬奶葡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國學童子功——聽凱叔講聲律啟蒙
鄧小平:英軍如拖延,解放軍就開進香港一錘砸死!
宋教仁的太平宰輔夢:架空孫中山 又想架空袁世凱
1901年的慈禧迴鑾:沿途官員鋪張獻媚,當地百姓怨聲載道

TAG:水煮百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傳說最有文化的人,都用甲骨文當表情包
中國最丑的3件文物,形似表情包,卻代表了漢晉文化特色
表情包:做個文化人
最值得珍藏的《甲骨文對照表》,學習傳統文化從這裡開始
當甲骨文變成表情包,以後斗圖老有文化了
靳尚誼|年輕人不懂國畫的好,說明文化素質在下降
這些畫是戰爭年代的真實反映,也是文化習俗的真實寫照
醜陋不堪的中國當代酒桌文化
這些古老的瓦塊,竟蘊藏著驚人的歷史文化信息
劉旭光:它們來自很古老的文化,探討的卻是當代的問題
可憐的文化與文化人
當甲骨文變成表情包,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文化自信代表人-何煒亮
中國茶文化形成發展的概況——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寫在《羌人密碼》之後——兼談氏族的文化特徵
居然有說:有文化的人在亂世時期喜歡當漢奸
千年傳承 「活」在當下——廟會中的宗教文化
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品——中國人都該知道的鈞窯瓷
老照片:日本最大的唐人街,將一種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盤點明星們帶火的「表白體」,以後沒文化,都不敢表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