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古人沒有空調,用了哪些辦法,酷暑過得比我們還要涼爽

文史宴:古人沒有空調,用了哪些辦法,酷暑過得比我們還要涼爽

文/龍丘雪

天天逼近40度的高溫,熱得連呼吸都是痛,但凡在路上走一走,分分鐘就成為會移動的鐵板燒。相信很多人跟筆者一樣,恨不得24小時蹲在空調房裡。可是幾百年前的夏天,沒有空調,手機和wifi,甚至連電扇都沒有,那些古人又是怎樣度過夏天的呢?

古人的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愜意,他們在享受生活上想到的辦法往往也能讓現代人大跌眼鏡,而且古人有一些辦法,現代社會因為生活條件的變遷,反而無法使用了。下面我們就看看古人是用哪些辦法消暑的。

器具

1

雖說那時候沒有空調,不過從文獻和出土的文物中,我們可以找到類似空調的器具——冰鑒和冰桶。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冰鑒缶

所謂的冰鑒,實際上是一個兩層的容器,內里圓形,可以盛放食物和液體,外層為方形 。

夾層中可以放炭或者冰,既可以加熱,也可以製冷。冷氣不但可以傳導到缶內使食物降溫,還可以通過蓋子上的鏤空花紋將冷氣釋放到屋內,既是冰箱,也是空調。

這樣的神器早在春秋時就已出現,不過只有上流社會才用得起罷了。那時冰的挖掘和儲存都是一件費時費力費資本的活兒,因此朝廷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掌冰的職位叫凌人,還安排了下士、府、胥等90多個下屬,可見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繁瑣度。

當時貴族夏天用的冰,都是在十二月天氣最冷的時候,並且按用量的三倍儲存下來的。只有祭祀,宴請賓客或者大喪事的時候才會用到冰,可見冰是很貴重的。而儲藏則更是藏在深山的背陰,極其陰寒的地方,每年春末啟用之前,周王還得搞個開啟儀式,用桃木弓往冰室里射一直棘做的箭,才能開始使用。

到伏天的時候,朝廷還會舉行個發布會,美其名曰頒冰儀式,把冰作為珍貴的賞賜分給士大夫,冰的貴重程度絕不亞於LV的限量版包包啊。直到唐朝時,冰都貴如金子,夏天感受到的不是冰鑒中散發的絲絲冷氣,那簡直就是燒錢的冷意啊。

發展到宋元時,冰都還一直是朝廷儲藏和掌管,只是采冰和製冰技術進一步發展後,冰量大增,冰不再只用於貴族,也會在市場中出現,容器也由散熱快的冰鑒逐漸發展為木質冰桶,冰桶多為紅木和梨花木,一尺多高,木料刷漆後用銅片或者鉛包裹,冰塊擱進去可以整日不化完。

到明清時,藏冰已不單單是官府行為,出現了更多的民間冰庫,甚至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到冰帶來的涼意了。清代嚴緇生《憶京都詞》中就說到,「冰窖開後,兒童舁賣(抬著賣)於市。只須數文錢,購一巨冰,置之室中,頓覺火宅生涼。余戲呼為水晶山,南中物也。」

飲食

2

冰不僅被用於夏日物理降溫,也會用在食物中,被做成冷飲。根據《周禮》記載,其時的飲品可分為六種,「水、漿、醴、涼、醫、酏」。

其中的「涼」大概就是指冰涼飲品,類似於冰粥之類冰鎮過的飲品。屈原也提到過「挫糟冰飲,酌清涼兮」,那時的酒多為酒精度很低的原漿,在夏日容易變酸,因此貴族在夏日宴會飲用時,常常需要冰鎮。冰鎮之風到了三國時,不僅局限於飲品,甚至魏文帝吃水果時也要冰鎮一下,即所謂「沉甘瓜於清泉,浮朱李於寒水」,到隋唐後,市場上不僅有冰鎮飲品,更是出現了各式直接加冰的冷飲。

《酉陽雜俎》中記載了「酪飲」與「糖酪」的做法,都是加冰的飲品,還有類似於冰淇淋的「酥山」的以及用奶和果汁加冰配製成的「冰酪」。

到了宋代,汴京更是出現了「冰糖冰雪冷元子」、「雪泡梅花酒」等一系列口味的冰飲,《東京夢華錄》中提到市面上當時出現一種「澄沙糰子」,《夢梁錄》中也提到「麝香豆沙糰子」,可見,那時候除了飲品還有沙冰,食譜之豐富程度,足可以支撐起一個時下流行的夏日甜品鋪。

當然冰飲在當時還是貴重而奢侈的,即使吃也並不能天天吃,然而吃貨的智慧總是無限的,普通百姓想出了井水冰鎮的方法,把食物用籃子裝好,用繩子放下浸在井中,天然冰鎮。像這種夏日冷水浸西瓜的法子,直到三十幾年前冰箱不流行的時候人們都還一直用。

早些時候,既然沒有那麼多冰,消暑更多的還是用熱飲,夏日吃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湯餅,大汗淋漓,從而帶走身體中的熱。

祛暑濕暑熱的還有一系列豆湯和菌類,比如綠豆湯,竹蓀湯,銀耳羹等。更有甚者,還有用草藥去暑的,據說葛洪曾提過,在立夏時吃一種叫做「玄冰丸」的丸藥,據說就不會感覺到熱了。具體原理不太清楚,應該是一些祛暑的草藥合成,而《京都風俗志》中提到的更詳細些:

或有煎蘇葉、藿葉、甘草等湯,於市中舍之,謂之暑湯。

這裡提到了紫蘇、藿葉以及甘草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芳香類藥劑,類似於我們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藿香正氣水。

住所

3

古建築中常常出現的「亭台」、「水榭」幾乎都是消暑建築,先秦時多有「窟室」,其實就是地下室,溫度比地上建築要低,漢代時宮中設立了「清涼殿」,用石床,放冰塊來達到降溫效果,到了唐代,宮中專門有夏天避暑的涼殿,建在水中央,四周通風且開闊,用機械將水傳送到屋頂澆下形成水簾降暑。

民間雖然沒有那麼奢侈,比不上宮廷的規模,但也有很多涼亭建在水上,到了明清時皇家乾脆直接搬到更涼快的地方建行宮,比如承德避暑山莊。普通的百姓家雖然無法夏日遷徙避暑,不過筆者發現即使炎炎夏日,進到老建築中常常能感覺到絲絲涼意。放心,那不是歷史滄桑的陰氣,而是建築本身的技藝。

古代建築房頂多為瓦質坡面,層層鋪設的瓦片會將熱量大部分吸收掉,而且大部分建築空間較高大,夏日冷空氣下降,熱氣上升,高大的空間使得空氣更容易分層,會相對涼爽。

小物

4

每到夏日,有些小物也常常用作消暑,李清照曾寫「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就提到了一種特殊的枕頭,就是瓷枕。瓷器的冰涼觸感有助於入睡。

這種枕頭大約出現在隋唐之際,到了宋代開始流行,在瓷枕上塗上一層釉,並使用刻、畫、印等方法加上各種圖案,不但實用而且美觀。不過對於枕習慣軟枕頭的筆者來說,看著硬邦邦的枕頭總覺得脖子疼。

南京博物院

宋 白地黑花開光童子蓮雁紋瓷枕

除了枕頭,扇子也是出鏡率極其高的一款夏日小物。不論是武俠片中儒俠出場時摺扇嘩的打開,還是歷史中出名的諸葛常揮羽扇,扇子不僅是夏日扇風納涼的用品,更是文人騷客的裝逼利器。

古代貴族階層早期最流行的扇子是「塵尾」,在手柄前端附上絲麻或者馬尾做成。

《高逸圖》中就可見阮籍面露微笑,盤膝而坐,雙手執一款「塵尾」,可謂當時士大夫人手一支的流行爆款,因為扇面極大,不僅可以用來夏日扇風,更可以驅趕蚊蠅,同時還是「領袖」的象徵。

手執塵尾扇可是清談是當時清談文化的基本動作。據《晉書?王衍傳》記載:

衍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塵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

羽扇多用鳥毛製成,常見的有鵝毛、野雞毛、鶴尾、鵰翎、孔雀翎等。鳥羽扇在中原主流文化中並不多見,多是江東一帶流行,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還特用「羽扇綸巾,檣櫓間灰飛煙滅」來指代周瑜,羽扇成了一種紳士風度和英雄氣概的代名詞。一直到清代,羽扇都長盛不衰,成為夏日中文人最常用的扇子之一。

雍正行樂圖

除此之外,摺扇也是古代文人圈中流行甚廣的一類扇子,南北朝時「摺扇」被稱為「腰扇」,因為可以摺疊,佩戴在腰間,故而得名。《南齊書·劉祥傳》中記載道:「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摺扇不僅方便攜帶,而且扇面上還可以題詩作畫,因而更得文人青睞,被稱作是「袖中雅物」。

文徵明題字扇面

除了男子執扇外,扇子也深受女子喜愛。

基本在古代畫作中,上到公主千金下至小家碧玉,每個女子手中都能看到一把圓扇,一般叫做「團扇」或「紈扇」,因班婕妤《怨歌行》中提到「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因此「合歡扇」通常用絲絹綾羅製成,上面用筆墨或刺繡點綴成畫,形式多種多樣,有圓形、梅花、六角、橢圓、葵花等,杜牧的《秋夕》中就描寫到「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三伏天的夏夜,女子手中執扇撲螢火蟲的畫面躍然紙上。

到蘇軾《賀新郎》中描寫「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團扇已經成為柔美女子形象的一種指代了。

一般仕女所用的多為長柄,而貴婦手中執的更為小巧的團扇多為短柄。現存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就能看到仕女手中所執的長柄團扇,而唐《仕女圖》中的女子手中也多執團扇。

【明】唐寅 秋風紈扇圖

除了這些陽春白雪的扇子之外,民間還多用竹扇,蒲扇,篾絲扇,芭蕉扇等又大又招風的扇子,可能沒有那麼美觀,不過風力可是大大的。

說了這麼多,古人的消暑方法如此多種多樣,效果比之現代也不遑多讓,真的不要以為古人生活得比現在苦逼多少啊。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綉春刀:誰說東林黨不如魏公公?扯淡也要有個限度!——文史宴
文史宴:明清兩朝的不同品格,這部失傳的科學書給出了最好的說明
文史宴:巨蟹座原來是小龍蝦座?帶你看看巨蟹座的黑歷史
巨蟹座原來是小龍蝦座?帶你看看巨蟹座的黑歷史|文史宴
高歡、宇文泰的龍虎雙雄會:東西魏五次大戰的背後|文史宴

TAG:文史宴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人也喜歡找假的!主要是真的找不到,沒辦法不得已而為之
沒有空調,古人都有哪些避暑神器?
古人買不起鹽,那他們吃飯的時候放什麼調料?比我們想的還要聰明
為何古代沒空調還穿那麼厚,古人卻沒被熱死?沒有這些就完了
古人沒空調,有錢人是怎麼避暑的?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古代沒有眼鏡,古人如果近視了,該如何是好?辦法有這些
古人為什麼要睡瓷枕,又冷又硬,他們的腦袋硌得不疼嗎?
古人近視了怎麼辦?沒有眼鏡還可以這樣做,看完不得不佩服
現今空調遍地都是,而古人沒空調,卻有著自我避暑方式
古人為了吃什麼都想得出來!有些方法真是太殘忍了……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原來都是這樣避暑,就服最後一種!
古人沒有空調,如何消暑?這些詩告訴我們答案
古人不知道細菌的存在,為什麼喝水還是要燒開再喝?原來真相是這樣
戰爭很可怕,古人有一個避免的辦法,很管用,卻很少人去用
為什麼有些書法,橫著看會很彆扭?你看古人是怎樣寫字的
思念的時候只會說「我想你」,跟古人的比起來,真是弱爆了
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是怎樣納涼解暑的?
古代更冷還沒有暖氣空調,古人該如何取暖?有錢人在哪都會享受
如果可以復活一個古人,你希望是誰?這些網友也是厲害了
古人真的比今人過得慘嗎?不,他們刷牙都有很多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