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正確煎煮中藥,教您掌握「器、水、泡、火、法」的學問!

正確煎煮中藥,教您掌握「器、水、泡、火、法」的學問!

小編導讀

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吃了中藥湯劑療效不好時,往往都會認為是醫生的醫術不行,瞧不準病。殊不知,要想獲得滿意療效,藥到病除,除了醫生精準辨證施治、遣方用藥之外,正確地煎煮中藥、吃對中藥也非常關鍵。明代醫家李時珍指出:「凡服湯藥,雖物品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葯亦無功。」清代醫家徐大椿《醫學源流論》亦云:「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見,掌握中藥的煎煮、服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來說,正確的煎煮中藥,要掌握「器、水、泡、火、法」。

1. 器

即煎藥用具,以砂鍋、瓦罐和陶瓷罐為佳,此類容器材質穩定,在煎煮的過程中受熱均勻,導熱性能緩和,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搪瓷、不鏽鋼和玻璃器皿亦可作為煎藥器具,但有傳熱較快,不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存在一定缺陷。忌用鐵、銅、錫、鋁等器具煎煮中藥,因其金屬活性較強,在煎煮的過程中可與中藥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輕則降低藥效,重則產生毒性。

2.水

煎藥用水以水質潔凈、礦物質少為原則。除處方有特殊規定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來水、蒸餾水或純凈水。除醫囑規定必須用開水煎藥外,一般情況提倡用涼水煎藥,一面中草藥的外層細胞組織受熱緊縮,使內部有效成分難以析出影響藥效。

加水量應根據藥物的性質、藥量、吸水程度、煎藥時間而定。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均勻放入葯鍋內,第一煎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為準,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2-3厘米為準。煎藥時應一次將水加足,不可在煎藥過程中頻頻加水。

3. 泡

煎藥之前,宜先將藥材充分浸泡。因為中藥大多數是干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質變軟,煎藥時有效成分易於析出。以花、葉、草類等葯為主的方劑,浸泡20-30分鐘;以根、莖、果實類等藥材為主的方劑,浸泡60分鐘左右。煎藥前不能用水洗葯,以免喪失有效成分,降低藥效。

4.火

即煎藥的「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為原則,如《本草綱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即在煎藥開始用武火,後用文火,並保持在微沸狀態,既可減慢藥物的蒸發,又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煎藥時間從水沸後開始計算;一般藥物一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解表、芳香類藥物一煎15-20分鐘,二煎10-15分鐘;滋補類藥物,一煎50-60分鐘,二煎30-40分鐘;有毒性的藥物,如附子、烏頭、狼毒等,需遵醫囑久煎。

5. 法

即特殊煎煮法。因藥材性質、成分特殊,煎藥時需要特殊處理。通常有以下幾種:

(1)先煎:目的是增加藥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藥物毒性,充分發揮藥物的療效。宜先煎的中藥主要有:

難溶於水的中藥,如貝殼類(海蛤殼、牡蠣、珍珠母等),角、骨、甲類(水牛角、龜板、鱉甲穿山甲、鹿角等),礦石類(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石決明、代赭石、自然銅等)和質地堅硬、不易煎煮的藥物,應先打碎後先煎煮30分鐘,再下其他藥物。

某些有毒藥物需開水先煎1—2小時,使毒性降低或消除如附子、草烏、川烏等。

(2)後下:目的是為了減少藥物因煎煮時間過久致成分散失。一般來說,在其他葯煎煮15~20分鐘後再放入後下之葯煎煮3~10分鐘即可。後下的中藥主要有:

解表葯如:細辛、薄荷等;氣味芳香葯如藿香、砂仁、豆蔻、沉香、檀香、青蒿、魚腥草等;瀉下藥如大黃、番瀉葉等;含有久煎後有效成分易被破壞的藥物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等。

(3)包煎:是把需包煎的藥物裝在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後與群葯共同煎煮的方法。需包煎的中藥主要有:

含粘液質較多的飲片如車前子、葶藶子等,包煎可避免在煎煮過程中粘煳鍋底。富含絨毛的飲片如旋覆花、枇杷葉、辛夷等宜包煎,以免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微小顆粒藥物如蛤粉、蒲黃、海金沙、滑石、赤石脂等,因疏水性強,包煎可避免因其漂浮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

(4)另煎:某些貴重的藥物,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盡量減少損耗,宜將其切成小片,單味煎煮後,單獨服用或兌入湯藥中同服,如人蔘、西洋參、鹿茸、犀角等。

(5)烊化(溶化):膠質類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藥物,如與其他藥物同煎則易粘鍋煮糊,且附著其他藥物,影響藥效,應單獨加溫溶化或置於剛煎好的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等。

(6)沖服:某些不耐高溫且又難溶於水的貴重藥物,可先磨成粉末,再用開水或用煎好的藥液沖服,如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

中藥的服法,要注意服藥時間、劑量、溫度及方法。

1.服藥時間

湯劑一般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左右。具體服藥時間應根據胃腸狀況、病情需要及藥物特性定。

(1)補益葯、驅蟲葯、攻下藥、制酸葯宜飯前服,使藥物能迅速進入腸道,充分發揮藥效。

(2)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如抗風濕葯宜飯後服藥,以減少對胃的刺激。另外消導葯也應在飯後服,以便充分發揮藥效。

無論飯前或飯後服藥,均應略有間隔(間隔一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藥效的發揮。《湯液本草》:「葯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葯氣消則進食,所謂食前食後蓋有義在其中也。」

(3)特定時間服藥:峻下逐水葯、驅蟲葯宜晨起空腹時服,有利於藥物迅速入腸發揮作用。安神葯在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藥。緩下藥、澀精止遺葯在睡前服。平喘葯和截瘧葯宜於疾病發作前2~3小時服。

2. 服藥多少(劑量)

劑量是指一日或一次的服藥量。

一般多採用每日1劑,每劑葯分頭煎和二煎,有些滋補藥也可以煎3次。將頭煎、二煎藥汁混合後「分服」,每次服150-200毫升。急性病、熱性病和治療咽喉疾病的藥物可不拘時服,也可煎湯代茶飲。嘔吐患者或小兒患者宜小量頻服。

3.服藥冷熱(溫度)

(1)溫服:一般中藥多採用溫服,可減輕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熱服:解表葯熱服以助藥力發汗,理氣、活血、化瘀、補益劑均應熱服。

(3)涼服:一般止血、收斂、清熱、解毒、祛暑劑均應涼服。服藥嘔吐者,可先口服少許薑汁或嚼少許陳皮後再涼服,以減輕癥狀。

4.服藥方法

一般情況下,濃煎湯劑直介面服即可。祛風濕葯可用黃酒送服,嘔吐病人用生薑汁送服,昏迷及其他不能進食的病人宜鼻飼法給葯。

此外,服藥後應注意觀察:(1)觀察服藥後的綜合反應。如服解表葯後汗出、服利水滲濕葯後排尿次數和尿量增加,服瀉下藥後大便的次數增加等,屬於藥物發揮正常的治療作用。(2)觀察服藥後的毒副反應。某些有毒中藥,如果煎煮不當,可發生中毒。中毒時常見的癥狀是:咽干、舌麻、面色及全身發紅、皮膚乾燥,伴有皮膚丘疹、頭暈、煩躁、嘔吐、腹瀉、腹痛,中毒嚴重者可出現語言及肢體運動障礙、煩躁不安、呼吸急促、隨即轉為意識模糊、呼吸暫停。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音低、脈細弱、心律不齊、血壓下降等。如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停止服藥並及時到醫院救治。

作者簡介

李代瓊:雲南省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雲南省女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現就職於元謀縣中醫醫院,擅長於心血管系統疾病、咳嗽等疾病的診治。

編 校/陳思思排 版/李艷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治標不治本?十五種中藥這樣吃最養生!
【重點】中藥+西藥備考知識九十七
全自動煎藥壺有何好壞 如何煎藥才好
祛斑的方法 趕走斑點不給色斑留機會
青蒿:清熱解暑治瘧疾 廉價中藥作用大

TAG:中藥 |

您可能感興趣

水、乳、霜、精華液的正確使用順序
檸檬水的正確泡法
正確護膚清單(二):化妝水、眼霜、乳液面霜、防晒
中醫如何正確的、安全的治療腫瘤?
煎煮中藥的正確方法
水、乳、霜、精華液的正確使用順序,很多美眉都用錯了順序喲!
家庭盆摘草莓的正確澆水的方法和誤區!
腹、背、腿、手、頸的正確拉筋方法(值得一看!)
掃街、放空、喝咖啡、泡吧,才是河內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藥鎖陽,正確用法、功效及禁忌!
心、肝、胃、肺、腎都會上火,如何正確下火?教你五招,輕鬆去火
十分好養的虎皮蘭的正確的澆水方法!
中藥煎煮有學問,如何正確的煎煮中藥
補氣養血、潤膚養顏、平喘止咳,教你正確的做法!
教你油性皮膚控油補水的正確方法!
失眠類中藥的正確煎制和服用方法
中藥肉蓯蓉,功效、禁忌及正確用法
飲食禁忌:楊梅的正確吃法和禁忌,楊梅和這些食物相剋
油性、癭子、金星、味道,這才是打開紫檀木雕的正確方式!
正確安神的要領、擇吉、秘訣、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