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賀軍:「新計劃經濟論」的可能影響值得警惕!

賀軍:「新計劃經濟論」的可能影響值得警惕!

經濟

最近,圍繞馬雲有關「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要重新定義」的觀點,在國內引發的爭議越來越大,參與的學者越來越多,甚至大有引發論戰之勢。圍繞這個似乎早有定論的問題,再度出現大量的爭議,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現象,有必要進行分析。

報紙原文:《新計劃經濟論的可能影響值得警惕》

作者: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賀軍

為了準確起見,這裡先引述馬雲關於計劃經濟的原話。從去年到今年,馬雲在兩個比較大的公開場合談到了計劃經濟問題。一次是2016年11月19日,在由浙商總會和上海市浙江商會聯合舉辦的「2016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上海市浙江商會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馬雲談到,「昨天在一場交流里,馬克思主義講到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到底哪個好?我認為這個觀念我們過去的一百多年來一直覺得市場經濟非常之好,我個人看法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為什麼?因為數據的獲取,我們對一個國家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有可能被我們發現。」

另一次是2017年5月26日,馬雲在貴陽數博會上發表的《數據創造價值 創新驅動未來》的主題演講。據第一財經網報道,馬雲當時稱:「去年我提了一個觀點,我說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我們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將進行重新定義,我們在過去的五六十年,大家認為市場經濟要比計劃經濟好很多。但我個人覺得,未來三十年,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將會被重新定義。我這個觀點在國內得到了很多經濟學家一致批判,大家覺得我是胡說八道。這裡我自己先告訴大家,我指的計劃經濟不是那時候蘇聯的計劃經濟,也不是中國剛開始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最大的差異是,市場經濟有一隻無形的手,我想問大家,如果這隻無形的手你願意摸到,你願意做計劃嗎?在大數據時代,特別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獲得數據的能力遠遠超過大家想像,人類取得對數據進行重新處理以及處理速度的能力也遠遠超過大家所想。所以,我想說明的一個問題,由於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由於大數據,讓計劃和預判成為了可能。」

馬雲對計劃經濟的看法,迅速引來了經濟學家們的集體反駁。錢穎一、吳敬璉和張維迎這三位經濟學家分別在不同場合對馬雲的新計劃經濟論予以批評。據媒體報道,錢穎一認為,20世紀全球經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人類嘗試用計劃經濟來取代市場經濟,希望創造效率更高同時分配更加公平的經濟運行機制。但這個實驗完全歸於失敗,中國經濟的成功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一個突出例子。吳敬璉認為,東歐經濟學曾一直致力於探索市場社會主義的可能性,即通過計劃經濟來模擬市場,根據市場供求來定價,以期達到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同的效果,而東歐的計劃經濟實踐證明,這個計劃模擬市場的理論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張維迎認為,大數據的出現可能會使計劃經濟重新變得可行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錯誤在於,基於數據的決策只是科學決策,而不是企業家的決策,企業家必須看到知識和數據背後、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企業家的決策一定是超越數據的。

《財經》主筆馬國川認為,中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現有體制又包含大量的舊有計劃經濟時代殘餘,計劃經濟思想非常容易得到官員們的追捧,計劃經濟非常容易「復活」。這也正是吳敬璉等經濟學家對於新出現的以大數據等科技發展為理由支持計劃經濟的言論保持警覺的原因,也是我們要關注這場爭論的理由。

搜狐網「學術爭鳴」轉引的一篇文章則認為,經濟學家從歷史、理論和現實來批駁馬雲的新計劃經濟論,卻並沒有擊中要害。在作者看來,馬雲新計劃經濟論的要害在於,不管是以前的東歐經濟學家通過理論計算來實現計劃經濟,還是現在的馬雲通過掌握大數據來實現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都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模式或經濟運行機制,計劃經濟是一個完整的制度安排。沒有這些制度性要素的支撐,計劃經濟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來。中國在文革之後進行了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激發了社會的巨大活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引發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實際上,像馬雲領導的阿里巴巴這樣的巨型企業,正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

還有學者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成績巨大,同時問題也很多。成績來源於市場化導向的改革,問題則來自於市場經濟在法治不完善的條件下向權貴經濟的轉化,相當一部分權貴經濟是從原有的計劃經濟變異而來,權貴集團通過權力部門的壟斷、管控和影響來掌握各種經濟資源,並通過市場經濟渠道「合法」地攫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該學者認為,馬雲現在重提計劃經濟,無疑是想繼續做大做強企業,而數據化的計劃管理顯然是更有利於他的企業所取得的壟斷地位。

要強調的是,關於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關係,關於中國如何看待改革開放的問題,中央已經有明確定論,不會因為一場理論爭論而更改。但要警惕的是,當中國還處在一種過渡性的經濟形態時,當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設還沒有完成時,當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還在進行時,思想和理論上的爭論可能會引發政策之爭甚至道路之爭。

在大數據時代,對於新計劃經濟引發的爭論需要引起關注,它的起源雖然只是大數據的計算和應用,但它帶來的影響則有可能超越技術層面,帶來政策層面甚至思想層面的分歧。鑒於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的成就和經驗,鑒於中國未來要實現的「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中國的發展還是要建立在以市場經濟為主的道路上,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69期第2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新媒體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林子淳:不同世界的文本可能比較閱讀嗎?
國際翻譯理論的政治化新趨勢
《戰狼》破了30億,比電影更燃的是這群海外中國人的生死傳奇!
假期沒書看?最新一期的人文社科聯合書單在這
這個「八月」有點冷,他親眼目睹了醫院中一系列「以愛之名」的殺戮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際鄭」要申報奧運會?你覺得可能嗎?
戰列艦可能復活嗎?可能,技術革新使射擊精度得大幅提升
「可能」與「不可能」 星雲大師:鍥而不捨都有可能
線下雙雄與聯發科「重歸於好」會影響銷量?網友:不可能的事!
我們可能生活在外星人預先設計好的電腦程序中,而不察覺!
蘋果可能會為了加強 iOS 穩定性而推遲新功能更新
法國也要「摻和」敘戰局?專家:可能是為了援助美軍而來!
震驚!腦衰老可能比預期的更早
善良的人可能都中了「可愛的詛咒」,你也來測測吧
胡歌年後可能會拍電影?網友評論:不管多爛,都會支持
數據自衛反擊戰,AI可能成為新武器
【視頻】可能比琦玉更強的齊神你們都認識吧?
房價真的會大跌嗎?孫宏斌:不存在可能,美好生活很難
印度媒體:印度也許能實現印度製造,但可能永遠無法趕超中國!
TVB原內定王浩信視帝?馬國明後勁凌厲原計劃可能有變?
「趣史卧談」如果沒有滿清入主中原,中國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影創AR眼鏡新品可能長這樣,你會喜歡嗎?
蔣欣的演技再好,新版《半生緣》里也不可能會超過劉嘉玲的強大氣場
手術和麻醉會影響記憶嗎?這可能與我們認為的不同
高能預警,Céline可能要開始搖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