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許樟榮 主任醫師,解放軍306醫院專家組,全軍糖尿病診治中心

品牌質量管理辦公室左天宇編輯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所導致的氧化應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經細胞內外滲透壓不平衡和神經生長因子缺乏等使神經受損。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維生素缺乏、遺傳和環境因素等也可能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有關。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而複雜的併發症,發生率達60%~90%,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其發生率上升,可涉及整個神經系統的不同部位,臨床表現各異,其發生、發展與血糖控制理想與否密切相關,常在糖尿病診斷10年內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神經系統是從人體的頭部到脊髓,脊髓再發出來到肢體。所謂的周圍神經主要指的是腦組織以外的神經。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的是周圍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包括三部分:

一是感覺神經。人們所穿的鞋子合不合腳,走一走路,腳趾頭知道。洗腳水是燙是涼,洗腳的時候,腳放進洗腳盆中就知道,這就是感覺神經在發揮感知作用。如果用針去扎患者的腳,腳碰到針刺了,患者自然就會把腳縮回去。這就是感覺神經作出的條件反射動作。

二是運動神經。手做事麻利不麻利,腳走路快不快,我們要走,腳趾頭要動一動,就由肌肉來牽拉,這些動作都是由運動神經來完成的。運動神經主要是肌肉支配的,運動神經受損以後肌肉會萎縮,走路也不行了,嚴重時會導致肌肉無力。

三是自主神經。神經的功能不受大腦控制,連植物都有自主神經,這是最基本的神經管控功能,不是很高級的。舉例說明,我們能控制講話和手的動作,我們吃東西知道咸、淡、甜,可是當人體大腦沒有意識的時候,別人喊你都喊不清醒,手不能動了,甜咸苦辣你也說不出來了,也不知道了,沒有辦法表達。有的病人沒有反應了,用手戳他(她),他(她)也不知道了。這些都是比較高級一點兒的神經。有的神經不受人體支配,比方說,腦子不好,昏迷了,可是心臟還在跳,還有呼吸,能維持呼吸、心跳以及出汗,這些神經叫自主神經,不受大腦控制。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當糖尿病病情嚴重時,自主神經也會受損害。自主神經受損害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可表現為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統的功能紊亂。經早期治療後病變呈可逆性,晚期則癥狀非常頑固而難治。在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性功能等方面,病友可以發生便秘、腹瀉、上腹飽漲、胃部不適、吞咽困難、呃逆、排尿障礙、尿瀦留、尿失禁、尿路感染、性慾減退、陽痿和月經紊亂等。心血管方面可表現為休息時心率增快。這種心率增快常較固定,不易受各種條件反射的影響。休息時心率90次/分或130次/分,這是心臟神經功能紊亂的臨床特點之一。無痛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高,死亡率亦較高,其臨床癥狀不典型,易誤診、漏診。同時還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當患者從卧位立起時收縮壓下降30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可能由於血壓調節反射弧中傳出神經損傷所致。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會由於受損的神經不同而不同。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是感覺到腳麻或腳涼,感覺有針扎一樣的疼痛,尤其是下肢。糖尿病的神經病變以遠端神經受損為主,腳比手的病情重,越是離人腦遠的部位,病情越嚴重。一般感覺都是對稱的,都是兩邊差不多的,兩個腳趾都麻,往往是呈襪套的感覺往上走,就是從遠端慢慢往上發展,這是最常見的。

神經病變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本文講的是最常見的,一旦出現上述所說的問題,往往提示已經合併神經病變。有了神經病變之後,糖友可以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去了解神經病變是感覺神經受損還是運動神經受損。糖友合併神經病變以後要學會保護自己。神經病變的治療是相當困難的,糖友有了神經病變之後要知道怎樣保護自己,防止周圍神經進一步受損,除了要控制好血糖以外,自我保護也是很重要的。

(韓東梅 整理)

哪些癥狀提示有周圍神經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9)

【知識貼士】

臨床上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類型?

第一種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分為4型,最常見的分型如下:(1)遠端對稱性多發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的類型(2)局灶性單神經病變。或稱為單神經病變,可累及單側顱神經或脊神經(3)非對稱性的多發局灶性神經病變。同時累及多個單神經的神經病變稱為多灶性單神經病變(或非對稱性多神經病變)(4)多發神經根病變。最常見為腰段多發神經根病變,主要為高腰段的神經根病變引起的一系列癥狀。

第二種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的併發症,共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切忌,飯後不應立即做這些事
悶聲殺手:無痛性心肌梗死
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教與學:糖尿病專家門診互動—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18)

TAG:醫學顧事 |

您可能感興趣

糖尿病知識問答——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27)
代謝綜合征·糖尿病·大動脈病變——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27)
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綜合措施——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30)
糖友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28)
專家門診筆錄——許樟榮教授的糖友課(32)
許樟榮教授:有感於《大眾醫學》七十華誕
糖尿病專家許樟榮談糖尿病合併下肢動脈閉塞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