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喜歡做?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喜歡做?

凱叔說

kaishushuo

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常常束手無策,你不讓他玩兒的,他偏要玩兒,你讓他做的,他偏不做,最後「逼」得我們紛紛動起手來,非得好好管管不可。

然而結果……除了加深親子間的嫌隙,讓孩子更加和你「反著來」,沒有任何作用。

無限制地看電視,沉迷遊戲,為買玩具耍無賴,不去做作業,不讓你去上班……你所認為的孩子所有的「問題」,其實都很好解決。

作者 | 何聖君 主播 | 蘇維

1

同事里不乏一些寶媽,

她們總是互吐苦水:


小寶沉迷遊戲,

不讓玩,他就鬧;

豆豆每次放學後要看很久電視,

每天晚餐前都要打一場拉鋸戰;

有時候,

甚至不讓小孩起床拖沓這件事,

孩子都要和自己鬥爭一番。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

孩子反而越喜歡做呢?

我的小孩今年7歲,

幼升小,之前也是典型的叛逆派,

然而,正如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方法,

在使用了以下這些方法後,

我這個寶爸,

成為了孩子樂意合作的對象。

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

我這個育兒老司機的經驗,

希望能對這方面有困惑的寶媽寶爸有所幫助。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喜歡做?

2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

孩子叛逆行為的真正原因。

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體會,

如果你的Boss每天都在你的耳旁,

要你今天不可以這樣做,

明天不能那樣做,

你是否會受到打擊?

你是不是也會反感呢?

你會不會開始考慮打開招聘網站,

設法另謀高就呢?

不錯,孩子其實也一樣,

雖然他們沒辦法「跳槽」,

但小孩卻可以選擇不執行父母「禁止」的命令。

你說「不」,他/她偏偏要做。

這在育兒心理的領域有一個專業的辭彙,

叫做「權力的爭奪」。

孩子的個性越強,

權力爭奪的程度就越高。

尤其對於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之間的孩子來說,

權力爭奪往往是孩子「對抗行為」背後的心理真因。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喜歡做?

3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癥結,

為人父母的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具體說說:

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學會控制用屏時間

現在家裡一般都會有三個屏幕:

液晶電視屏、pad屏和手機屏。

比起紙質書,

屏幕所帶來的多媒體體驗顯然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然而,如果只是用語言告訴小孩:

電視/pad/手機看多了,

你將來眼睛是會壞掉的!

這樣的語言表達就顯得蒼白無力,

很難對孩子有說服作用。

而體驗式教育則完全不一樣,

你可以找一副平光鏡,

在鏡片表面塗上一些牙膏,呈斑駁狀。

讓他試戴,接著告訴他/她:

這就是眼睛得了白內障的感覺,

小孩每天看屏幕超過45分鐘的話,

白內障就會比正常人早發生喔。

然後不必你多說,

只要到了時間提醒他,

他自然會關掉屏幕,

轉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往往會有一種錯覺,

那就是我們往往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

所以自己對孩子擁有絕對的權力。

然而,當你不讓他看電視時,

他之所以會表現出更喜歡看電視的行為,

這不僅是電視本身對他的吸引,

更是一種不願意屈從於權力的表現。

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

孩子們通過反抗來施展或爭奪他的權力:

拖延、大哭甚至通過報復讓你各種不舒服。

所以呢,在親子溝通中,

父母要求孩子不做一件事的正確方式

應該是說服,

而說服最有效的方式呢,

不是促使權力爭奪的發生,

而是讓被說服者自行得出結論,

這樣才能終止小孩去做某事。

在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中,

孩子通過試戴令自己視覺模糊的眼鏡,

真真切切地嘗到了白內障的苦頭,

這種體驗削弱了小孩對屏幕的需求,

所以他才會得出一個你想讓他得出的結論:

看屏幕不能超過45分鐘。

小孩的理性思維弱,

顯然,體驗式教育才是最適合的育兒方式。

利用分發代幣管理孩子不良行為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孩子是那個光腳的,

由於手上沒有談判籌碼,

他們最擅長的一招就會演變成耍無賴啦。

不僅毫無成效,

而且還浪費彼此的時間,

所以,我們需要給他一些談判籌碼,

然後讓孩子坐上談判桌,

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天性愛玩,喜歡玩具,

如果他看中了某一款汽車模型,

我們不妨把這件禮物標價為10枚代幣,

當他完成了一項具體任務後呢,

可以在家裡的某個地方貼上一張大紙,

接著標記一個符號,

表示孩子獲得了一枚代幣;

而假如孩子表現出不良的行為,

比如說晚上不願早睡,

那麼就可提前預告這麼做你會失去一枚代幣。

而有預告的懲罰實際是不會傷人的,

如此這般,小孩的手上就有與你談判的籌碼,

你就成功地把孩子的思維切換到了談判模式,

雖然未必次次都能見效,

但卻已經能有較大的機率,

引導孩子做出良好的動作,

遏制小孩出現你不願看到的行為了。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

人們普遍會對損失更敏感。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前景理論中提到:

比起收益,人們對損失更敏感,

因此,與其用獎勵激勵孩子不做某事,

不如用損失代幣預告不配合的後果。

通過自己努力換來的禮物不僅讓孩子更珍惜,

而且從小耳濡目染

胡蘿蔔與大棒(指的是獎勵與懲罰並存的激勵政策)的手法,

孩子將來是不是能成為一個深諳管理知識的領袖呢?

找到孩子的真實需求,

引導小孩做出爸媽想要的行為

有一段時間,

兒子養成了起床拖沓的毛病,

這讓我們每天早晨的時間都變得非常緊張,

打罵的教育方式在我們家是不提倡的,

因為不但效果不好,

而且還可能會留下親子間隔閡的後遺症。

於是,我和愛人、兒子找了次機會,

開了一個家庭小會議。

通過深度了解,

原來兒子內心裏面認為,

這樣可以和我們多待一會兒。

我和愛人相視一笑,

多麼簡樸但暖心的訴求啊!

然後我們對孩子說:

阿寶,我們每天早上在起床這件事情上,

要花費超過半個小時哦,

每個禮拜就要花掉3個小時的時間呢,

這樣爸爸或者媽媽就要周末加班,

才能完成老闆交給我們的任務,

難道你願意爸爸媽媽周末去加班,

而不是在家裡陪你嗎?

兒子馬上說:不要爸爸媽媽周末加班。

我繼續說:

我們上次不是買了一套橡皮泥嗎,

你想不想在禮拜六一起玩,

然後做好後拍照發朋友圈啊?

兒子開心得不得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

此後起床拖沓的毛病也改掉了。

陪伴是孩子的幾個重要需求之一,

但孩子因為比較小,

他們未必能說清楚他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而強行禁止表面的行為,

又只會激發他們爭奪權力的心理機制。

此時,如果我們能通過與小孩溝通,

努力了解他們的感受,

幫助孩子說清他們的觀點和訴求,

並且把道理用最簡單的語言講清楚,

孩子們就極可能順著你的指引,

到達爸媽想要他們到達的境地。

每對父母都是新手,

我們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

不得不直面育兒路上的坎坷,

不得不升級自己的認知,

設法學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

所以,

為人父母,

我們要理解行為背後的心理,

知悉權力爭奪的本質,

通過體驗式教育說服,

通過分發代幣讓孩子坐上談判桌,

通過找到孩子最真實的需求,

引導孩子達成我們想要的境地。

永遠記住,

給他們選擇的權力,

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凱叔問

您家寶貝兒在什麼事情上是「你越禁止,他/她越想做」的呢?面對這種情況,您是如何處理的?歡迎給凱叔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之音 的精彩文章:

走過1000天魅族成功坐上高端牌局,PRO 7 Plus體驗
一位魅族老煤油線下諮詢Pro7的真實記錄
100句人生精選哲理名言
搞笑人生大實話順口溜,如有雷同純屬故意!歡迎對號入座!

TAG:經典之音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為什麼越是禁止孩子做的事,孩子偏要做?
為何父母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喜歡對著干,原因其實很簡單
你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麼偏喜歡做呢?
父母越禁止,對孩子越具有誘惑力!
男人越是禁止你做這四件事,說明他越是愛你,別懷疑!
禁止孩子吃零食?大錯特錯!這樣吃寶寶越吃越聰明!
別不知道,越是「禁止」你做這些事的男人,越是深愛著你!
父母切記,禁止給你的孩子掏耳朵!
狄鶯寵子有多誇張?兒子到同學家被請吃稀飯 媽媽竟嫌太寒酸禁止他再去
總是禁止孩子玩手機,殊不知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
讓孩子哭,比讓他笑更加重要,有多少家長禁止孩子哭鬧?
孩子退燒別再給孩子吃這幾種葯了,已經被禁止了
有三句話是禁止孩子總說的,身為父母的你注意到這一點了嗎?
小孩說不想過去看她爸,我可以禁止前夫探視小孩嗎?
瑞士禁止活煮龍蝦,但卻讓奶牛互斗,理由很特別,你怎麼看?
這個瑞士小鎮禁止拍照,原因:我太美了,怕你們嫉妒!
斷奶像斷親,被「禁止」靠近孩子,忍痛憋奶的寶媽該咋排解失落?
丈夫落難她決定離婚,禁止孩子和父親來往,丈夫:孩子找我會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