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驍勇善戰的戰神,會敗給一個一介布衣的「劉邦小兒」
滅秦之後,面對遼闊的大好河山,不可避免的十八路諸侯和劉項兩人均垂涎欲得。但眾所周知,這段歷史的結果是:擁有四十萬兵馬的「戰神」項羽敗給了只有十萬兵馬的劉邦。
為何驍勇善戰的戰神敗會給一個一介布衣的「劉邦小兒」?
劉邦戰勝項羽,常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議。因為就家庭背景,集團力量和個人魅力而言,劉邦和項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他的祖父叫項燕,是楚國名將,但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了——項羽早年追隨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一帶。
不過破落,那也還是貴族,和劉邦不一樣。劉邦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被喚做劉季,就是劉小的意思;項羽可是正兒八經有名字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
楚漢的競爭,以西楚的失敗而告終,這教訓已經總結兩千年了,結論一大堆。例如,劉邦認為項羽敗於不會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為這樣的老謀深算之輩,卻最終被邊緣化,甚至退出。
世界上的資源有成千上萬種,但是只有人才稱得上是寶貴的資源。學會任何一種學問,只能利用一種資源,而學會用人才、能夠利用人才,才能去征服、利用萬物。用人之法,一本而萬利;用人之法,一勞而永逸。
人事問題是最複雜、也最關乎事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用什麼樣的人?怎樣用人?把什麼樣的人放在什麼位置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什麼有的人朝氣蓬勃、銳意進取;而有的人則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從中可以看到的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御人有術、善於用人的人,必大成;凡用人無方,擅用濫用人的人,必大敗。
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或許是大家並沒有太多關注的。劉邦有幫手,項羽沒有幫手,就在於劉邦有分公司,項羽沒有分公司。
劉邦的主公司雖然看上去似乎一直在挨打,經常要靠蕭何補給,但他的分公司——韓信,卻越來越強大。韓信強大,就是劉邦強大。同時,劉邦也注意爭取項羽的分公司,他派隨何策反英布,英布倒向劉邦,楚漢雙方力量登時改變。
當然,項羽不是沒注意到這一點,也曾派人爭取韓信,但是韓信因為過去的工作經歷,已經喪失對項羽的信任,斷然拒絕。
劉邦掌權稱帝以後,對此做過客觀的分析:
「我得天下,賴有張良、蕭何、韓信,他們能力比我強,但能為我所用,我就是充分發揮了這三個人的才能而打敗了項羽;項羽雖有范增做他的軍師,但項羽氣量狹小,為人剛愎自用,不能充分利用范增,這是他失敗的原因。」
劉邦對待部下有兩個特點,一是從善如流,聽得進不同的意見,采人之長,補己之短;二是物慾淡泊,戰利品全部分給部下。就像現代企業、公司贏利了就給職員發紅包,以此收攬人心,使部下甘為其效勞。
劉邦是什麼樣的個性?《高祖本紀》說其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這裡的「仁而愛人」指的是喜施,即不吝嗇。比如,劉邦能在半道將所押解的徒眾釋放,在戰爭中慷慨地割地封王,跟項羽比起來,確實算得上是喜施。
這也便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所在。


※為什麼拿破崙一生的悲劇就在於說了這句話呢?
※武則天的乾陵陪葬寶物達500噸,但是無人能動其分毫
※梁山泊頭號美女,被滅門還入伙梁山,只為一個原因
※殺死商鞅?還是繼續得罪宗室貴族集團?這是一個單項必選題
※蕭何用貪污來自毀清譽,不能不說是悲哀
TAG:華夏歷史札 |
※諸葛亮真的是「一介布衣」嗎?
※劉邦為何能從一介布衣逆襲成為皇帝?我覺得是這個原因
※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長勺之戰的謀劃者曹劌是一介布衣?
※做一介布衣,過一世逍遙!
※穿粗麻布衣的女星,趙麗穎凄美,楊紫靈動,最美的還是她……
※詩幾首:布衣一介所何求?
※和親的妙計是誰想出來的?不是張良,而是當時一介布衣的這人
※一介布衣閻錫山,並沒有什麼顯赫的家世,為何卻能成為山西王
※不見經傳的唐朝布衣詩人,用一首邊塞詩寫出所有戰爭的殘酷和痛苦
※兩漢的開國君王,曾經都只是一介布衣,其中哪個更厲害?
※一襲布衣,一處小院,快意瀟洒,她一腳邁進終南山,活成了仙子的模樣!
※堪比紀曉嵐的幽默奇才,一介布衣為何得到漢武帝的召見?
※劉秀年少時不過一介布衣,卻說出娶陰麗華的豪言,為何又另娶他人
※武則天不是唯一的女帝,這位女子布衣出身,卻成功造反稱帝!
※本來是家徒四壁、一介布衣,被苻堅起用之後,成為了一代名相
※劉備從一個布衣,一步一步成為一代梟雄,少不了這三張牌
※一介布衣,半世先生
※張學良和于鳳至唯一的女兒,拒絕嫁入豪門,要嫁就嫁給布衣
※從一介布衣到萬民之主,劉邦是怎麼做到的?學會這3點受益無窮
※這個布衣宰相,一出山,便撐起大唐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