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4歲就出版小說思考戰爭與人性,這兩位少年作家透露了高效閱讀的秘笈

14歲就出版小說思考戰爭與人性,這兩位少年作家透露了高效閱讀的秘笈

開學第一天,外灘君帶大家認識兩位牛娃。他們來自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年僅14歲就已出版以普法戰爭為題材小說,最近他們又合作完成一部科幻題材小說,預計明年出版。外灘君和這兩位少年作家聊了聊,發現驚人的閱讀量,是他們寫好文章的基礎。對於他們來說閱讀就像是在衣櫥里挑選衣服一樣平常。這讓他們得以用更多元的視角去辯證地觀察這個世界,並有能力對事物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觀點。新學期開始,家長們也可以此借鑒與孩子一起列出閱讀計劃!

文 |張燃編輯丨李臻

攝影丨裴長傑

你十四歲的時候在想些什麼?

丁堅容(左)和席時雍(右)

上面的這兩個男孩,14歲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思考「為什麼會有戰爭?」「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嗎?」「人性在戰爭中會遭受怎樣的考驗?」等問題了。他們倆還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寫成了一本戰爭題材的小說《光明與黑暗之書》,這篇4萬字的小說在去年出版了。他們的最新作品最近也剛剛完成,是一部科幻題材的小說,預計明年出版。

他們是來自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的丁堅容和席時雍,一個即將進入包校的十年級,一個剛到美國的賓夕尼亞州讀高中。

《光明與黑暗之書》內頁

《光明與黑暗之書》是以發生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的故事,可以想像,寫這樣一種題材,需要大量地閱讀歷史文獻和各類書籍。好在他們熱愛閱讀,也熱愛歷史。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們對閱讀和歷史的熱愛,才有了最初的動機去寫這樣一篇小說。

丁堅容每個月至少看6本書,而席時雍則更多。當問起閱讀給他們帶來了什麼,他們的回答驚人地相似:閱讀讓他們得以用更多元的視角去辯證地觀察和探索這個世界,並且有能力對事物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觀點。

這句話從兩個15歲的孩子口中說出,我又驚訝又感動。互聯網時代,許多人都被信息的洪流裹挾著,動彈不得。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經常被動地接受一些觀點,於是開始懶于思考,更無底氣去反駁。純粹的書本閱讀,如今竟成了一件矜貴的事兒。而這兩位少年,則在浪潮之中逆向而行,堅持從書中得到真正的見解。

談到閱讀這件事,兩位「少年作家」都興奮不已,還向我透露了各自獨特的閱讀方法。對於如何抵禦網路對閱讀的侵蝕,他們認為,正是因為網路泛濫以及能夠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越來越多,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15歲少年的哲思:

正義與邪惡?不存在的

大家有沒有覺得席時雍同學有些眼熟?沒錯,他和他的創意寫作老師熊德勇曾來到過外灘教育的微課欄目,給大家上了一堂來自包校的創意寫作課。席同學微課直播時毫不怯場,在鏡頭面前自信得體,侃侃而談,完全一副「精英范」,當時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孩子完全不像剛剛初中畢業啊。

席時雍(右)做客外灘微課

與丁堅容同學採訪時是第一次見面,他看起來比「精英范」的席同學靦腆,但交談起來你會發現,與席同學一樣,他的閱讀之廣,思維之深,令外灘君都不禁嘖嘖稱奇。

丁同學語速極快,我總是需要高度集中才能聽清楚他在說什麼。你能明顯感覺到,這是因為在說話時他的思維正在飛速的運轉,各種想法在他的腦袋裡碰撞著發出呲呲的火花,而語言的速度明顯是跟不上他思維的速度的。

兩個人合寫一部小說,這並不多見。「我們倆是很好的朋友,興趣愛好也非常相似。既然我們想寫的題材內容都差不多,於是索性一起寫了。我們只能利用課餘和周末的時間去寫,一人負責一部分,效率也更高。」

在問及為什麼會寫《光明與黑暗之書》這樣一部關於戰爭、人性題材的小說,席時雍回答說:「大多數男生都對軍事史,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戰役和歷史人物比較感興趣。而我們不僅僅是有興趣,還會買書來看。這樣一來,我們把興趣變成一種學術上的探索,會發現實際上歷史,包括我們對戰爭的興趣,其實還是有很多學問可以慢慢去鑽研和寫的。」

丁堅容則從正義和邪惡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從八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在想,正義到底存不存在?我們平時電影戲劇里總是刻畫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種理念其實是不對的。在創作《光明與黑暗之書》的過程中,我們也曾想過要臉譜化地將法國軍隊塑造成正義的一方,德國軍隊塑造成邪惡的一方,但當我們閱讀了大量關於這場戰爭的史實資料,我們發現戰爭中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生活中也是同理。」

閱讀,是一個摘下有色眼鏡的過程

暑假期間,丁堅容一個月看了6本書,而席時雍則說暑假可能已經看了十幾二十本。看到我驚詫的表情,席時雍笑著說:「可能因為馬上要到美國去了,比較閑。」

席時雍和丁堅容都是從小就愛看書。席時雍說:「小時候我爸爸總是『嘲諷』我說,小屁孩什麼書都沒讀過,就不要隨便發表意見。我爸爸的意思是,你隨便說話沒問題,但想要說服別人話,必須得懂才行。我就說,那你懂啊。他說我讀過書了我當然懂。我說那我讀一遍,我肯懂得比你多。」

丁堅容則說他小時候是個有點內向的孩子,他不愛不出去玩,「我覺得書裡面所有的角色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會跟我玩。後來我不內向了,有電腦了,我還是喜歡看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跟和很多這個年紀的男孩一樣,我也很喜歡玩遊戲。但書給我的充實感跟遊戲是不一樣的。

席時雍(左)和丁堅容(右)

面對兩個對閱讀如此熱愛的孩子,我忍不住地問,閱讀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我覺得可能是看世界的視角,或者說價值觀,受到了很多影響。」席時雍說,他還只是個高中生,對很多事情還需要依賴於外界的信息,一開始他看到什麼東西就會不由自主地去贊同這個作者的想法,所以很容易被一則新聞或一部作品帶入。但後來閱讀多了之後,他發現任何信息,我們都要學會批判性地去看待。

「比如我總是看Fox News,而有的同學喜歡看CNN、NBC之類的,最後我們發現,同樣的一件事情,我們的視角完全不一樣。後來我意識到,我們看的新聞是有一個人或一群人把它寫出來的,也就是說,這裡面必定有一些個人立場和情感在裡面。

很多人對一個事情的看法永遠是他們所看到第一篇新聞的觀點,這是非常片面且帶有偏見的。而通過閱讀,我就能力去甄別各種『不實』信息,捕捉有用的信息,還有了多種角度看待問題的思辨能力。

丁堅容補充道:「不管新聞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益處,它永遠會造成一些傷害。因為人類有情感,人類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只要情感存在,偏見也一定會在。而閱讀給我帶來的就是可以讓我儘可能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讓我儘可能地做到客觀,減少偏見。書教給我的是怎麼去看,怎麼去思考。」

「我有一個奇特的發現。」席時雍接著說:「越是『公正』的人,他們越是能夠包容別人的想法。如果我們想要看待問題時盡量少的摻入個人情感,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認識到作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性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帶著有色眼鏡,而且很多時候是難以摘下來的,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它實際上也就不是一個問題了。然後我們再通過閱讀和知識的積累去建立我們自己的辯證思維體系。

「沒錯,讀了不同的著作,讀到不同人的思想之後,你就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你的人際關係,還可以去化解很多衝突。」丁堅容說:「因為你開始去了解別人這麼做是為什麼,你也可以用不同的觀點去做對比,去求同存異。你就會發現世界其實是很簡單,是很小的。

少年作家的閱讀秘笈

席時雍:閱讀和思考要同步

席時雍說,他在讀書的時候一般會先去看他的目錄和簡介,看一下這本書大概要講什麼,以此來判斷這本書他是不是真的感興趣並且值不值得去讀。然後席時雍會先思考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

「例如,我要去美國讀書了,所以我要提高我的英文水平。對於很多書,如果我只關注它的劇情,比如說冒險類懸疑類的,我讀它純粹是為了把自己沉浸到一個故事當中,那我一般會去讀英文的。這樣我既享受到了故事,又提升我的英文水平。」

在讀的過程當中,每一章出現一個新的中心思想席時雍就會簡單的記錄一下。比如每一章節的主題梗概,以及對這些內容的一些思考。「我看的很多書都是非虛構類型的。我一般不會一口氣把書讀完,然後再去想這本書寫了什麼。我會把它分為幾個部分,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去讀去總結,這樣做可以最大可能的確保自己『讀懂了』,或者不管讀沒讀懂,在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我有了自己思考的過程,我覺得也是非常值得的。

當席時雍讀完一本書後,他還會去關注書尾頁的相關書籍推薦。「尤其是英文書,後面會有很多推薦,比如同以作者寫的書、或者同樣類型的書,然後我就會記下來到網上搜一下。所以我是看一本書,可以發現五本書,五分本書又可以再發現二十五本書,就這樣慢慢疊加出來了屬於自己的書單,這樣子篩選會更符合個人的興趣和口味,也更體系化。」

丁堅容:讀書就像在衣櫃里找一件衣服

丁堅容認為,讀書就像在衣櫃里找一件衣服,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拿哪一件,所以讀書的時候你要知道,你這次要拿哪件衣服,也就是這次讀你要幹嘛,以及從這本書當中需要獲得什麼。

「很多人覺得,讀書快,就代表你沒有認真看,我覺得這是一種偏見。我在讀一本書之前,我都會想好,這次讀我要幹什麼。一般一本書我都會讀很多遍,比如說這次我讀這本小說,我想先關注劇情,那好,我就只看劇情,我其它的就不看了。下次讀,我要看人物關係,我要看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的,那好那我就只看人物刻畫,劇情我就不怎麼關注了。再下次我要看場景的描寫,那人物刻畫和劇情的發展,我就可以忽略。

這個讀書方法,首先效率會高,其次每次讀書你發現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都是新的。這會讓你有對比,有思辨的過程。其次這樣讀書會容易讓你有成就感,因為你讀得比較快,一遍很容易就讀完了。你不用再在一頁上反覆看,然後還明白是什麼意思,也就減少了半途而廢的幾率。當然,你也得有恆心,不能讀完一遍就直接放在一邊不管了,一定要反覆看。」

網路這隻巨獸,

還需家庭教育來對付

網路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各種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新聞也早已不新鮮。網路也正在一點點侵蝕著孩子們對閱讀的熱忱和敬畏之心。

「我們現在已經很難跟網路分開了,可能再過20年網路跟我們已經是一體的。」丁堅容說:「很多人在網上看網路小說,其實網路小說含金量有是有,但是很有限。網路肯定是很影響閱讀,這是沒辦法的。」

那麼如何讓網路對閱讀的影響減少到最小呢?

席時雍說:「原本我們獲取信息只能通過報紙和書,現在我們還可以通過網路。你會發現,印出來的東西和網路上的東西差別在於審查機制。我看報看書的時候,雖然有的觀點我並不贊同,但是它的措辭比較嚴謹,想法也大多是有邏輯的支撐的,所以不管我贊同與否,我看了也是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的。我一直是遵循著的原則是,能看紙質則看紙質。」

「我有時也會衝動地想看什麼書啊玩電腦去,」丁堅容笑著說:「但是我還是會制定閱讀計劃,嚴格要求自己。比如每天至少要看兩個小時書,一個小時英文,一個小時中文。」

丁堅容最後還特彆強調,正是因為網路發達,各種遊戲、網站泛濫,能夠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和家庭氛圍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我父母都很愛讀書,晚上吃晚飯大家幹完各自手頭上的事,我們就會坐在餐桌上一起閱讀45分鐘,然後15分鐘討論看了些什麼,有問題大家也會一起思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灘教育 的精彩文章:

怎樣跟扎克伯格學做一個好爸爸?
在芝加哥大學讀完一年,她說新生應該做好這些準備
留學新趨勢,考GRE普通考試讀國外頂尖商學院
你所追求的美國精英教育,也許只是成熟版的階層固化
耶魯前招辦主任說,沒有一項考試能決定學生作為「人」的潛能

TAG:外灘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6歲讀8萬字小說,這才是英語閱讀能力的分界線
從讀一頁要5分鐘,到一個月讀60本,他找到了快速閱讀的秘訣!
喜歡網路文學的人有多少?當代年輕人是這樣閱讀的
當99%的人在讀書,你要做那1%懂得高效閱讀並快速輸出的人
這幾部小說評分9.2以上,但簡介爛的實在讓人沒有閱讀的慾望
美國孩子一年讀100萬字!看看他們的英文閱讀力是怎麼提高的
99%的人,都只是在假裝閱讀
5歲女兒進入英文自主閱讀一年半,回顧3年來我們的聽說讀寫之路……
成年人閱讀的第一原則
《偷影子的人》:30歲前閱讀,足以改變你人生的一本小說
孩子選出來的閱讀榜單丨2018年的「明星」繪本都在這裡啦!
反思一年來的閱讀
孩子現在的閱讀量,都變成了20年後的人生差距
6歲讀8萬字小說,這套哈利波特是英語閱讀能力的分界線
0—3 歲是養成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3—6歲是關鍵階段
8歲兒子每月閱讀百萬字,但其實他從小就是個「慢孩子」 …
1年700本書,高效閱讀不是夢!
那麼近 那麼遠:2017年的歷史閱讀
20元學美國最好的分級閱讀?這是我自用4年的獨家攻略
讀了 10000 多冊繪本後,我總結了這些親子閱讀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