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學術界裙帶關係嚴重?大數據揭曉答案

學術界裙帶關係嚴重?大數據揭曉答案

圖片來自pixabay.com

編者按

2011年,一篇研究姓氏的文章揭示義大利學術界裙帶關係嚴重的現象,給當地學術圈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之後該文章的研究者繼續在義大利、法國和美國收集科學界任職者的名單,並對地區和研究領域進行了細分,結果顯示,義大利裙帶關係依然存在,但出現下降趨勢(可能與2011年施行的反裙帶關係任命法有關);美國的學術人員較為多樣化,且亞洲姓氏在數理專業集中;STEM專業(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的女性比例依然較低。

撰文 | 劉嘉欣

責編 | 陳曉雪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一人當院長,全家成教授?

2008年10月,義大利人路易吉·弗拉第(Luigi Frati)成為羅馬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的校長。在此之前, 他擔任醫學院任院長達16年。在醫學院任職期間,他的三位家屬都相繼成為了醫學院的教授——妻子原是一位高中教師,被任命去講醫學史;女兒沒有接受過任何醫學教育卻成為法醫教授;兒子是心臟病學專業沒毛病,年僅31歲就成為副教授,6年後轉正,這在學術生涯異常漫長的義大利非常罕見。

當時,義大利黃金時段播出的調查性新聞節目Report曝光此事,輿論一片嘩然。成為眾矢之的的弗拉第否認任人唯親(nepotism),並一再用兒子的論文成果試圖解釋。問題是,兒子這關過了,老婆閨女跨行當教授無法令人信服。

個案還是普遍?

這樣的事件在義大利究竟個案還是普遍現象,真是有得一說。在接受《自然》雜誌採訪時,研究義大利學術任人唯親現象的經濟學教授羅特托·佩羅蒂(Roberto Perotti)確認了弗拉第一案調查的準確性,但他擔心這項報道急於揭發一件個案會給觀眾帶來誤導——讓大家誤以為這只是媒體用來博人眼球的特例,而並非普遍的現象。"類似現象在義大利大學相當普遍,最壞的情況尤其出現在醫學院和南部的高校」,佩羅蒂告訴《自然》。

2011年,Stefano Allesina與 Jacopo Grilli兩位研究者對義大利學術系統全職教授的姓氏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結果非常可觀,其中巴里大學的商科和經濟學的大部分高級職位給了五大姓氏;另一所大學幾乎一半的教授由同姓氏的人在同一部門任職。有人就問了,姓氏相同就代表一定有血緣關係嗎?那也不一定,但從統計角度看,要出現如此集中的姓氏分布的概率大約只有百萬分之一。

姓氏研究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義大利政府不得不在徹查各大研究機構的同時重新修訂約束法案。新立法規定不得利用位高權重的優勢僱傭自己的親屬連升四級至以上。然而,一些人依然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向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像弗拉第這麼簡單粗暴地把一家人都往同一機構安插的人確實有所減少,可間接讓朋友熟人助力呢?換別人的研究所隔空操作呢?這倒是要考驗考驗研究者下一步的演算法了。

看到這裡,大概有人憋不住了:難道家族企業就不合理嗎?難道教授的孩子就不能當教授嗎?當然不是。受基因、教育等家族影響而子承父業當然也有積極作用,否則怎麼會有文化與技藝的傳承和發展?可是不客觀地任人唯親、讓不能勝任的人佔用公職就不對了。「任人唯親」這個詞最怕的是「唯親」二字,沒有原則,沒有理性,沒有標準,沒有相對公平,唯一的選拔原則是親疏關係,別說是在學術圈,任何領域都無法長久發展。

姓氏研究新進展

姓氏對於社會流動性與種族遷移的研究有著很大的幫助。在生物學上,同姓氏某種程度代表著一定的遺傳關係;在社會學中,種姓也常常影響著人們的社會階層和事業分布。而本文所提及的研究,用姓氏分析義大利學術圈「熟人內推」的就業機制又正中其下懷:義大利人偏愛在故鄉就職,又喜歡在熟悉的領域(comfort zone)里解決溫飽。

而今年7月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的新法案實施後,受裙帶關係影響的人員調度已經有所減少。不過,研究者Jacopo Grilli並不能確定反任人唯親政策的頒布就是影響數據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有一部分年長的人退休,例如,父親離職,兒子依然在位,自然會降低相同單位姓氏相同的概率,」 Grilli博士分析:「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學術研究者數量在2011年至2017年之間的整體下降……」

此次研究不僅局限於義大利,還收集了在法國國家科學院(CNRS)和美國重點研究所的學者名單和背景(出生地、性別、研究領域、科研排名等)。姓氏分析也進一步考慮了婚前姓氏和移民姓氏,並按照地區和領域分類觀察。

研究發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在義大利還繼續存在,雖然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同時,與喜歡在故鄉就職的義大利人不同,美國學術圈的人則喜歡四處遊歷,研究者的分布也與其出生地沒有必然的聯繫。此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男女比例依然不平衡,女生少男生多是普遍的現實。另外,與移民國家高度多樣化的特徵一致,美國移民科學家的隊伍也在日益壯大,而且有著自己的特點。例如,亞裔科學家在數理專業里大展身手,而史密斯姓氏的人多數去研究社會學。

你也許只記得計算機課的教授是個印度人,寫作課的老師是Mr. Clark,某天和華裔Sam Wang就離散數學談笑風生,卻沒想過也許很多很多學生的計算機課老師都是印度人,新聞老師大多是歐美人,數學老師十有八九是中國人吧……數據分析的魅力大概就是低調奢華有內涵地告訴我們這些有意思的現象吧。

參考文章:

Grilli J, Allesina S. Last name analysis of mobility, gender imbalance, and nepotism across academic system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 114(29):7600.

Sapienza rector accused of nepotism in hiring practices http://blogs.nature.com/news/2011/05/sapienza_rector_accused_of_nep.html

製版編輯: 許逸|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張辰宇:我不喜歡孟山都,但說我反對轉基因是完全失實的
華中科大「三鏡」設計者:兩種技術方案比較|大望遠鏡爭議之五
不要打擾睡著的嬰兒,他們正在「學習」 | 前沿
許智宏:中國作物轉基因技術走在國際前沿,但產業化嚴重滯後
快訊 | 癌症患者的福音亦或負擔?美國批准新型細胞療法,定價47萬美元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體重突然減輕和癌症有關?讓醫學大數據給你答案
攜帶型防空導彈有追打目標的能力嗎?答案揭曉,看專家如何評論
地圖樣萎縮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英國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劉燁雷佳音究竟誰的頭更大?答案終於揭曉了!
南海撞機事件和中國空軍的裝備落後有關係嗎?答案揭曉:關係很大
西遊記通關文牒上的三大未解之謎!答案終於浮出水面!
歷史上楊玉環的體重是多少?答案能顛覆你的世界觀
人工智慧是威脅還是重大革命?這兩部經典電影給出了答案!
火箭打硬仗能力有多大提升?兩項數據告訴你答案
國產航空發動機獲得重大技術突破,一張照片給出明確答案!
大學最重要的是什麼?蔡元培給出答案!
泰迪嚴重挑食不要方,這就為你揭開答案
美國大學最看重什麼?去哥大找答案吧!
大衣怎麼挑?答案是要看領型!
一篇文章造成重大損失?@鴻茅藥酒,我們需要答案
歐文出走對詹姆斯的「刺激」有多大?一份數據揭示了答案
為何導彈的彈頭前有玻璃?答案揭曉:制導原理不同是關鍵
同樣是武聖,關羽和岳飛誰更厲害?四項數據對比告訴你答案
關於財富的十大問題,馬雲不會告訴你答案
無人機技術迅猛發展 能否大規模攻擊航母?答案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