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不適應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不適應

寶寶入園,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會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預防入園焦慮的小測試

寶寶即將入園,他是否會很好地適應陌生的幼兒園環境呢?通過這個反應小測試,便可知曉。

小測試:將寶寶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觀察他的反應,每個場景持續3分鐘。(本測試最適用於12~18個月的寶寶)

媽媽在旁邊看寶寶玩。

陌生人來了,並和媽媽說話。

媽媽離開房間,陌生人安慰寶寶,並和寶寶玩。

媽媽回來,安慰寶寶,陌生人離開。

媽媽再次離開。

陌生人回來,撫慰逗弄寶寶。

媽媽再次回來,逗寶寶玩,陌生人離開。

寶寶的表現:

A、只要媽媽在場,他就能安心地玩。不排斥陌生人。一旦媽媽離開,他就顯得不安,可能會哭泣,而當媽媽回來時,他很興奮,立即親近媽媽。

B、當與媽媽分開時,他沒有明顯的焦慮不安,而媽媽回來時,他也不太積極。不論媽媽在不在場,陌生人都可以輕易地帶他出去玩,而且他們玩得很開心。

C、面對陌生的環境,他很苦惱。當媽媽離開時,他會大喊大叫表示不滿。當與媽媽重聚時,哭鬧有所好轉,但同時會對媽媽很生氣,甚至推開媽媽,不願親近。

選A的寶寶屬於安全型依戀。他們在幼兒期會很熱情地探索世界,想像力更豐富,更有耐心地解決問題,比較靈活。進入幼兒園後,更能夠與他人相處合作,受其他小朋友的歡迎。

選B的寶寶屬於焦慮—迴避型依戀。他們比較孤立,不擅長與人合作。

選C的寶寶屬於焦慮—矛盾型依戀。今後可能會有攻擊性,會搶奪其他寶寶的玩具,適應幼兒園有困難。

孩子初入幼兒園階段4個常見問題

1、入園的時候孩子哭鬧怎麼辦?

大部分孩子在入園之初都會哭鬧,不要看到孩子哭鬧就束手無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緒所感染也嚴重地焦慮起來。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兒園要開心喔!」這對孩子來說太難了!可以告訴孩子:「寶寶上幼兒園,媽媽去上班。」「需要什麼隨時和老師說。」「媽媽晚上來接你。」告別儀式要簡短,家長的態度要平靜。以信任的態度將孩子交到老師的手上,讓孩子感覺老師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2、孩子上了一段幼兒園,突然不想上了怎麼辦?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入園二三個月後,孩子好像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剛剛鬆了一口氣,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兒園!」

應該首先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以及「你覺得哪裡不舒服?」

因為孩子有可能在幼兒園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產生抵觸情緒,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幫助孩子度過難關。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體不適而不能明確表達,就用「我不上幼兒園」來表明自己的煩躁不安。

排除了以上兩點具體問題,如果完全是因為孩子情緒的波動,可以讓孩子在家裡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動,依舊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度過一天。並於當天晚上告訴他:「明天必須上幼兒園。」第二天如同初入園來對待。

孩子這種反覆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堅持原則。

3、如何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

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和老師簡單交流孩子的情況,例如:飯吃得如何?有無大便?午睡了么?有沒有發生什麼特殊的事情?

這種交流有助於理解孩子的情緒,並由此安排孩子的晚間生活。飯吃得少的晚間補充營養,沒有午睡的孩子晚上早點睡等等。

即使沒有特殊的事件發生,也應每隔1~2周同老師溝通孩子的成長狀況。既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也同老師分享孩子在家的狀態。溝通的時候家長的態度要積極,以老師覺得最方便的方式溝通。

4、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首先,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的,有些天性開朗,有些要慢熱些。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你看誰誰誰能如何如何,你為什麼就不能如何如何?」

其次,孩子從一個以他為中心的環境——家,轉到一個有許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員的環境——幼兒園,勢必有個適應的過程,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經歷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舉動,這是非常正常的。對於2歲半到3歲之間的孩子,模仿是他們很重要的學習手段,說明他在主動地成長。有些家長期望孩子永遠是「領導者」,這種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蠻的。

另一個容易造成困擾的問題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體。常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躲在媽媽後面,或者推媽媽:「你去問問他們願不願意和我玩。」一種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觸其他孩子,或是搶玩具。

對於前一種,千萬不要指責。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試試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張報紙看?對孩子多些鼓勵,可以帶領他,蹲下來,示範。有過一兩次成功的經驗,也許孩子就願意自己試試。

後一種也是正常的。小動物在一起,就用身體接觸來交流。分享是需要學習的技巧。要和孩子確認「我的」和「別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權,也樹立「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允許才能動」「公共的東西,誰先拿到誰玩」等規則。

10妙招讓孩子輕鬆適應入園生活

「五要」:

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盡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要「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成人以平靜並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要「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

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裡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留有餘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如何給寶寶制定合理的飲食結構
家有寶寶的,都用的上,趕緊收藏
1歲寶寶半夜前胸後背瘙癢、起紅包,媽媽打開背心一看蒙圈了
准媽媽孕期怎麼判斷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
女寶寶剛出生就患腦膜炎,父母聽從醫生建議,切掉她的雙手雙腳

TAG:寶寶 |

您可能感興趣

寶寶發燒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寶寶不愛喝水,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寶寶指甲異常可能不是小問題,寶媽應該如何應對?
寶寶亂髮脾氣,應該怎麼應對?
如何應對痤瘡
寶媽如何正確應對寶寶嗆奶
如何應對寶寶的驚跳?
寶寶遇上流感,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如何有效應對寶寶哭鬧?
寶寶夏季胃口差,如何應對?
寶寶最磨人的時刻應該如何應對?二胎寶媽來支招
不同年齡段寶寶便秘了,要如何應對?
如何判斷寶寶缺鋅及應對策略
寶寶尿床咋辦?父母們應如何應對呢?
寶寶撞頭媽媽如何應對
如何應對寶寶的「探知」心理
媽媽如何應對產褥期寶寶便秘?
皮膚乾燥應該如何應對?
不同原因的寶寶發熱,教你如何正確應對
寶寶第一個叛逆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