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胃痛,國醫大師顏正華如此治療!

胃痛,國醫大師顏正華如此治療!

胃痛,國醫大師顏正華如此治療!



小編導讀

在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胃病已經成了一種常見病,尤其是胃痛,時常聽身邊朋友說「胃痛」「胃好難受」……當胃病來襲,想想平常那些沒有規律的生活,時常因為各種原因不吃飯、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這,難道不是在給自己的胃「找茬」嗎?胃病怎麼治療?國醫大師顏正華有招!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疼痛為主症的病證,常見於西醫消化道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病。中醫學對胃痛的認識始於《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云:「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胃脘當心而痛」。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對胃脘痛的辨證治療進行了論述,云:「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載有9種「心痛」,其實際是對「心胃痛」病因和臨床表現的精闢分類,其中亦包括胃痛。唐王燾《外台秘要·心痛方》云:「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而心痛,其狀腹脹歸於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其亦指胃痛而言。金元時期,李東垣《蘭室秘藏》單列「胃脘痛」一門,詳細論述了胃痛的病因病機和常用方葯。明清以降,王肯堂、顧靖遠等名醫對胃痛一病的論治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顏正華教授辨治胃脘痛一病師古而不泥,靈活有章。


【學術思想】


顏正華教授認為,胃脘痛的基本病機乃脾胃升降失常,氣血瘀滯不行,即「不通則痛」。

(一)辨證要點


辨證時關鍵須把握「氣、血、寒、熱、虛、實」六點,並結合患者發病之緩急,全面、準確地判斷疾病的性質與特徵。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1.辨氣血


根據胃脘痛的性質,辨別病位在氣分還是在血分。一般來講,初病在氣,久病入血;病在氣分以脹痛、竄痛、時作時止、情緒變化影響明顯為特點;病在血分多為持續性刺痛,痛處固定,夜間為甚,納後加重,舌質紫暗。


2.辨虛實

新病者多體實,症見疼痛拒按,食後痛甚,腹脹便秘,屬邪實正不虛;久病者,痛喜溫喜按,飢餓時痛甚,多為正氣已傷的虛證。


3.辨寒熱


如滿痛拒按、納呆、喜溫暖為寒客胃府;若疼痛喜溫喜按,遇冷加劇為虛寒;若伴煩渴,喜冷惡熱,小便赤黃,大便秘結,苔黃少津,脈弦數,多為胃中實火,或鬱火犯胃的熱證。


顏正華教授同時認為,胃脘痛之虛實、寒熱、緩急雖變化多端,卻總以虛實為綱,治療不外補瀉兩途;補瀉之中兼參寒熱緩急。寒者散寒,停食者消食,氣滯者理氣,熱郁者泄熱,血瘀者化瘀,陰虛者益胃養陰,陽弱者溫運脾陽。


(二)論治要點

具體辨證論治常從肝氣犯胃、胃絡瘀阻、寒邪傷胃、飲食失節、濕熱阻胃、脾胃虛寒、胃陰虧虛等方面著手。


1.肝氣犯胃


肝氣犯胃以竄痛、噯氣、苔白、脈弦為主症,易受情緒變化影響;治以疏肝理氣。顏正華教授喜用香蘇飲、柴胡疏肝散加減。氣鬱化熱者加金鈴子散;反酸燒心者加左金丸;便秘者酌用當歸、郁李仁、火麻仁、全瓜蔞、決明子;噯氣重者酌選代赭石、旋覆花、沉香、烏葯、蘇梗;納呆者酌加麥芽、谷芽、神曲、山楂;竄痛脹悶甚者選用佛手、綠萼梅等;肝鬱化火者,酌加化肝煎、加味逍遙合左金丸、金鈴子散;熱傷胃陰者以六味地黃丸加減或以滋水清肝飲化裁。


2.胃絡瘀阻

症見痛有定處、日久、食後加重、夜甚、舌質暗、舌下靜脈曲張、脈澀;治以活血通絡,化瘀行氣。顏正華教授喜用丹參飲合失笑散加減。痛甚者加烏葯、香附、延胡索;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大便色黑,用大黃粉或三七粉沖服;嘔血者加白及、蒲黃炭。


3.寒邪傷胃


症見胃痛暴作、惡寒喜暖、脘腹得溫則痛減、遇寒則痛增、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顏正華教授喜用良附丸加減,重用高良姜,或加乾薑、吳茱萸暖胃散寒;夾食積者加神曲、雞內金;寒邪日久化熱用半夏瀉心湯加減;夾氣滯者選用青陳皮、枳殼。


4.飲食失節


症見噯腐、嘔吐、納呆、打呃、大便不暢、口中黏膩、苔厚垢、脈滑;治以消食導滯,和胃止痛。顏正華教授喜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加減。脹甚加大腹皮、厚朴等;積而化熱者加黃連、連翹;兼運化失職加白朮、茯苓;便秘加大黃、檳榔等。


5.濕熱阻胃


症見胃脘痞滿、口中黏膩、苔黃厚膩、大便溏或秘結、肛門灼熱、脈弦滑;治以化濕清熱和胃。顏正華教授喜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濕重者加半夏、乾薑;熱甚者重用黃芩、黃連;痞滿甚加厚朴、大腹皮、澤瀉。


6.脾胃虛寒


症見胃痛日久、以隱痛為主,喜暖喜按、口泛清水、納差、疲乏、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治以溫陽益氣健中。顏正華教授喜用黃芪建中湯加減。寒甚加良附丸;吞酸去飴糖,加黃連、吳茱萸;平時調理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7.胃陰虧虛


症見胃痛隱隱、口燥(渴)咽干、大便乾結、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津少、呃逆、納後不適感加重,脈細數;治以養陰和胃。顏正華教授喜用益胃湯、一貫煎加減。津傷重者加蘆根、石斛;泛酸者加煅瓦楞子;痛甚加芍藥甘草湯;納差甚加陳皮、谷芽、麥芽等。


【醫案舉隅】


馬某,女,35歲。初診時間:2006年6月24日。


主訴:胃脹痛1年余,加重1個月。


現病史:1年前,突發胃脹,偶痛。近1個月來,疼痛加劇,情志不舒時痛甚,伴呃逆,噯氣,燒心,泛酸,口乾,口苦,納食較少。平素失眠、多夢、易醒,並有疲乏,頭暈,頭痛感。月經周期提前,月經時腰酸,白帶較多。舌質暗淡,苔薄白,脈弦滑。


辨證:肝氣鬱結,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處方:柴胡10g,香附10g,鬱金12g,枳殼10g,旋覆花(包)12g,煅瓦楞子(先煎)30g,赤白芍各15g,川芎10g,炒棗仁30g,生龍牡各(打碎,先煎)30g,合歡皮15g,黃連4g,吳茱萸2g,青陳皮各6g,佛手6g。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時間:2006年7月1日。


葯後胃脹痛、呃逆、燒心、泛酸、腰酸等症均有所減輕,白帶減少,睡眠好轉,但仍夢多,咳大量白痰。月經將至。原方基礎上增燥濕、化痰、調經之品。


處方:柴胡10g,香附10g,枳殼10g,旋覆花(包)12g,煅瓦楞子(先煎)30g,赤芍15g,炒棗仁30g,生龍牡(打碎,先煎)各30g,合歡皮15g,青陳皮各6g,佛手6g,益母草15g,茺蔚子12g,綠萼梅6g,清半夏10g,茯苓30g。7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時間:2006年7月8日。


葯後諸症好轉,飲冷後易呃逆。素有鼻炎,前日發作,現鼻塞、噴嚏、流清涕、咽痛。月經逾旬未至。守上方,並加疏風調經之品。


處方:蘇梗6g,蘇葉6g,香附10g,陳皮10g,清半夏10g,茯苓30g,柴胡10g,赤芍12g,枳殼10g,旋覆花(包)10g,煅瓦楞子(先煎)30g,炒棗仁30g,合歡皮15g,佛手6g,益母草30g,茺蔚子15g。7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時間:2006年7月15日。


服上藥兩劑後行經,帶經5日。胃腸癥狀平復,睡眠不佳。上方為主加生龍牡、夜交藤等安神之品,繼服7劑。經隨訪,上藥7劑後諸症均釋,半年胃痛未見複發。


按語:本案證屬肝氣鬱結,胃失和降。顏正華教授以疏肝理氣之法組方,以柴胡疏肝散加減應用,可謂方證相應,其效必現。方中柴胡、香附、鬱金、枳殼、青陳皮、佛手為疏肝理氣常用藥;川芎活血行氣止痛;赤白芍清肝柔肝,相輔為用,增強疏肝止痛之功;旋覆花乃和胃降逆之佳品,針對呃逆、噯氣而施用;黃連、吳茱萸清肝火,瀉胃熱以治肝胃不和之燒心泛酸;煅瓦楞子乃制酸止痛之常用藥,用治泛酸;生龍牡、炒棗仁、合歡皮重鎮養心,解郁安神,以療失眠等症。二診時,癥狀大減,燒心感已釋,故暫減黃連、吳茱萸;但咳痰較多,故加半夏燥濕化痰。考慮月經將至,故加入益母草、茺蔚子等調經之品。三診、四診仍以疏肝理氣為主要治則化裁,隨症加減,服藥近30劑,諸症平復。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國醫大師卷:顏正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張冰主編,顏正華審定),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考問你:脈的從舍到底該如何抉擇?
黃連雖苦,卻是婦科疾病的「大剋星」!
用量不過錢的細辛,到底該怎麼用?
《傷寒雜病論》在中醫學中有何地位和成就?
純乾貨:14種眼科疾病內治法,你不想都知道嗎?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醫大師朱良春:痛風不再「痛」,這是我的治療良方!
國醫大師顏正華,治療便秘有三法
國醫大師李振華 用中醫如何治炎症?
怪病多痰,看國醫大師如何治痰飲!
國醫大師可以「遠程醫療」嗎?
不孕症,國醫大師的針灸治療經驗
國醫大師顏德馨:以「通」為補治胃痛!
怪病多痰:看國醫大師如何治痰飲!
師從國醫大師徐景藩,用「仙鶴草」治療「脾胃病」四法
國醫大師路志正:盲目用藥,治病都變成了治病
國醫大師臨床經驗:常見的脾胃病,保健治療方法都在這裡!
國醫大師劉祖貽治療風心病經驗
國醫大師李濟仁:治療胃部疾患,還可以這樣!92
國醫大師顏正華:治療這種胃病,得從這4方面著手!
國醫大師干祖望:治療五官疾病,這些經方得記牢!
國醫大師禤國維:治療嬰兒濕疹臨證精粹
揭秘「國醫大師」禤國維醫術,三大皮膚惡疾他這樣治
國醫大師方和謙:論少陰病治法!
沉痛悼念已故國醫大師顏德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