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要睡了起來嗨……起不來?吃藥!

不要睡了起來嗨……起不來?吃藥!

微信ID


EYEONHISTORY

不要睡了起來嗨……起不來?吃藥!


1941年1月5日,英國步兵在利比亞港口附近的巴蒂亞戰壕內。


文|陳丹陽


1819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費迪南·龍格第一次從咖啡豆中分離得到純的咖啡因,成為了用現代化學方法製備提神劑的開端,傳說中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聽了歌德的吩咐。

純咖啡因的提神效果遠優於咖啡本身。在此後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咖啡因一直是人們用來保持清醒的最常用的藥物。自此,人們開始嘗試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傳說中能讓人不睡覺的神葯變成現實。


戰場「唆麻」


「既然我們的身心都能在活動中不斷獲得愉悅,為什麼還要休息呢?既然我們有唆麻,為什麼還需要安慰呢?」


1932年,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在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繪了一種名為「唆麻」的藥丸。在這部小說中,「美麗新世界」的國民每天可以領到一份「唆麻」。

不要睡了起來嗨……起不來?吃藥!


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描繪了一種名為「唆麻」的藥丸


這是一種維護社會穩定、規導民眾激情和理解的迷幻劑。服用它可以提高記憶力,還可以讓疲倦的工人持續24小時作業。享受著「唆麻」的快樂,新世界的民眾覺得生活幸福美滿,無憂無慮,再沒有煩人的公共事務打擾。


就在赫胥黎在小說中暢想著「唆麻」的神奇效果的時候,與自然提純的咖啡因不同的人工合成的抗疲勞藥物已經隨著化學的進步而產生。就在《美麗新世界》發表幾年之後,現實版的「唆麻」——苯丙胺就在二戰中大顯身手了。


苯丙胺學名鹽酸麻黃鹼,俗稱安非他明,這是一種類似於麻黃素的物質。1887年,一位羅馬尼亞科學家在德國柏林首先合成了苯丙胺,日本科學家於1919年合成了化學結構非常相似的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日本人稱之為「覺醒劑」。

甲基苯丙胺比苯丙胺更有效,也更易於製取。1929年,化學家戈登·亞勒斯開始把苯丙胺用於醫療。


1936年,德國醫學科學家邁耳首次發表論文,指出服用甲基苯丙胺能消除疲勞以及提高連續工作的能力。此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各國尤其是軍方的關注。


緊接著,相似的研究報告陸續證實了邁耳的觀點。很快,德國、日本等國家就將甲基苯丙胺列為軍需藥品,日本還在朝鮮等地建立製藥工廠,大量生產甲基苯丙胺。


二戰中,德軍大量配發甲基苯丙胺給士兵以作興奮劑之用,特別是在蘇德戰爭時的黨衛隊人員及德意志國防軍。冰天雪地的東歐平原對德國士兵來說猶如夢魘,如果沒有甲基苯丙胺,在疲勞和困頓面前他們的日子將更加難熬。

藥品專家在研究了希特勒的病歷後發現,為了讓希特勒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每當希特勒演講之前,醫生會給他注射苯丙胺類興奮劑,而演講結束後,再注射鎮靜藥物。


日本士兵將甲基苯丙胺稱為「貓目錠」「突擊錠」或「空擊錠」。二戰行將結束之時,美軍發起的沖繩島戰役中,日本的「神風特攻隊」敢死隊員,就是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後駕著戰機亢奮地沖向美國艦隊。

不要睡了起來嗨……起不來?吃藥!



1944年,神風飛行員在訓練課上。


戰場另一邊的美軍也不甘示弱。美國軍方在獲知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以及日本和德國軍隊的動態後,很快也大量生產出甲基苯丙胺。二戰中,美國軍隊至少使用過200萬片甲基苯丙胺。


「戰爭綜合症」


抗疲勞藥物的使用並未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結束,其種類反而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而日趨龐大。不僅如此,二戰之後,包括核能在內的大量在戰時為了戰爭目的而研發的科學技術紛紛轉為民用,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二戰後,作為軍需品的甲基苯丙胺在一些國家大量合法地銷售。尤其以日本最盛。戰後,日本將其軍隊中囤積的苯丙胺類藥物以片劑或針劑的方式以低廉的價格在國內各藥店和雜貨店出售。


日本作為戰敗國,舉國上下極具挫敗和悲觀意識,一部分國民投入精力搞戰後的經濟建設,他們恨不得能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而甲基苯丙胺恰恰能令其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1945年至1952年,日本服用甲基苯丙胺的民眾高達200萬人以上。但由於甲基苯丙胺副作用明顯,導致日本國內刑事案件急劇上升,還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因此患上精神疾病。1951年,日本政府頒布了《覺醒劑取締法》,禁止甲基苯丙胺的生產和銷售。


在美國,苯丙胺類藥物仍是二戰後美國軍隊作戰的軍需藥品,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使用。在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限制苯丙胺用量,將它列為處方藥物之前,美國人在上世紀60年代末吞掉了100億片這種藥物。


甲基苯丙胺亦是美軍在戰後捐贈給國民黨政府的戰爭物資之一,在內戰前後的幾年中,在重慶、上海和南京等地的藥店中以「抗疲勞素」的名義銷售。


1960年始,美國空軍批准飛行員在作戰中可以服用興奮性藥物。1972年,美國空軍曾下令禁止服用興奮劑,但飛行員們仍然會在起飛前從軍醫那裡得到苯丙胺。1991年的海灣戰爭的「沙漠風暴」行動中,60%以上的飛行員服用了苯丙胺。


苯丙胺的副作用同樣困擾著美軍。許多參加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士兵,回到美國本土後患上各種精神神經障礙癥狀,苯丙胺類興奮劑對大腦組織造成的損害正是導致這種「戰爭綜合症」的重要原因。


除了苯丙胺,另一種叫做苯哌啶醋酸甲酯的藥物在1956年開始出現,它的化學結構與苯丙胺十分類似。這種藥物是1944年由汽巴製藥公司的化學家萊昂納多·帕尼宗首次合成。


帕尼宗的妻子患有低血壓,每次打網球之前總要吃上一些苯哌啶醋酸甲酯。於是帕尼宗用妻子的昵稱「麗塔」來給這種葯命名:利他林。


科學家們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發現利他林能讓老鼠注意力更集中和更容易控制。隨後利他林被用來治療多動症和注意力缺陷障礙。


由於咖啡因、苯丙胺和利他林等藥物在提神的同時副作用也很明顯,在讓人保持清醒的同時,也會讓人出現精神緊張、耳鳴、幻視幻聽和上癮等癥狀。當它們仍然被大量使用的時候,副作用更小、能讓人更長時間保持不睡的替代品出現了。


抗睡眠葯的悖論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美、英等國軍隊就開始投入巨資研究睡眠控制與調節問題。上世紀70年代末,法國拉豐製藥公司發明了一種新葯:莫達非尼。法國軍方聽說拉豐公司研製出一種具有異乎尋常提神功能的新葯,便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990年底,法國軍方批准在軍人志願者身上做臨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莫達非尼能讓士兵長期保持興奮狀態,且副作用要小於苯丙胺和利他林等藥物。


海灣戰爭爆發前幾個月,軍隊從拉豐公司得到大批莫達非尼,在嚴格保密的前提下將這批尚未得到批准的藥物發給士兵。伊拉克的戰場也成了拉豐公司最大的實驗場。


據一位當年在海灣服役的士兵回憶,當時在法國部隊中,士兵吃什麼葯,什麼時候吃藥都有嚴格規定。那時候他們每天服用兩三次莫達非尼,這種葯可以使他連續72小時不睡覺也不覺得疲倦。


1994年,莫達非尼作為治療嗜睡症的藥物在法國正式開始公開銷售。之後又在英國、德國上市。1998年12月獲得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批准,在美國以「不夜神」的名字上市。


根據統計,在服用莫達非尼的人群中,有80%並非嗜睡症患者,而是夜班工人、卡車司機、飛行員和士兵,甚至包括學生和教授。


在伊拉克戰爭中,英國國防部購買了大量的莫達非尼分發給英軍士兵服用。美軍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一直希望研究出一種能讓士兵7天7夜不睡覺、成為「超能戰士」的方法。國防科學辦公室的官方網站稱,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


當龍格第一次在實驗室中看到純凈的咖啡因時,他也許不會想到,自己已經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近200年來,抗疲勞藥物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神通廣大。


對抗睡眠本身就是在同自然規律作對。甚至可以認為,抗睡眠葯的使用是唯科學主義使人類異化的途徑之一。


人們用科學的方法製造和改進抗睡眠葯的本意是通過獲得更多被睡眠佔用的時間來改善人類的生活,但這些從睡夢中搶奪過來的時間卻被用於殺戮或是沒日沒夜的工作上。


更不要說這些抗睡眠藥物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有研究指出,即使是號稱副作用極小的莫達非尼也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好。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人間詞話》。

不要睡了起來嗨……起不來?吃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舌尖上的民國,精華全部在這裡!
石油上位史 天下
作者簽名好書,好看有乾貨!
培養了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師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服就干!打起來打起來!
喂!喂!喂!那一刻,它再也站不起來了
夏天來了,冰可以吃起來了嗎?
你起來,看我不抽你丫的!
你就不能硬起來嗎?
輸不起就不要輸,死不了就站起來!
看了你的臉好幾遍,回家還是想不起來,我臉盲了嗎?
睡你麻痹起來嗨!
讀起來繞口,聽起來難懂,卻是孕期不得不做的檢查!
哇!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這些創意午餐,為了孩子也得收藏!
辣雞!你以為隔著門躲起來我就不知道你在吃零食了?
睡不著 直鬧心,不如起來喝點醋
不寒而慄!魚吃到一半,桌上的「死魚」居然跳了起來……
怎麼樣,朕的坐騎看起來很牛吧!
美美的健身餐,做起來不難,吃起來香!
據說吃這個能緩解孕吐!你還不快吃起來!
小白楊們不哭,我們站起來擼!!!
美美的健身餐,做起來不難,吃起來真香!
早上做完4件事,胖不起來!別老不吃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