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人那些歷久彌堅的諾貝爾獎情結

國人那些歷久彌堅的諾貝爾獎情結


國人那些歷久彌堅的諾貝爾獎情結



文| 劉德偉

2016年10月13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自此,2016年度諾貝爾獎都已經名花有主。遺憾的是,中國本土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文學家)顆粒無收。


從歷史上來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次數非常有限,中國本土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文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次數更是局指可數,不僅與美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甚至與日本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財富》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量也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但在科技創新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這說明,「硬體」易得,「軟體」難求,人才培養特別是國際拔尖人才培養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環境培育、知識積累和人才接力。


越是難以得到,越是不斷想念。一次次期待,一次次企盼,打造的只是一個個很難成為現實的泡影。不必否認,我們的確需要大量諾貝爾獎,這已成為中國人歷久彌堅的一種情結。總之,我們把諾貝爾獎看得太重太重,從而導致強烈的功利心,恨不得給諾貝爾獎量身定做一個成果,從而一下子把諾貝爾獎抱回家。實際上,諾貝爾獎看重的是該科學家對這一領域長期的、有革命意義的貢獻,所獎勵的是原始性創新科技,是對人類整個文明、社會進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礎科學研究。這就說明欲獲得諾貝爾獎,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為之,它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澱。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讓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似乎我們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一個諾貝爾獎。俗話說:欲得其上,僅得其中;欲得其中,僅得其下。斯坦福大學教授錢永佑(諾貝爾化學獎錢永健的兄弟)要求很高,批判性很強,公開發表文章批熱門的領域,批很多人的研究不解決問題。他看不起一些諾貝爾獎得主,有一年剛宣布得諾貝爾獎名單時,大發感慨,「今天是不幸的一天」,因為在他看來,那些人沒一個值得得獎。這至少可以反映出,他們對科學精神的追求高於諾貝爾獎的獲得,或者說他們對科學研究的期望高於諾貝爾獎所帶來的榮耀。

我們是否可以為諾貝爾獎降降溫,因為有很多比諾貝爾獎更值得去追求的東西。當我們能想別人未想,做別人不能的時候,得了諾貝爾獎固然可喜,沒得諾貝爾獎也未必那麼可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好望角 的精彩文章:

TAG:經濟好望角 |
您可能感興趣

渴盼鮑勃迪倫拒絕諾獎,折射了國人什麼心態?
希拉里還是特朗普?從訃告看美國人的喜惡
這個馬來西亞人獲中國人欽佩,里約丟金讓鄧亞萍心疼
脫歐後,好多英國人都決定拋棄組織去當愛爾蘭人了
法國人的繆斯女神可不止蘇菲·瑪索,還有文藝女王——於佩爾!
一支筆左右輿論,最著名的美國人,羅斯福戴高樂和丘吉爾都崇拜他
傲嬌法國人因為一句英語又跟政府開撕,這巴黎的申奧之路也是荊棘坎坷呀
保衛希特勒到最後一刻的居然是外國人?背後真相令英勇德國人汗顏
為什麼很多國人選擇去韓國旅遊卻不去巴基斯坦?
俄羅斯承認更喜歡和印度人做生意,背後的原因中國人都懂
中國人親歷如今的切爾諾貝利:就像恐怖片現場
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人錯過了嗎?
法國人怎麼吃豬蹄?教你一道阿爾薩斯豬腳
實拍:選擇在白俄羅斯工作的中國人,辛苦卻可以偶爾看看美女
薩達姆統治時期的伊拉克讓他國人羨慕不已 如今人間天堂淪為地獄
普羅旺斯艾克斯的杏仁餅被中國「山寨」,這次法國人不幹了
加拿大總理悼念父親舊識卡斯特羅,美國人有什麼好笑的?
中國帥哥在卡拉奇的奇遇:巴鐵竟然這樣對待中國人
巴基斯坦的「香格里拉」!景點只對中國人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