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Science:流感治療新突破,抗流感新葯已成功研發

Science:流感治療新突破,抗流感新葯已成功研發

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所(CSIRO)的科研人員幫助研發的一種預防傳染性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新型藥物-已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布。


試驗證實,新葯能夠有效預防感冒菌株的傳播-包括有抵抗力的病毒菌株。


這一突破是來自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所(CSIRO)、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以及巴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th)的全球科學家們共同合作的結晶。

為了感染細胞,感冒病毒需彎曲附著在細胞表面的糖分上。為能夠進行傳播,它們必須將這些糖分移除。新葯的運作原理是通過防止病毒移除糖分,同時阻止病毒感染更多細胞。我們希望這一藥物也將能對未來菌株有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資料,每年死於流感的人口約為50萬,其中多達2500例死亡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保健系統因此產生的費用據估計約超過8500萬元,每年損失的工作日多達150萬多天。


開發出第一種感冒藥,瑞樂殺(Relenza)團隊中的研究人員,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所(CSIRO)科學家珍妮麥肯姆-布里斯科金指出,確切了解感冒病毒是如何逐漸對藥物產生抗藥性幫助他們設計了一種更好的感冒藥。


珍妮麥肯姆-布里斯科金博士說:「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所(CSIRO)的研究人員表示感冒病毒持續不斷變異,並且有些對現有的治療方法產生了抗藥性。」

「新的藥物對這些有抗藥性的菌株有效。所有感冒菌株中都發現了藥物結合,該新葯預期將對未來感冒菌株也有效。


她還補充說:「隨著全球上百萬家禽感染上了禽流感,對其適應力及傳播至人類身上的潛力的擔憂依然存在,會導致下一次疫情。」


在過去七年內帶領研究小組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文維澤斯(Professor Steve Withers)說:「儘管還需進行進一步研究來確定其抗擊更廣範圍感冒菌株的功效,研究結果依然是非常樂觀的。」


斯蒂文維澤斯教授(Professor Steve Withers)說:「儘管近來在>生產上出現許多進步,當新的感冒菌株出現後,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將疫苗提供給公眾。」


他補充:「這種抗病毒藥物在調節疾病的嚴重程度, 控制流行病疫情從而可以準備好相應疫苗的第一道防線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一研究的具體信息已發表在一份標題為的論文《廣譜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活性的機制共價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Mechanism-based Covalent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with Broad Spectrum Influenza Antiviral Activity)中。據研究人員估計新葯發布之前將最多需要七年左右時間。


Mechanism-Based Covalent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with Broad Spectrum Influenza Antiviral Activity


Jin-Hyo Kim, Ricardo Resende, Tom Wennekes, Hong-Ming Chen, Nicole Bance, Sabrina Buchini, Andrew G-Watts, Pat Pilling, Victor A- Streltsov, Martin Petric, Richard Liggins, Susan Barrett, Jennifer L-McKimm-Breschkin, Masahiro Niikura, Stephen G-Withers.


Influenza antiviral age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odulating disease severity and in controlling pandemics while vaccines are prepared, but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agents like the commonly used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oseltamivir may limit their future utility. We report here a new class of specific, mechanism-based anti-influenza drugs that function via the formation of a stabilized covalent intermediate in the influenza neuraminidase enzyme, and confirm this mode of action via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These compounds function in cell-based assays and in animal models, with efficacie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neuraminidase inhibitor zanamivir and with broad spectrum activity against drug-resistant strains in vitro. The similarity of their structure to that of the natural substrate and their mechanism-based design make these attractive antiviral candidates.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醫訊 的精彩文章:

肩難產預測及臨床處理
我為什麼拒絕用微信給病人看片子

TAG:掌上醫訊 |

您可能感興趣

Cell:突破性成果!科學家發現能有效抵禦耐藥性細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pseudouridimycin
新突破:中國科學家最新發表五篇Nature、Science和Cell!
Science子刊:突破性成果!科學家開發出能有效治療多種癌症的新型組合性療法
Nat Medicine:突破!科學家發現抵禦癌症的新靶點
Cancer Discov:突破!科學家發現調節抑癌基因p53的新型通路
Cell Rep:突破!鑒別出能有效抵禦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新型治療靶點
Science子刊:糖尿病新突破——多肽免疫療法顯示出巨大前景
連發突破成果!清除「衰老細胞」引Nature、Cell熱議
Science: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流感活病毒疫苗研究取得突破
Nature子刊:免疫療法重大突破,兩種T-cell亞型默契配合,抵抗癌症效果更好
Nature:重大突破!代謝酶ACSS2促進哺乳動物記憶形成
Science Bulletin實現IF突破,國產CNS全面崛起
Cell新突破:不作為葯了!CAR-T療法「這樣用」也能治療癌症
Chemical Review:突破衍射光學極限的AFM-IR技術及應用
Neuro-Oncology Cancer Letters:兒童致命性腦癌研究新突破
MIT Nature Photonics新突破:實現光學深度神經網路系統
新突破:中國科學家連發四篇 Nature 和 Science!
Voxeljet技術新突破:高速燒結工藝HSS,可生產終端用的熱塑性部件
蘋果公司醫療健康領域新突破:欲將Iphone替代病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