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文人相輕」說開去

從「文人相輕」說開去

※閑話


■郁震宏


文人雅士、文人墨客,聽起來似乎比「乞丐」、「土豪」、「暴發戶」高大上一點,好名字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於是有讀了三本書便自命為文人的;也有將「文人」作為尊稱稱呼讀書人的;土豪、暴發戶們的辦公室里除了發財樹,也多有掛著八尺整張的「順風順水」圖的。於是乎「文人」便大行其道起來。此在古人則不然,宋朝人劉摯就說「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人家稱你「文人」也好,自稱「文人」也罷,反正都等於往自己身上潑糞。顧炎武尤其痛恨自稱「文人」的人,他說「一自命為文人,便無足觀」,翻譯成現代文,大約就是「讀了點書就稱自己是文人的人,簡直就是一坨屎」。照古人的意思,倘若你討厭某個人,那麼就送他一頂「文人」帽子吧,他開心,你也開心,兩不相傷!

文人也是人,是人就會生病,「人」字前加了個「文」字,生的毛病就與一般人不一樣,猶如女人會痛經,男人卻不會,這是前面的定語決定的。文人的毛病,古人通過「望聞問切」,早已診斷清楚,一言以蔽之,曰「文人相輕」,也就是說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相輕」的病根,一小半是淘閑氣,他說好的,我便說不好;他說不好的,我偏要說好,只有這樣,方顯得出自己的見識以及夫「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部分則是爭利益,比如土豪請一個畫家到辦公室里欣賞「順風順水」圖,畫家便說:「哦,是他呀!這個畫嘛,怎麼說呢,哎,不說了,不說了。」文人說話就是這樣高明,明明「相輕」,卻不留下把柄,言下之意,你懂的,土豪也懂的!


「文人」儘管「相輕」,但有時候卻也「相親」,「相輕」也好,「相親」也罷,需要看時間、地點、人物,此在中國文人手裡,乃是小兒科。比如家裡藏著張三的字畫,就要「到處逢人說張三」的好;又如李四給他的書寫了個序,也當然要見人就說李四是「國學大師」。當然也有不知好歹,真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不看時間、地點、人物,批評另一個文人的文章,哪怕說得完全準確,卻常會被圍攻,說成是「文人相輕」。這些圍攻的人,大抵就是被批評者的同黨,或者是跟被批評者有著同樣毛病的人,你罵他,不就是罵我嗎?那就先團結起來把批評者罵一通,省得以後被他罵!所以在文人的圈子裡,表面上常常是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理性的聲音比不上橫飛的吐沫,你一批評,就會被貼上「文人相輕」的標籤;你再一辯解,甚至就會被說成是「羨慕嫉妒恨」的小氣鬼了!於是乎在文人圈子裡,骨子裡可以「相輕」,嘴巴上卻要多說人家的好話,如此才能顯示自己儘管是「文人」,卻沒有「文人相輕」的毛病,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利益!


文人相輕,是毛病,有病就得治。所以過去的讀書人常說要以「器識為先」、文藝次之,於是讀了三本書的人便爭做起道學家來。「道學家」,顧名思義,是時時處處講道理的人,這便是「文人相輕」對症的藥方,此則本是一副良方,不過讀書人一哄而上,都爭著去做道學家,希望死了以後入祀孔廟、光宗耀祖蔭及子孫,「道學」也就成了利益場,成了獨木橋,卧榻之餘,豈容他人鼾睡?畢竟孔廟裡的豬頭肉是定量供應的,不是我吃,便是你吃。於是乎道學家也便「相輕」起來,明朝末年的《笑府》里就說:「如今道學家,哪個是和睦的?」嗚呼,道學家最後還是成了文人,中國的正史里常常列著「道學傳」、「儒學傳」,以便把「文苑傳」區別開來,實際上都可以併入到「文苑傳」里去。


文人相輕,說得久了,便常被倒過來說,似乎「相輕」的就一定是文人。其實,中國三百六十行,那一行不「相輕」呢?高大上的「道學家」如此,其他亦然,賣豆腐的看不起賣豆腐的,看風水的看不起看風水的,一小半是淘閑氣,一大半還是利益。文人的毛病,一言以蔽之曰「相輕」;三百六十行,一言以蔽之曰:「其實只有一行,做的都是文人生意。」倘若要說中國的特產是什麼?我以為就是文人!賣豆腐的、看風水的、土豪、暴發戶,其實骨子裡統統都是文人,中國社會的毛病,不,應該說特徵吧,便是文人太多,人太少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天琴」杯大學生戲劇節《石油地質師》獲大獎
十一藝節「群星獎」決賽西安啟動 惠民演出「嘹咋咧」
無時無刻都感覺藍瘦香菇的星座
社區文化節首場海選完美落幕
故意的,明明過得很好還在嘰歪的星座女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從相親鄙視鏈說開去
讀書,從一隻蟋蟀說開去
從蘋果發布會說開去
從「中國式相親鄙視鏈」說開去……
從「打虎捉鼠「說開去
以人民的名義,從「貪」慢說開去
從宮崎駿的復出說開去
從肯德基賣小龍蝦說開去
關於陳道明說開去,我是這麼看的!
從吳昌碩的一方印說開去
談對聯句式,從律詩的四平頭說開去
從足底器官映射說開去
《復聯2》綠巨人開走的飛船終於找到!竟然開去找雷神了
從一張餅圖說開去……
從孝庄下嫁多爾袞說開去——中國文化在清朝的浩劫
為什麼上帝是個程序員——從冪律分布說開去
沒事別想不開去招惹固執的女人
從廣州的寺廟說開去
出軌是一種什麼心理?從王寶強張紀中案例說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