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她深深根植於中國古代社會和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道教關於神仙的信仰是道教最原始,也是貫徹始終的信仰。《三天內解經》中說:「老子主生化,釋迦主死化」,將神仙信仰視為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區別。


道教不是一神教,而是信奉以三清為主神的多神教,道教龐大的神仙團體,構成了道教理想的世界。


神仙信仰既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又是道教的核心內容。道教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是「神」和「仙」,神是指神袛,包括天神,地祇,地府神靈,人體之神,人鬼之神等。其中天神,地祇,陰府神靈,人體之神一類的「神」,是先天存在的真聖,按照《抱撲子》的說法,屬於神異類,「非可學而得。」「仙」指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道教所追求的得道成仙的神仙即此。仙真實際是經過修鍊而成的具有優異功行的傑出人物。「神」和「仙」的含義是不同的。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例外);由人而天的謂仙,神是先天的,而仙則是後天的。

「神」和「仙」在內涵上雖說有所不同,但都屬於道的信仰,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化育天地萬物,那麼對天神,地祇等的信仰當然是屬於道的信仰,並且道教最高神「三清」則直接是道氣所化。仙真是學道,修道而得道成仙的人,自然屬於道的信仰。


道教是個多神信仰的宗教,有著龐大的神團體系。給眾多的神仙下一個統一,確切,全面的定義,無疑是很困難的。但我們可以從道教信仰的各路神仙中,窺探神仙之真諦。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神仙的形象及特性


關於神仙的傳說,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在中土廣泛流傳。《莊子·逍遙遊》中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燕齊海濱一帶,傳說有蓬萊、方丈、流洲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葯,禽獸盡為白色,所居宮闕都用金銀做成。《神仙傳》中也對仙人作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描述:或者聳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者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者化為鳥獸,浮游青雲;或者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氣,辟穀茹芝;或者出入世間而人不識,或者隱其身而莫能見。仙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潛江隱身,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神仙的品位


道教最早經典《太平經》中的神仙體系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將仙人分為三等:「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夭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天隱於》又將仙人分作五類;在人稱人仙,在天稱天仙,在地稱地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稱神仙。《太真科》中又分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靈他、至仙。


神仙統轄的洞天福地

據《雲笈七籤》載:道教有三十六天說(聖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總由三寶君所統。其欲界為「有色有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欲界以上為色界、無色界,「人壽命長」,但未斷生死。四梵天又叫種民天、聖弟子天,「人斷生死,三災之所不能及」。三清境是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道經載: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島,皆人跡所稀絕,為仙人游息之處,有不死之仙草。十洲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鱗洲、聚窟洲。三島即崑崙、方丈、蓬丘。在地上的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統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細說道教「萬法宗壇」的由來
濟源市其他道教宮觀簡介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服用中藥要注意的禁忌
全真道「苦己利人」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正說道教之神仙信仰
道教疏文:給神仙的一封信
周易與道教神仙信仰
道教神仙信仰與古代科技
書聖王羲之的道教信仰
道教的核心信仰
道教的「神」「仙」是什麼?
道教的三官信仰
道教的「觀音」是神仙嗎?
「道」與「貴生」:道教與茶道精神的機緣
道教的神通、修道與沉淪
一口氣讀懂:中國道教的宮觀和神仙!
道教神仙的體系
一口氣讀懂:中國道教的宮觀和神仙
道教神仙 陳摶
道教中的「道」與「醫」
道教信仰與道教修鍊
從民間信仰「白鶴大帝」看仙鶴與道教文化的關係
道教中神與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