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137)


色法之「味」


我們再繼續看色法的第九個內容,叫做「味」,這個味道的味,大家肯定也很熟悉。

我們來看看,祖師們是怎麼解釋的,首先還是看看窺基大師的解釋:


味者,舌之所取,可甞義故。有十二種,謂:苦、酸、甘、辛、醎、淡,可意、不可意、俱相違、俱生、和合、變異也。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普光法師的解釋,基本也差不多,我們也先一起看一看:


為舌所嘗,名之為味;若依雜集論有十二種:謂苦、酢、甘、辛、咸、淡,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違,若俱生,若和合,若變異。


可以看得出來,窺基大師和普光法師的解釋,基本是一樣的,什麼叫「味」呢,就是被舌識所認識的對象,窺基大師說「舌之所取,可嘗義故。」普光法師說「為舌所嘗,名之為味。」這兩個解釋,跟前面的「香」差不多吧?也比較好理解,我們就不細說了。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然後呢,講到「味」的種類了,這個「味」是味道,跟前面的氣味不同,氣味是鼻子認取的對象,這個味道是舌頭認取的對象,氣味是被鼻子聞的,味道是被舌頭嘗的,這是有區別的。但是在這個分類上呢,二者也有相似之處,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分類的情況。


在這裡窺基大師和普光法師都是說,「味」可以分為十二種,普光法師呢交代了一下這個分類的來源,是依據《雜集論》里的說法。那麼這十二種分類呢,前面六種,是列舉了一下我們平常感受到的常見的味道,「苦、酸、甘、辛、醎、淡」,這六種味道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酸甜苦辣咸,外加了一個「淡」,淡嘛,就是口感上沒那麼重。這是前面列舉了六種常見的味道。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那麼後面呢,還有六種,叫做「可意、不可意、俱相違、俱生、和合、變異。」這六個概念是不是也很眼熟?我們前面學「香」的時候剛剛學過,道理是一樣的。

所謂的「可意味」、「不可意味」和「俱相違味」,就是你喜歡的味道,不喜歡的味道,無所謂喜歡還是不喜歡的味道。我們說這個廣東人喜歡吃甜的,四川人喜歡吃辣的,那麼對於很多廣東人來說,甜可能就是「可意味」,辣可能就是「不可意味」,那四川人可能就相反了,覺得這個辣才是「可意味」,甜反而成了「不可意味」,那麼還有的人呢,可能覺得都無所謂,吃啥味道都行,這就是「俱相違味」。這個也是有主觀和客觀的不同角度來說的,前面的內容已經說過了。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後面還有三種呢,一個是「俱生味」,就是某個東西本身就帶有這個味道,比如辣椒的「俱生味」就是辣,白糖的「俱生味」就是甜,鹽的「俱生味」就是咸,醋的「俱生味」就是酸,黃連的「俱生味」就是苦,對吧?這個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還有一個呢,叫「和合味」,就是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發生了物理或者化學的反應了,就產生了新的味道,這個叫和合味,比如醋里加點糖,酸酸甜甜的,跟那個什麼牛奶一樣,是吧?我對吃的東西沒研究,也舉不出太好的例子來,大家很多人自詡為吃貨,這方面可以琢磨琢磨,舉舉例子。


最後一個呢,叫做「變異味」,就是某個東西在慢慢的變化,產生出來的味道,比如西瓜,小的時候沒啥味道,澀澀的,慢慢成熟了,就甜了,而山楂慢慢成熟了就越來越酸了,對不對?再比如這個釀酒,糧食啊什麼的,放在那裡發酵,慢慢的這個辣味就出來了。再比如炒菜,菜炒熟了之後,可能也有新的味道出來了。


這個「味」的分類呢,也是牽扯到一個分類標準的問題,前面那個「香」的內容裡面,我們也說過了,大家還是可以體會體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想做修行人?那先來一場「舌尖上的修行」吧!
九江記者周學軍的海會寺報道是離「廬山真面目」更遠還是更近?
百法略說色法之「香」
《瑜伽師地論》中的善、不善十種業(1)殺 生
《佛陀大傳——你不知道的佛陀故事》撰寫緣起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色法之「香」
百法略說色法之「鼻」
百法略說色法之「耳」
百法略說色法之「觸」
百法略說色法之「身」
百法略說色法之「法處所攝色」(下)
百法略說色法之「法處所攝色」(上)
南傳法相3:概念法和究竟法、色法的種類
漢《乙瑛碑》原色法帖,法度嚴謹
秘境对决蓝色法术卡谆谆教诲详解
二玄社原色法帖
最搶眼球的明黃色法式美甲來襲
《王羲之尺牘集》原色法帖
鉚釘撞色法式美甲,顯白非你莫屬!
四色法式美甲教程 簡約時尚咖
二玄社原色法帖選
秋冬紅色法式新娘美甲圖片 詳細美甲步驟圖解
還在做傳統法式?現在最流行雙色法式!
二玄社原色法帖選13 孟法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