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耳朵:啟動氣血的開關

耳朵:啟動氣血的開關


耳朵:啟動氣血的開關








音樂啟迪靈魂,文章讓靈魂升華,一起來欣賞音樂和文章吧!



耳朵:啟動氣血的開關







耳朵:啟動氣血的開關



中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想要不費力就能達到氣血暢通,那每天拿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揉揉耳朵,拉拉耳朵,就能使人神清氣爽、精神振奮、疲勞消除。


除了手足之外,我們的耳朵上也有不少穴位,每當身體出問題時,耳朵上相應部位就會出現反應點。因此,對耳朵施以柔和的按摩,不僅能防病、保健、美容,而且還可以調氣血。


曾經有一位IT界人士,平時經常加班,每天除了睡覺之外估計都像機器人似的定在電腦跟前,時間一長,再加上平時也不怎麼運動,健康狀況便急速下降。首先是失眠、健忘,還有就是腰背疼痛,最後搞得連正常的工作都不能好好地完成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的人估計也不在少數。後來,這位人士用了一種保健方法,那就是按摩耳朵,因為耳朵在中醫上來講是人體保健的重要部位。我們身體上的許多經絡穴位都跟耳朵有著密切的聯繫。你別看耳朵不大,它可集中了人體的七十多個穴位。


中醫有「耳有宗脈之所聚」的說法,而清代的《雜病源流犀燭》也強調:「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當年,乾隆皇帝的十六字養生歌里就有「耳常彈」這一項。乾隆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食指壓在中指上,然後 輕輕叩擊後腦枕部,每次100次。但是,這個方法只是對防治頭暈和耳鳴有些效果,方法有三步:第一步是揉耳,就是用雙手的掌心輕輕捂住耳廓,順時針、逆時針各揉動36次,感覺到耳朵發熱為止;第二步是鑽耳眼,用兩手的小指分別插入兩側的耳孔,像鑽孔似的來迴轉動36次;第三步是捏耳垂,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反覆揉搓,並輕輕向下拉耳朵各36次。我那位朋友依我的方法堅持了半年之後,再見到這位人士已經是滿面紅光,身體也明顯比以前強健多了。


對耳朵給予一定的按摩,可以刺激耳部的穴位,促使氣血運行。再加上耳部有不少經絡,還可以調動體內的正氣,達到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的目的。如果經常按摩耳朵,能夠消除疲勞,振奮精神,使人耳聰目明,對耳鳴、頭痛、眼花、失眠等有良好的輔療效果;能活躍腎臟內氣,延緩衰老;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


按揉耳朵啟動氣血的開關


鳴天鼓:雙手手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對於耳鳴、眩暈、失眠和頭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掃外耳: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拔雙耳:兩食指伸直,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覆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摩全耳: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覆按摩背面,反覆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摩耳廓:以掌心前後摩擦耳廓正反面10餘次,這樣可以對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經絡、振奮臟腑。然後,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部10餘次,對於緩解上班族常見的頸、肩、腰、腿痛,以及頭痛、頭暈很有效果。


另外,還可以通過對具體部位的按摩,有針對性地預防某些疾病。


如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脹痛感,可防頭痛、頭暈、失眠等腦血管、腦神經病症;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頭痛、頭昏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溝使之生熱,可降血壓、清腦、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壓摩擦生熱,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雙食指指端在兩耳甲腔內沿順時針方向按摩16次,再同樣按摩兩耳甲艇和兩三角窩各16次;以雙食指指端從兩三角窩起沿逆時針方向按摩16次,再同樣按摩兩耳甲艇和兩耳甲腔各16次。此式有溫補氣血、臟腑及健身的效果.


對道醫感興趣的朋友請長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好友!


請關注道醫之家,長安下方二維碼,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道醫告訴你個簡單的除病法——「推腹法」
道醫告訴你腎虛的分類及葯膳食補方
能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五個部位
女人常按這幾個地方,到老都不會發胖!
用它泡水喝 清除一身毒素 還能治胃痛脾虛咽喉腫痛

TAG:道醫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氣血和與做人的關係
白開水裡加點它,男的養精氣,女的補氣血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胃與神關係非常密切
一個瑜伽動作拉伸側面,打開腋窩,暢通氣血!
中醫談痛、麻、酸、脹與氣血的關係
敲膽經:生陽氣、補氣血、扶正氣
艾灸一個穴,讓瘀滯的血重新流動起來!氣血不通就灸它!
多汗補氣,無汗補血,艾灸是氣血的發動機
氣血失和唇先知,看唇色知氣血
多汗補氣,無汗補血 艾灸是氣血的發動機
氣不足血慢動!調理氣血,水中放一勺,常吃疾病繞路跑
迷羅:活氣血、排濕毒、消炎症!什麼動作這麼靈?
中醫的氣血究竟是什麼關係?
氣血堵了,病就來了!扶陽,讓氣血重新流動起來
中醫 | 敲膽經:生陽氣、補氣血、扶正氣
氣血堵了,病就來了!這麼灸,讓氣血重新流動起來
中醫談痛麻酸脹與氣血的關係
腰椎病的根源在「氣血」?
氣虛血虛易生病、氣血雙補是關鍵!5個食療方,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