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專訪中國瓷雕工藝大師連紫華

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專訪中國瓷雕工藝大師連紫華

新華網新加坡10月5日電(謝曉語)展現經典魅力,傳承傳統文化,糅合現代技術,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藝術「走出去」的新思路。近日,由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和德化陶瓷發展委員會共同舉辦的「蓮生妙相」連紫華瓷藝作品展在新加坡展出。瓷雕工藝大師連紫華及其瓷雕力作「如願佛」的首次公開亮相引起了廣泛關注。


「我在創作時會更多思考如何在繼承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如何將傳統手工藝流傳下來的精華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研究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連紫華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說。提到自己的作品「如願佛」,他介紹說,「這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個首創,儘管瓷器從前也有結合彩繪的例子,但是在一尊作品中同時將珠寶鑲嵌、唐卡和陶瓷的燒造三者結合起來,是世界陶瓷史上沒有過的。」

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專訪中國瓷雕工藝大師連紫華


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研究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連紫華與他的瓷雕力作「如願佛」。謝曉語 攝


連紫華詳細介紹了創作過程,他說:「『如願佛』製作中我考慮的是不同手法和材料的應用,比如唐卡和白瓷的結合。當代的工藝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我就去找古法,看古人是如何創造唐卡的。經過兩年多的實驗,2010年底做好了第一尊。後來我又在原造型的基礎上嘗試裝點寶石,有超過5000顆天然寶石用純手工一顆一顆鑲嵌在佛像上。這不僅讓佛像凸顯一種富貴而奢華的美,還是一種大膽的創新。」


提及藝術創作中對佛教題材的偏愛,連紫華表示,除了個人信仰因素,另一方面,藝術品一定要有文化支撐,才能永恆持久。佛教文化本身很博大精深,佛教雕塑又是一種可以直觀表現佛教文化的形式。此外,福建德化的瓷土非常細膩潔白,很適合表現佛學的禪意。

幾十年來,連紫華對瓷雕藝術熱情不減,當被問到對未來的期許時,他說:「古代德化陶瓷遠銷海外,影響到整個東南亞和歐洲,現在很多制瓷業在工藝上都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德化瓷。而中國雕塑中的寫意也是西方所沒有的。」他希望世界上有更多人能知道並關注中國瓷雕藝術。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獨立黨女黨魁就任18天就下台
一天把妹撩到手,哪些星座男在愛情中堪稱「快男」?
三人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拓撲,人類未來定會因它改變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時代是理論創新之本
採茶劇團「火」鄉村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在香港保育中華傳統文化之茂盛森林——專訪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
專訪魏道儒:中國人對佛教文化發展作出了三大貢獻
專訪中國科大熊偉教授:新型質譜技術讓神經化學研究進入單細胞時代
王曙光教授專訪:《中國金融文化的歷史與現狀(上)》
新華社專訪:用美展來表現中國藝術家的世界情懷——中國美協副秘書長陶勤談中國當代美術「走出去」
我崇尚真正的「工匠精神」-專訪中國古核雕藝術博物館
南非國家電視台專訪深大中醫筋膜學研究領軍人物王軍副教授
綠水青山與世界共享——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
專訪:以科學的名義,將中國實驗送往國際空間站-訪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玉林
用「大畫」創造頭戴電視新品類:專訪海鯨科技CEO王集森
《少年錦衣衛》總導演陳柏言專訪:新國風新武俠堅持國產原創
海歸赤子 科技報國——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
專訪《文化苦旅》出版人王國偉:如何拯救中國出版業
專訪:葉俊銘—打造中國本土奢侈品牌(一)
專訪《軒轅劍龍舞雲山》主策劃赫然:用中華文化創造新奇蹟
《少年錦衣衛》陳柏言專訪:新國風新武俠堅持國產原創
蔡英文在專訪中公然改稱「中國大陸」為「中國」
專訪僑辦主任裘援平:心繫中華文化海外弘揚
專訪中國中東歐合作事務特別代表:華僑華人為中企入歐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