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曙光教授專訪:《中國金融文化的歷史與現狀(上)》

王曙光教授專訪:《中國金融文化的歷史與現狀(上)》

中國金融文化的歷史與現狀(上)

——專訪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曙光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持續轉型和隨之而來的經濟金融大變局,已經有很多人認識到,中國人需要自己的金融文化作為指導,尤其需要有著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為根魂的金融哲學和倫理作為支撐,來引領金融企業的實踐。然而,什麼是中國自己的金融文化?什麼是我們獨有的金融哲學和倫理?這些問題還困擾著大家,有待進一步釐清。本刊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了鮮花點綴、充滿活力的古老燕園,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曙光先生進行了專訪。

企業文化:請問王教授,您對金融文化是如何定義的?

王曙光:我認為金融文化包括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顯性的物質層面,主要是一個金融企業展示給外在的形象,包括具體的標識、外觀識別系統等。這是一個可以具體被感知的層面,也是一個初級的、比較低的層面。

第二個層面是行為或者制度文化。一個金融企業在經營運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或者所體現的一整套制度體系,就是它的行為或者制度文化。這種行為有很多,大到經營管理,小到為客戶提供的具體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這樣的制度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銀行的存貸款制度、風險控制制度以及金融業各種不同的制度設計。這個層次比第一個層次要高一些,但是相比第一個層次不是那麼直觀容易展示出來。

第三個層次是金融哲學和倫理層次,也是金融文化的最高層次,是隱性的。剛才提到以上兩種層次的金融文化,其實都根植於這第三個層次中。一個企業的物質文化也好,行為或者制度文化也好,其實都是哲學和倫理文化的體現。只是金融哲學和倫理比較內在化,不容易被認知。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三個層次不是互相隔絕、而是互相融通的一個整體體系。層次上有高低之分,是我們人為的劃分,是為了認知和表達的清楚起見而進行的概念劃分,其實三個層次相互融匯,不可分割,三位一體,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金融文化體系。

說到金融文化的定義,我們可以先來看文化的定義。文化是什麼?胡適先生的定義是:「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對環境的適應方式,是文明社會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費孝通先生的定義是:「廣義的文化泛指人類一切活動及其所創造出的所有事物之總和。」文化,就是衣食住行,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地域的群體生活方式的總和。那麼什麼是金融文化?就是所有金融機構的行為方式的總和。

當然了,不同的金融機構,金融文化是不一樣的。這裡面首先強調的是個性。例如投行的特點,就是要創新,其金融文化主要表現為創新文化。但是商業銀行就不一樣,主要是穩健文化。保險業也是如此,安全文化是第一位的。至於在諮詢行業,包括會計事務所,主要的文化則是誠信文化。這都是個性文化。不同行業的金融機構之間,文化是不能模仿的,更不能照抄。

金融文化有個性,但更強調的是共性。共性就是金融哲學和倫理,那是基本是一致的。

企業文化:請問如何認識和理解您所說的中國金融的哲學和倫理?

王曙光:認識和理解中國金融哲學和倫理,需要把握兩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橫向維度,是平面的,也可以叫作行業維度。金融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在這個行業內,有著銀行、保險、證券、信託、擔保、諮詢、私募等眾多的細分行業,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當然也有共性的一面。

第二個維度是縱向維度,是立體的。也可以叫做歷史和文化維度。例如,中國的銀行業和外國的銀行業是一樣的嗎?中國金融文化尤其是中國金融的哲學和倫理,與法國有何不同?與德國有何不同?與美國有何不同?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人擔任了一個保險公司的董事長,他會認真考慮這兩個維度:從行業維度來說,保險業是怎樣的?別的行業有什麼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從歷史和文化維度來說,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我們自己的歷史積澱是什麼樣的?如何考慮跟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進行融合?這其實是一個本土化、本地化的問題。同樣,一個外國的金融機構進入中國,也會考慮這個現實問題。

企業文化:談論中國金融文化,很多人都率先想到外國的現代金融文化,卻不知道中國人自己的金融文化淵源流長。您能給介紹一下嗎?

王曙光:我個人把中國金融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分為五個歷史階段。

一是從先秦時代到晚清鴉片戰爭以前,是一個漫長的前現代的傳統階段。中國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金融體系,自從唐宋以來更是出現了標誌性的賬局、銀號等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金融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比西方早了上千年。

二是從鴉片戰爭前後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前,是中國近代化金融文化奠基、萌芽、探索的時期。其標誌就是近代以來蔚為大觀的錢莊和票號。票號最早是由雷履泰發明的,他創立了中國最早的日昇昌票號。錢莊則出現更早,在宋代的時候就有了「兌換鋪」、「交引鋪」,明時稱為錢鋪、錢肆,清代叫做錢莊,到了民國時期開始在全國大量興起。票號主要從事異地匯兌的業務,而錢莊則以存貸款為主,是現代銀行的雛形。這一時期,中國近代金融業開始萌芽並奠基,進入了探索階段。

三是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到四十年代末,具體說從1927年一直到1949年,是中國現代金融體系的一個啟蒙和發展時期。這時期最主要的代表就是私營銀行,經歷了從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黃金髮展時期。當時在上海和天津,分別有「南三行」、「北四行」。「南三行」就是浙江興業銀行、浙江實業銀行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合稱。「北四行」就是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和大陸銀行四家的合稱。以「南三行」和「北四行」為主,成立了一南一北兩大銀行業公會,每一家公會都有著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的成員,行業鼎盛,人才輩出,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其中最主要的銀行家有陳光甫,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創始人,剛開始時候只有十萬元資本和七個工作人員,但是以「信用鞏固,聲譽卓著,提倡儉德,服務周到」為特色,尤其專註加強對顧客的服務,在小額存款方面下足了工夫,最終聚少成多,在私人銀行中排到了第一位,陳光甫也成了當時中國首屈一指的銀行家。還有一個是周作民,是金城銀行的創始人。金城銀行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不同,主要股東都是軍閥官僚,走的是上層路線,周作民對國計民生非常關心,大力支持民族化學工業先驅范旭東的永利制鹼廠,傳為佳話。陳光甫和周作民都堪稱那個時代中國銀行家的傑出代表。這一階段現代銀行的蓬勃發展,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的銀行家人才。

隨著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銀行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四是從1949年到1979年,是中國工業化啟動時期,也是計劃經濟背景下中國金融文化的一個嶄新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經歷了公私合營之後,私營銀行已經沒有了,國有銀行也合併成為了一家,就是中國人民銀行。這個階段的銀行業雖然機構單一,但是規模很大,在大一統的環境下,呈現出高度計劃化、集中化的特點。這個階段銀行業對中國初步工業化所作出的貢獻是歷史性的。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第一個五年計劃,都離不開銀行業的大力支持。當時,「統一財經」是由黨中央決定、陳雲同志負責具體實施的,毛澤東主席對陳雲的財經工作倍加讚賞,借用劉備誇獎向寵的說法稱之為「能」。「財經統一」是當時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個時期的金融文化更多體現為國家意志,為國家戰略服務,深深地打上了國家文化的烙印,為後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銀行的金融文化奠定了基礎,影響至今。

五是從1979年以來一直到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深化時期,也是嶄新的金融文化體系全面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並且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富有活力。伴隨著初級工業化的基本完成,金融文化也向著現代金融文化轉型接軌。

這個時期的金融文化,呈現出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國有銀行的金融文化和民營性質的股份制銀行的金融文化,各有特色,又殊途同歸。國有銀行的金融文化承擔著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擔當和民眾福祉的人文關懷。金融關係到國家安全,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已經看得非常清楚。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國家金融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一系列國家戰略,包括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和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以及每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提供了堅定支撐和保障。中國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責任與擔當精神,體現了國有銀行的責任與擔當,已經從企業精神上升為國家精神。民營性質的股份制銀行,以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為例,更多地表現為銀行家精神和銀行家文化。中信銀行深刻地打上了榮毅仁家族的烙印。榮毅仁先生的高尚個人品格,最終轉化成為了中信風格;他個人的家國情懷和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亦成為中信銀行的企業精神。

以上,可以看出在近三千多年的歷史歲月中,中國的金融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品格或者精神,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哲學和倫理。但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金融文化與經濟社會的變遷是密切聯繫的:一方面,金融文化反映了經濟社會的真實發展水平,並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金融文化又被經濟社會的發展所決定,受制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這是一個普遍規律。

(王曙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產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壹道曙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道曙光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學王曙光《傳統鄉村治理的八個機制》

TAG:壹道曙光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楊振寧教授在香港談《中國文化與科學》的問答(04)
夏國忠:信仰、宗教與中國(1)
中國玉文化發展歷程(三)
中國歷史上的文化浩劫——我釋《千字文》
中國文化盛宴刷屏達沃斯,馬雲化身中國文化、中國經濟「首席推銷員」
【學術動態】 國際主流學術與中國歷史現實:中國經濟史理論的創新——李伯重教授在第四屆思勉原創獎頒獎儀式上的演講
郁土:讀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華夏民族傳統文化驚艷世界——絕美的中國符號(二)
域外漢籍中的中國文化
中國的文字文化之一:甲骨文
中國古代的油漆技術和漆器(三)春秋、戰國
阜新任緒民書《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詩》
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五)
《相貓經》,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對聯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
《生化危機》女主首部中國電影殺青,王大陸、許魏洲、張榕容主演《素人特工》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界的當代藝術家馮健安
《華盛頓郵報》刊文:世界不用擔心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