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是「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誰是「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摘要]作為曾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讀書人,王韜的離華赴歐考察,確實象徵著大清帝國文明的沒落。



誰是「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同治六年,是舊曆丁卯年,公元1867年,這是很平凡的一年。但是,這一年卻因兩個讀書人的不同際遇而顯得很不尋常。兩位讀書人一個叫趙烈文,一個叫王韜。他們都是科舉制度的失意者,一個身為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心腹師爺,一個是清朝的通緝犯。與那些金榜題名的進士舉人相比,他們不過是士人群體中的末流。對清王朝來說,他們的存在與否,真的是無足輕重。然而,就是這兩個無足輕重的小秀才,卻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沒落帝國的前途命運。


1867年7月21日,在南京的兩江總督府里,曾國藩與他的師爺趙烈文進行了一番頗有歷史深意的對話。在閑談中,趙烈文對曾國藩說:「清亡不出五十年。」此即歷史上著名的趙烈文預言,又稱「丁卯預言」。如前所言,後來的事實證明了趙烈文的預言是正確的。同樣在1867年底,趙烈文的結拜兄弟王韜乘船離開了香港,前往歐洲參觀西方的新世界。


王韜歸來後,於1874年在香港創辦了第一份由華人創辦的中文報紙——《循環日報》。此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出版時間較長、影響極大的報紙之一,是我國近代第一家提出變法自強的報紙;它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要為振興中華、抵禦外敵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這也是一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


1897年,隱居上海的王韜生命走向了盡頭。在他死前的三年,也就是1894年,他專門約見了去北京向李鴻章上書的孫中山。王韜幫助28歲的孫中山修改了《上李傅相書》,並給在李府中供職的一位朋友寫了一封舉薦信。雖然王韜的名氣沒有後來的革命者那樣大,但通過辦報和翻譯,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近代思想的開拓者與啟蒙者的角色。

1 遊歷歐洲 科舉失意者睜眼看世界


1849年,考舉人不第的蘇州秀才王韜接受了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聘請,到上海墨海書館工作,協助麥都思翻譯《聖經》,1867年王韜到歐洲遊歷時,已經39歲。此行不僅於他本人意義重大,對整個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也影響深遠。雖然在他之前,已有許多中國人出洋考察,最著名的如容閎、黃勝和黃寬等人,他們在西方受過現代教育,但是他們不像王韜那樣飽讀詩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這個意義上,王韜可能是近代史上第一個「既受過中國經典訓練,又在西方度過一段有意義時光的中國學者」。


作為曾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讀書人,王韜的離華赴歐考察,確實象徵著大清帝國文明的沒落。其後,以王韜為代表的一小批清朝士大夫如郭嵩燾、鄭觀應、薛福成等人愈來愈為歐美政治理念所吸引。他們探索西方強大的根本原因,開始拋棄大清帝國的天朝觀念,致力於改造中國文明。


彼時王韜能下決心去歐洲旅行,需要很大的勇氣。要不是他的僱主、香港英華書院的院長理雅各的真誠邀請,他無論如何是不敢貿然赴歐的。理雅各是近代英國著名漢學家,是第一個系統研究、翻譯中國古代經典的人,將《四書》、《五經》等中國主要典籍全部譯成英文,而王韜則是他的得力助手。


王韜是幸運的,當1867年12月15日輪船從香港起航時,他就遇到了兩位能說幾句中文的歐洲人。一個是法國醫生備德,一個是德國船長堅吳。航行途中,這兩位歐洲人對他很照顧,讓王韜頓有他鄉遇故知之感。1868年1月,王韜抵達了歐洲的第一站——法國的馬賽。又從馬賽到巴黎參觀。巴黎巨大的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讓他震撼,也讓他入迷。他所看到的完全是一個新的世界圖景。這個世界留給他的最大印象,除了現代工業文明之外,就是歐洲人民生活空間的公共性和開放性。不過,真正讓王韜神往的還是英國。因為就是這個國家對中國發動戰爭,開闢通商口岸,使得王韜這樣一個科舉失意者在通商口岸找到了立足之地。

2 初涉倫敦 遭圍觀成為「怪物」


哪知來到倫敦之後,王韜發現他竟然成為這座現代城市裡的「怪物」。他在英國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天,王韜來到倫敦的阿伯丁大街時,被一群好奇的倫敦市民和小孩圍觀。圍觀者還比劃著說:「China Lady(中國女士)」,「詹五威孚」(詹五是安徽人,威孚是Wife,即妻子的音譯)。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王韜到英國時,正好有一個安徽華僑詹五也在倫敦。詹五身材高大,人稱「長人」。詹五是帶著妻子到倫敦的。但是,不明真相的倫敦小孩以為拖著長辮子的王韜就是詹五的妻子,所以說:「詹五威孚」。


只要想一下王韜的衣著打扮,再將他的行頭與英國人比較一番,就知道他成為「怪物」的原因了。當時的英國人都是短裝打扮,男士們西裝革履。而王韜呢,則是身穿長衫,腦後還拖著一個長長的辮子!王韜長期充當外國傳教士的助手,還是能聽懂英文的。因此,當他聽到倫敦市民說他是「中國女士」和「詹五妻子」時,他並不感到惱怒,只是哈哈一笑說:「余本一雄奇男子,今遇不識者,竟欲雌之矣」。倫敦小孩不辨雌雄,王韜雖不以為忤,卻引發了他對自身坎坷命運的感嘆。他說,「忝此鬚眉,蒙以巾幗,擲身滄波,托足異國,不為雄飛,甘為雌伏,聽此童言,詎非終身制讖語哉!」


明明是豪氣干雲的好男兒,如今卻成為托足異域的巾幗雌伏,這正是1868年王韜在歐洲參觀的內心寫照。在這個孤獨的寫照下,映射的是王韜作為晚清帝國時期一個文化雙面人的悲劇。王韜的一生,正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一生。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新聞網 對歡心英語的報道!
中國商務新聞網 對歡心英語的報道!
為什麼國外媒體熱衷於報道中國的負面新聞?
大牌《金融時報》是如何做新聞的?英國媒體實戰訓練營報名中
國際新聞早報
中國第一部新聞法:《大清報律》
《倫敦新聞畫報》:近代中國的反光鏡
金吉鳥周報,新聞早知道
《僑報》小記者團走進中國外交部,「提問」新聞發言人
沒有新聞的報紙
國際頂尖《自然》新聞報道韓春雨工作之爭
大千世界:新聞報道該怎麼看?
傳媒觀察:韓國今日主要報紙頭條新聞聚焦「文在寅徹查撒錢晚餐」
傳媒觀察:今天出版的韓國主要報紙頭條新聞里有亮點
我的父親張聞天:曾被遮蔽的總書記|首發《中國新聞周刊》
《恆大報》突然火了!大企業內刊該如何報道涉政務新聞?
新京報一線記者講述:那些新聞背後的故事
中國海軍一條消息引起世界媒體的關註:新聞報道鋪天蓋地
美國ABC新聞報道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