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從女真文字發明的歷程來看,在女真入主中原之前,已經或多或少收到漢民族的影響了。而女真入主中原之後,這種漢化進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猛安謀克在長城以南各路的人口約360萬,如此數量龐大的女真人移居漢地,為女真漢化提供了機緣。

起初,女真人兼有漁獵、農耕和畜牧三種形態,但遷徙中原後逐漸以農耕為主,更接近於漢民族的農業定居生活方式。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其實,為補充因戰爭而迅速減少的勞動力,加速後方經濟發展,在大批女真人南遷中原之前,中原漢族人口也成批或分散地被強迫北遷到女真「金源」故地( 金源一詞出自《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國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金源故地即今黑龍江阿城),即所謂「實內地」。如,天輔六年(1122年),「既定山西諸州,以上京為內地,則移其民而實之。」翌年,「取燕京路,二月盡徙六州民族富強工技之民於內地。」同年四月,又將燕京豪族工匠,由松亭關徙之內地。天會五年(1127年), 「華人男女,驅而北者,無慮十餘萬」。遷居東北後,這些漢人「盡沒為奴婢,使供作務」,久而久之,也融合到女真人當中,而他們的先進文化技術也影響了當地的女真等各少數民族。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遼代,漢化色彩並不明顯,這主要是因為堅持施行二元政治。金初雖然也摹仿遼實行北南面官制,但也同時奉行兩套體制。遷徙後,金的政治體制實行漢制的一元化。金熙宗可謂金朝第一代被漢化的女真統治階層。天會末年至皇統初年(1135到1141年左右)的八九年間,為金熙宗改制時期。除猛安謀克制度以外,熙宗改革的內容涉及中央職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勛爵制度、禮制、儀制、服制、曆法、宗廟制度等,而女真舊制大多被廢,故宋人稱金朝:「政教號令,一切不異於中國。」這是金朝全盤漢化的重要一步。

熙宗改制以後,金朝開始出現政治重心南移傾向。皇統二年(1142年),金已佔據大半個中國,開始考慮遷都中原。至海陵王完顏亮時代,金就已確立漢地本位。這主要表現在他遷都中原的堅決態度上。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 「詔遷都燕京」; 貞元元年(1153年)三月,正式移都燕京,改稱中都。海陵王確立的漢地本位政策為後來的滿清統治者所詆毀,他們稱,熙宗和海陵王「循漢人之俗」、「盡失其淳樸素風」,這也正是二人心向文明、決意漢化的旁證。

金朝諸位帝王中,自熙宗以下都有極高的漢文化素養。熙宗自幼「喜文辭,……所與游處盡文墨之士。」「自為童時聰悟,適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韓昉及中國儒士教之。後能賦詩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棊象戲,盡失女真故態矣。視開國舊臣則曰『無知夷狄』,及舊臣視之,則曰『宛然一漢戶少年子也』 (參見《大金國志》。」

海陵王完顏亮也是如此。他自幼「好讀書,學弈、象戲、點茶,延接儒生,談論有成人器。……嗜習經史,一閱終身不復忘,見江南衣冠文物朝儀位著而慕之。」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金朝中期,女真統治者漢化程度日益加深,顯宗和章宗最具代表性。顯宗允恭醉心於儒學,在做皇太子時,便「專心學問,與諸儒臣講義於承華殿。燕閑觀書,乙夜忘倦,翼日輒以疑字付儒臣校正」。而章宗自幼漢學根柢深厚。金人稱其「天資聰悟,詩詞多有可稱者。」「崇尚儒雅,故一時名士輩出。」章宗偏好瘦金體,其筆跡酷似宋徽宗趙佶,以致後人在評判兩人書法時難分彼此。有學者認為章宗在金朝歷代皇帝中漢學修養最高,甚至不遜於漢族皇帝。而元人的評價也很有說服力,謂「帝王知音者五人:唐玄宗、後唐庄宗、南唐後主、宋徽宗、金章宗。」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金章宗登基前的金國疆域

對於普通女真人來說,其「漢化」主要表現在衣食住行上。金朝中期以後,女真人改漢姓、著漢服,行漢禮的現象非常普遍。

據考證,女真人共有五十九姓改漢姓氏,如改完顏為王、改烏古論為李、改徒單為杜。同時,也紛紛取漢名,如阿骨打漢名為旻,金熙宗合剌漢名為亶,粘罕又名宗翰。至金中期很多女真人甚至只有漢名,如世宗諸子。金後期,一些女真大夫還為自己取字、號。如豫王永成便自號「樂善居士」。

女真人的服飾多為「布衣好白,衣短而左衽」,遷居中原後,他們紛紛穿上漢服。「自滅遼侵宋,漸有文飾,或裹逍遙巾,或裹頭巾,隨其所好。」而熙宗也帶頭穿「儒服」。

此後,女真人漢化之風越刮越猛,最後,他們的紀年、起居、飲食、禮儀、節慶、婚喪等風俗習慣也與漢民族毫無二致。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女真皇帝的年號等紀年習慣自阿骨打時期就開始了。自打下江山後,皇帝們也開始效仿漢家天子,建起了豪華的宮殿。如,金太宗在上京會寧府建乾元殿,海陵王南遷後在中都和開封大修皇宮,其奢華程度甚至超過宋廷。

接著,女真人的飲食習慣也迅速漢化。起初,女真人「以糜為酒,以豆為漿,以半生米為飯,潰以生狗血及蔥韭之屬,和而食之」,「食器無瓠陶,無碗筋,皆以木為盤。……以長柄小木勺子數柄,四環共食」。立國以後,上層統治集團首先改變飲食風俗。宋使許亢宗在其《奉使行程錄》中,便記載了在咸州見到的一次女真人宴會:「赴州宅,樂作,酒九行,食品雜進名曰茶飲」。不僅中原地區的女真人如此,就連女真故地會寧地區女真人的飲食也已經漢化。1173年,金世宗曾說:「會寧乃國家興王之地,……女真人寢忘舊風,……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女真人的禮儀是「拱手退身喏,跪右膝,拱手搖肘為拜」,此後全部改為漢族禮節。而喪禮上原有「送血淚」和「燒飯」的風俗。所謂「送血淚」,是「以刀剺額,血淚交下,謂之送血淚」;而「燒飯」即「祀祭飲食之物盡焚之」。此後,這個風俗也逐漸被女真人拋棄。此外,女真人與漢人通婚也司空見慣。

女真漢化最顯著的特徵便是本民族語言的消失。至金世宗時,女真人大多隻說漢語,而本民族語言消失殆盡。大定十六年,「上(世宗)顧謂皇太子曰:『……至於汝輩,文字、語言或不通曉,是忘本也」。大定十四年,金皇帝規定,「應衛士有不嫻於女直語者,並勒習學,仍自後不得漢語」。大定二十五年,完顏憬進封原王,「入以國語謝,世宗喜,且為之感動,謂宰臣日:朕嘗命諸王習本朝語,惟原王語甚習」。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女真進士科是從金世宗時代才開始醞釀和準備的,主要內容是設立學校和編譯應試教材。金代的學校分中央和府州兩級。在中央,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設立國子監,招生對象是女真皇親貴族即漢人高官子弟。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設立太學。最初生員僅160人左右,其後逐漸增加到400人或更多。地方上,在府州設立學校,部分望縣也設立縣學。府學興辦也始於大定十六年,全國共設立十七處,招生對象為「嘗與廷試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親並得解舉人」,招生總數達1000人。而州學的招生對象為「曾任隨朝六品官之兄弟子孫」以及曾經府推薦的「余官之兄弟子孫」。章宗繼位後,進一步擴大了學校規模,增府學七處,節鎮、防禦州學60處,新增學生1800人。

起初,在太學和地方兩級學校中,女真族和漢族子弟同在一處學習,大定十三年(1173年)設立女真國子學後,女真宗室及貴族子弟便單獨學習。大定二十八年又設女真太學,之後諸路也單設女真府學、州學,全國共有22處。至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全國女真族在讀學生達2000人以上。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金代策論考試書目為儒家經典文獻,包括四書五經、正史及部分子部典籍、文學典籍等。因當時科舉考試必須用女真大、小字,藉此傳承女真文化,所以這些書目都事先被翻譯成 女真文。金代科舉考試始於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但當時沒有女真人參加。為女真人單獨設立的科舉考試始於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年),大定十三年正式進行,100名學生在中京(今北京)憫忠寺參加會考,首次錄取了27位進士,他們都被委以各路學官之職。此後確定每三年進行一次策論考試,又逐漸增加了詩、論等考試內容(如金章宗時期甚至增加了騎射科目,但由於沒有實際效用,泰和七年被廢止),命題範圍也逐步進行調整。自衛紹王之後,策論考試日趨衰落,科舉取士數量銳減。天興元年(1232年),金代科舉走入窮途末路。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儘管自己醉心於漢文化,但見到女真漢化趨勢日益明顯,使世宗和章宗深感不安。為遏止這種勢頭,他們曾下發各種禁令。大定十三年、二十七年,金世宗兩度下令,禁止女真人改易或改稱漢姓,「犯者抵罪」。《金史?輿服志》載:「初,女真人不得改為漢姓及學南人裝束,違者杖八十,編為永制」。明昌二年,又「制諸女真人不得以姓氏譯為漢字姓」。泰和七年,「敕女直人不得改為漢姓」。甚至女真統治者還想讓漢人女真化,「習女真語」、「禁民漢服,削髮不如式者死」。《中興小紀?卷七》

同時,自上而下,女真人還發起了「女真文化復興運動「,包括恢復女真人的尚武精神、創立女真進士科等。如,世宗常在宮中或野外圍獵擊毬,而章宗在明昌初設置諸路提刑司(後改稱按察司),都是為了加強武備。但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在中原豐富的物質文明基礎上,作為征服者的女真人不可能還保有「俗勇悍,喜戰鬥,耐饑渴苦辛,騎上下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精騎射,每見巧獸之蹤,能躡而摧之」傳統風俗。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到了金代中葉,女真人漢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全盤漢化之勢再難逆轉。六百年後,女真人後裔所建的清王朝也面臨與金世宗和金章宗相類的處境。清軍入關前,皇太極便已意識到本民族有被漢化的傾向。而自乾隆以後,為阻止漢化趨勢,他們曾發起「騎射國語」運動,但事後證明都是徒勞。

其實,漢文化在東亞範圍位於絕對領先地位,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穩固統治,不可能不沿用漢民族的現有文化和政治體系。因此漢化是大勢所趨,也無法避免。比如南北朝時期,鮮卑的北魏經過「漢化」變得更為強大,而拒絕「漢化」的羯胡滅亡的更快。

其實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因為本身文化上的落後,而進行的文化學習與進步,與其說是漢化,不如說是「文明化」。比如蒙古人西征後也被當地文明所同化。

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失去了戰鬥力是因為漢化?

至於所謂「漢化讓少數民族征服者腐化墮落」也是無稽之談。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由驍勇果敢的征服者成為剝削漢族佃農的寄生和食利階層,自然不可能還保有原來的戰鬥力。如金世宗年間就有南路女直戶由漢戶租佃田土,自己「不習騎射,不任軍旅。」(《金史?列傳二十六》)而這跟漢化沒有絲毫關係。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長按左邊字母複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信佛的不吃肉、忌葷腥?那是中國皇帝在瞎搞
中國空軍傘兵刀:刀刃不反光、能做成長矛
劉邦真小人,小在哪?隱蔽戰線玩得好
倭寇剋星朱紈:剛痛擊完葡萄牙人就慘遭構陷而死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女真人發動戰爭最根本的原因
真正讓女真人走向強大的,不是完顏阿骨打,而是他
女真人如何為自己的親友舉行血腥葬禮?
八旗——從女真人最英勇的戰士演變為滿清的遺老遺少,還剩下什麼
一個漢人,在女真人的朝廷里做到公爵,靠的竟然是曹操的本領!
擅長騎射的女真人為何會缺戰馬?
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最後去哪了?他們和滿族又是什麼關係?
滿萬不可敵的女真人最後去哪了,他們和滿族又是什麼關係?
要的是馬,宋人卻將騾子送去濫竽充數,女真人眼瞎啊?
女真人的血腥葬禮,以刀割面,明末的漢族人聽聽都害怕了
毛文龍在女真人後方騷擾,對袁崇煥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要殺他?
可以說在強大文化面前,女真人最終自行放棄了自己的文字!
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為什麼滅亡,元世祖忽必烈這樣認為
身為皇后她屢受委屈,二廢二立,卻幸運的逃過了女真人的擄掠侮辱
女真人接受漢族的尊卑觀念之前,生活有多原始?
這個大臣向宋微宗行賄,居然滅亡了大遼國,崛起了女真人
都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這個女真人吃宋人、喝宋人的,卻不忘反戈一擊
美女真人示範頸椎操,快救救你的脖子吧!
魯智深最服他,女真人畏之如虎,且看他如何對付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