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美人魚:她們是一群為生活下海打撈海產品的70歲老奶奶
在韓國,深海潛水打撈牡蠣、海參、鮑魚、海膽、魷魚等海產品的職業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
最初,這是一個以男性為主的職業。
然而到了18世紀,由於政府重男輕女的稅收政策,漸漸地女性成為這個職業的主導,大家都叫著她們「海女(Haenyo)」。
不少女性靠著這個工作取代了丈夫稱為家裡的頂樑柱,男人在家帶孩子,女人外出打撈賺錢。

如今的「海女」們的平均年齡已經到達70歲,有人說,她們會是最後一代海的媽媽。

島上年輕一代的女性都早早離開,尋求更現代的教育和職業。這裡的人口大部分減少,老一代的海女們已經沒有機會選擇、培訓他們的繼承者。

海女們的工作很不容易,韓國攝影師Mijoo Kim曾設想跟隨她們下海拍攝,但是水下情況複雜。
她們會快速在海下的岩石縫裡找到海膽撿拾起來。
「海女們像小美人魚一樣快速靈活,一般人根本追不上。」攝影師這樣形容。

她們在島上有個簡易的工作室,每天早上來到這裡,換好衣服拿上工具便出發。

她們沿著海岸走,根據海水的情況決定從哪裡下潛。

潛水對於平均年齡70多歲的老太太們來說,已經是最佳技能。
他們手腕上都拴著一個鐵鏟,看到礁石上的獵物就會撬下來。

她們不帶任何氧氣呼吸裝置,一個猛子扎進海面下20米處打撈海產品,每次長達2分鐘,每次打撈作業持續進行5小時。
類似海膽的水產在冬天肉質最肥厚,所以海女們還要抵抗冰冷的海水。



海女們打撈上來的海鮮會送出海島,賺來的錢稱為她們供給家庭和孩子上學的支出。


不過,海女的工作危險度很高,喪失姐妹的事情是有發生。有人形容她們在工作的時候「頭頂棺材蓋」。
海女的職業人數慢慢減少,可能最終稱為韓國歷史上的古老職業。為了紀念這個文化,韓國在濟州海建立了海女博物館,將她們的生活工作等照片展出。


「海女」在韓國還有個好聽的解釋,這些高齡的奶奶們被稱為現實的美人魚。
攝影師Mijoo Kim說,在早些時候,海女的工作並不被人們重視,其實這些在海里工作的女人們並不脆弱,她們只不過也和我們一樣,在努力生活。



TAG: |
※生活在歐洲海邊的他們,靠這個海產品養活了三代人
※這種美味的海產品是補腎的佳品,來一盤便能一戰到天明
※這個海產品又香又鮮,老人和孩子一定要多吃點補充鈣質!
※桐照村碼頭上的海鮮早市,每天都是熙熙攘攘,他們只為買到最新鮮、美味的海產品
※來自海洋對人類的回饋,這些海產品用好,助你一生不得癌
※我縣海產品在2017漁博會上受青睞
※今年前4月美國海產品出口數量及收益均減少
※這種叫做「踏槽」的工具你認識嗎?漁民是用它來捕捉海產品的
※女人腎好皮膚靚!這3種海產品補腎效果最好,你吃過沒有?
※農村人太窮?沒錢買其他東西吃,那就只能天天吃這個天然的海產品
※這些海產品是補腎能手,男人吃「陽氣」滿滿!
※漳州已有36人食用貝類海產品中毒!購買、食用海鮮注意這6點!
※它是抗癌海產品 補鈣的最好食品 人們卻只知道它補腎壯陽
※聽說這種海產品可以減肥?
※都說這裡海產品最便宜,真的是,有些比二線城市價都低!
※山東威海水產品市場:休漁期「滿月」 海產品市場波瀾不驚
※濟州島「海女」:瀕臨消失的海產品採集師
※2016-2017財年印度海產品出口量超過100萬噸
※孕期海產品怎麼吃胎兒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