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來吧!讓運動取代飯局 這是溝通感情的重要渠道

來吧!讓運動取代飯局 這是溝通感情的重要渠道

原標題:來吧,讓運動取代飯局(科學健身)

來吧!讓運動取代飯局 這是溝通感情的重要渠道


謝敏豪,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體育醫院)所長、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亞奧理事會醫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常委。


開欄的話:美國著名運動生理學家貝利曾說:「如果誰能把運動裝進膠囊,我相信它一定是世界上賣得最好的葯。」如今,全民健身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在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中同樣處於重要位置。但現實生活中,沒有運動習慣或運動不科學的大有人在。為此,《生命時報》聯合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推出「科學健身」欄目,為您系統、科學地介紹健身知識。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百分比為33.9%,這是我國目前這方面的最新數據。近日,就如何推動全民健身這一話題,本報專訪了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體育大學原副校長謝敏豪。


我國經常鍛煉的人數比例不到澳大利亞一半

《生命時報》:與外國相比,我國全民健身情況如何?


謝敏豪:與2007年相比,2014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百分比增加了5.7%,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運動了。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國全民健身的參與程度遠遠不夠。在歐洲,約有60%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澳大利亞則高達80%左右,是我國的兩倍多。


《生命時報》:導致很多人不愛運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謝敏豪:第一,青少年體育教育被弱化。我國自古就有重文輕武的傳統,推崇「學而優則仕」,人們往往更注重文化教育。我們學校的體育課常常被忽視,這不僅沒有充分發揮出運動促進健康的作用,更沒能幫孩子在最合適的時候學到實用的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等到孩子成年,既沒有興趣運動,也不知道如何運動。


第二,自覺鍛煉的意識不夠。通常,兩個中國人見面,為了加深印象、增進友誼,首先會想著怎麼聚一聚、吃一頓;兩個德國人見了面,為增進友誼,常會商量著怎麼一起去運動。這比中國的「飯桌文化」更健康。

第三,缺少以家庭為單位的體育活動。我國父母常帶孩子出去玩,但以看風景、拍照片、吃飯等為主,比較少將運動作為「玩」的一種形式堅持下來。在國外,一家人參與體育活動很常見,不少球迷的座位都是世襲的。


第四,鍛煉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運動場館相對不足,或者場館就在家附近,卻不知如何利用。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在馬路上跑步,在路邊跳廣場舞。


《生命時報》:如何才能讓更多人愛上運動?


謝敏豪:我認為,從孩子抓起、加強體育教育是根本。體育課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用來教孩子運動和學習運動技能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愛上運動。當然,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孩子把運動作為玩的重要方式,在該玩的年齡玩起來。


此外,我們要思考如何促進運動場館的建設和開放,讓百姓有效利用場館,甚至讓廣場舞變為「體育館舞」。大家也要加強運動意識,讓運動取代「飯局」,成為家庭、朋友、同事溝通感情的渠道,這點非常重要。

效果是最好的激勵


《生命時報》:運動不足會給健康帶來哪些損害?


謝敏豪: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素,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僅次於高血壓、吸煙及高血糖,還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與長期不運動有關!


《生命時報》:運動會給健康帶來哪些好處?

謝敏豪: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是英國倫敦巴士司機與售票員心臟病風險研究。研究發現,與一直坐在方向盤前的司機相比,雙層巴士上經常活動的售票員患冠心病的風險低很多。國際多個權威機構的研究證實,運動至少能減少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症等25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風險,還是這些疾病非常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比如,運動可使冠心病和中風風險減少35%,使直腸癌、乳腺癌等減少20%~40%,骨質疏鬆減少83%。當然,大家也不要以為運動是萬能的,有疾病還是要遵醫囑治療。


《生命時報》:很多人知道運動好但堅持不了,對此您有什麼建議?


謝敏豪:關鍵是要讓大家及時感受到運動帶來的甜頭,比如,要敏銳地察覺自己的身體,運動後精神是不是更好,腰背酸痛有沒有減輕,吃飯是否更香等等。還可以通過智能穿戴、體檢、家用測量儀等獲得具體數據,看到朝好的方向發展時,人就更有毅力。此外,運動時找個伴,或多參加團體活動,大家相互感染和督促,也會更有動力。


建議打造全民健身節


《生命時報》:普通百姓的運動風險主要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謝敏豪:簡單來說,就是「傷」和「病」,輕者損傷身體,比如走路姿勢不當會崴腳,爬山過多會使膝關節磨損等;嚴重者會使身體發生疾病,甚至造成運動猝死。


預防方面,做好評估,控制好運動量最重要。大家可以通過計算最大心率的方法來調整,即:220-年齡。一般情況下,超過這一數值,就表明運動量超過了身體承受的範圍,應謹慎選擇。在進行馬拉松、長距離徒步等大負荷運動前,一定要檢查身體,充分評估自己承受負荷的能力,排除健康風險,千萬不要逞能。日常生活中,以預防疾病為目的的運動,建議一周保證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即可。


《生命時報》:全民健身戰略如何更能落到實處?


謝敏豪:在全民健身領域,國家投入不少,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全民健身更「接地氣」。其實,我們身邊不乏值得借鑒的例子。今年「十一」長假,近6億人出行,旅遊消費超4500億,只因為國家給了兩個政策:7天的假期和免收高速公路費。假如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當天,也允許一些政策先試起來,比如:免費開放體育場館,請體育明星跟老百姓一起打球、運動等,甚至將「全民健身日」打造成全民的「體育節」,放個3天小長假,肯定會吸引更多的人、更多家庭參與運動。


總的來說,只要不斷從研究和滿足全民健身的大眾需求出發,一定會收到越來越好的效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日報 的精彩文章:

英國前首相布朗談美國加息:希望匯率穩定
創新改變生活的「新時代織娘」
在美國做生意違法很可能傾家蕩產
今天我們為何需要雜文?
邂逅滅絕渡渡鳥!上海自然博物館引進英國重磅巡展今開放

TAG:解放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飯局上你不能不知道的這些細節,職場小白快來看看!
歷史上那些坑死人不償命的飯局!最貴的飯局你又知道是那一個嗎?
現如今,你厭倦什麼樣的飯局話題?要麼庸俗,要麼無解
飯局潛台詞,你不懂要吃虧!
春節飯局上這樣擋酒,只要幾十秒,太好用了!
一桌沒有姑娘的飯局不叫吃飯?吃的是菜,恥的是你!
馬東的「飯局狼人殺」來了,但它可能並不是一款遊戲產品
小伙飯局上做件事,結果吐出了半身的血!你也經常做!
飯局潛台詞,你不懂要吃虧
神馬?不喝酒?那你來飯局幹什麼來了?
飯局技巧來襲:想要減肥的朋友們面對應酬怎麼辦呢?看過來!
想要認識清朝,就從飯局上看,一眼就能懂當時的社會
藝人李彩樺接飯局?李媽媽霸氣回應:吃飯沒有問題,不過要加錢!
約飯也能載入歷史?歷史上的這幾場飯局你不可不知!
飯局是使人肥胖的一個手段,這時候飲食就要注意了
在飯局酒桌上領導總是不待見你?你需要這3招!
飯局偷拍,真他瑪太不要臉了!
飯局應酬躲不掉,你能用得上這份喝酒說明書
你是否也討厭在飯局上有人不斷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