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紀錄片《公寓》概念海報

為了遺忘而記憶


文|劉芳


(財新記者)


升起厚厚的百葉窗,陽光照進公寓里,照亮了牆上那張年輕的肖像。

「這是我的外婆格爾達。一個月前,她去世了。自那之後,房間原封不動。現在我們遇到的難題是,要決定扔掉什麼,留下什麼。」


以色列紀錄片《公寓》(The Flat)如此開端。一大家人來到外祖母住了70年的公寓,才發現許多此前完全不知其存在的物品:足足鋪滿一床的女士手套,從地板堆到房頂的旅行箱,幾乎所有寫著字的紙片——信箋、字條、明信片、銀行賬單??


以及,上世紀30年代的一張納粹報紙,上面刊登著納粹分子第一次來巴勒斯坦的遊記。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公寓》劇照


為什麼身為猶太人的外祖父母會保存納粹報紙?格爾達的外孫、電影導演亞儂?戈德菲格爾(Arnon Goldfinger)產生好奇,由此意外發現了家族背後一段不可想像的歷史。


《公寓》歷時五年製作完成,於2011年在以色列上映,在特拉維夫一家影院連續放映17個月。影評人Avner Shavit認為,這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好的紀錄片之一」。特拉維夫的Time Out雜誌連續49周將它放在推薦榜單上,標為「不可錯過」。該片又相繼在德國、美國、匈牙利院線公映,並斬獲多個國際獎項——耶路撒冷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導演獎、巴伐利亞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紐西蘭國際紀錄片節評審特別獎、德國藝術影院協會獎德國院線最佳紀錄片、波蘭猶太主題電影節金鳳凰獎,等等,不一而足。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導演亞儂?戈德菲格爾


2016年11月13日,亞儂?戈德菲格爾攜這部作品第一次來到中國,作為第五屆idocs國際紀錄片論壇的展映片目,在北京電影學院放映。850座的影廳全部坐滿,97分鐘放映結束,掌聲經久不息。


難以置信的發現


觀看《公寓》像是坐上一輛不斷爬升、墜下的過山車,幾乎每時每刻都要驚呼。你以為面前已是最高點了,誰知還有更高更刺激的彎道等在後面。

影片開始,亞儂幾乎與觀眾一樣一無所知。他惟一知道的是,外祖父母都是出生在柏林的猶太人,外祖父做過柏林交通法庭的法官。兩人在上世紀30年代來到以色列,在德國大規模反猶之前。


「童年時候,每次從特拉維夫市中心出發,穿過幾條大街去外婆家,就發現自己到了柏林。」亞儂回憶說,外婆的公寓在一幢包豪斯風格的建築里,內部裝飾幾乎都是歐洲風格,書架上放的都是德文書。他們在家裡不說希伯來語,只用德語交流。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公寓》劇照亞儂帶上母親踏上尋訪旅程


從小他就知道自己成長的家庭與德國有種種關聯,但他從來都以為,自己家與大屠殺毫無關係。直到這次拍攝開始。


在亞儂發現的納粹報紙上,赫然寫著外祖父母的名字:庫爾特?圖赫勒和格爾達?圖赫勒。他們居然是那個納粹分子的旅伴,兩對夫婦共同旅行一個多月,友情甚篤。


這個納粹又是誰?亞儂去查這個以前從沒聽說過的名字,馮?米爾德斯坦(Leopold von Mildenstein),發現他不是普通的黨衛軍人,他在戈培爾的宣傳部任要職,他還是阿道夫?艾希曼的前任!而艾希曼,猶太滅絕方案的主要負責人,1961年正是在耶路撒冷接受審判,是以色列建國以來惟一被判處死刑的人。亞儂找到艾希曼當年的公審錄像和供詞記錄,發現他在供詞中,不斷援引他前任的觀點為自己辯護??只是那時,這個名字對亞儂來說毫無意義。


如果猶太人與納粹的友誼發生在戰前,似乎還可以理解。但那些保存完好的信函和面含微笑的照片顯示,戰後,因戰爭而失聯的兩家人又恢復了通信,亞儂的外祖父母還去德國探望了他們。


「這在以色列,在德國,都是難以想像的。在遭遇了大屠殺之後,怎麼還會有猶太人與德國納粹做朋友?」2016年11月14日下午,亞儂在idocs的大師班工作坊中說。


尤其,彼時他才發現,他的曾外祖母,格爾達的母親,當時因不肯一起離開德國,後來就死在了集中營。外祖父母曾因此多次向米爾德斯坦寫信求助,但石沉大海。縱使如此,他們還是在戰後與其修好,鴻雁往來,聚餐歡笑。


為什麼會是這樣?又為什麼,在整個成長過程中,自己從來不知道這些故事?為什麼從沒有人告訴他,他也從沒想過要問問題?

紀錄片《公寓》:為了遺忘而記憶



《公寓》海報


《公寓》試圖對這些疑問作出回答。它講述的不僅僅是家族故事,或對歷史真相的追求,更包含許多複雜命題的探討:猶太人的身份歸屬,以色列人與德國人戰後的複雜關係,大屠殺倖存者第二代、第三代的歷史記憶,沉默與否認的心理機制,直面現實與道德困境的勇氣和抉擇??


難得的是,它還保持著結構的精巧與吸引力。就像以色列資深影評人Dan Fainnarud的評論所說,「它解決了重量級的問題,而沒有放棄最初單純、謙虛的親密語氣。」


以下為內容節選


道德困境日夜難眠


……


在影片快結尾處,亞儂把這張檔案的複印件拿到艾達面前,她神情複雜,一時不知說什麼好:「我一下子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了。當你發現自己的家人做過這樣的事??」


曾有觀眾對亞儂的做法表示憤怒,為什麼一定要揪住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不放,一定要對她說她父親是個罪人?


……


從共謀性沉默中蘇醒


……


為什麼一直沉默,一直漠不關心?母親的解釋是,他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里,人人都知道「過去」——戰爭、大屠殺、集中營——是一個不可提及的話題。就像某種無言的禁忌,小孩子們知道不可以問,大人更不會主動講。而且,「知道了又怎麼樣呢?我不關心過去發生了什麼,重要的是現在,是未來。」


……


兩位以色列導演都提到戰後第二代的心理,沒人希望重提戰爭瘡痍,只希望它早點過去。尤其在以色列,剛剛有600萬猶太人死於屠殺,而戰後三年,1948年,猶太人奇蹟般地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人們需要的是新的活力,向前再向前。要到戰後第三代、第四代,才會有人像亞儂這樣,回頭尋根,關切家族歷史,而這任務如此迫切,因為再往後,就沒有親歷者了。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徐志摩:畢生行徑均是詩
《重回自由》:法國少女如何一步步奔向伊斯蘭國?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今村昌平文集近日出版
我的老師、親愛的朋友米爾頓?弗里德曼
於曉丹:里昂,再見!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紀錄片《二十二》她們不能被歷史遺忘!
52集紀錄片《關中記憶》今日舉行首映發布會 探索老陝記憶
我憤怒了,央視紀錄片《鏡子》!
大型紀錄片《長征》片花曝光:《檔案》再次出發!
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
王羲之紀錄片,書法人必看!
紀錄片:《宣化上人的一生》
被印度禁封的紀錄片
哈登首部中文紀錄片 《一步登天》
道教題材紀錄片《道承》
紀錄片《嘿!小面2》來了 深挖人文精神
紀錄片《一帶一路》:紀錄行走故事,傳播共享聲音
歷史紀錄片《河西走廊》
回顧昨日的《中國天文》紀錄片分享會
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懺悔了,然後呢?
波蘭紀錄片揭示《獵魔人》改編遊戲鮮為人知的過去
「區塊鏈 紀錄片」,探索紀錄片版權的解決方案
難得一見《江青》紀錄片公開!趕緊看!
紀錄片《我的詩篇》: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