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暮秋時節,連續的陰雨天過後,終於迎來一個晴朗的周末!走,走向林間,尋寶去。周五,邀俺娘共游植物園,請教她如何辨識殼斗果。她說小個子的是「苦櫧」(方言發音駒),卷卷殼的大個子叫「崽君」(即麻櫟),全包的「小刺蝟」即是「毛栗」。

俺娘打小在山林里披荊斬棘,她的眼睛是雪亮的,眼皮子一抬就知道遠遠的橡樹林子里哪一棵是苦櫧。而我的腦袋彼時還是一團漿糊。在植物達人訓練營里已經跟著老師們初識過殼斗,CC組長還精心製作過一張殼斗科葉片大集合的PP,可是,他們依舊是熟悉的陌生人。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到了周六,我再次跟隨古可老師走進橡樹林,撿了五六種殼斗果子。古可老師卻是一口氣就拾到12種殼斗的果和葉。好吧,老老實實開啟隨堂筆記模式,先放上自然筆記,後面還有實物照片記錄。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殼斗科種子俗稱橡子,適當處理後可以食用,還可以做陀螺玩


·殼斗就像是保護種子的「帽子」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共收集到 12種殼斗種子,山毛櫸、麻櫟、小葉青岡、小葉櫟、赤皮青岡、苦櫧、石櫟、短尾柯、栓皮櫟、白櫟、板栗、錐栗。


· 注意哦,文字標籤和殼斗果實的對應關係是 1-2-3;3-2-1,蓋子合上後,標籤和果實相對。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一、櫟屬


1-2.栓皮櫟VS麻櫟


二者都帶著捲毛帽,我老眼昏花實在難分辨。古可老師一出手,真相大白於天下:栓皮櫟葉片的背面看起來被了白粉(葉背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而麻櫟葉片的背面呢?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栓皮櫟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麻櫟


還是看不出明顯的差別來。只能再去一回植物園,找到栓皮櫟和麻櫟再做比對。世界上雙胞胎何其多,不差你們兩個。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左栓皮櫟,右麻櫟。栓皮櫟會更寬大。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麻櫟


3.白櫟


白櫟的葉片寬大,邊緣呈波浪狀,林子里隨手撿起就辨識出來。


可是,它的果看起來和石櫟有些像哦,怎麼區分呢?觀察記錄後才發現石櫟的果臍是內陷的,而白櫟的果臍則是外凸的,兩者的顏色也有些許差異。俺娘說,咱家小姨金秋撿了百來斤的「崽子」(浙中方言),來年夏季做「崽子豆腐」,有料嘍。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白櫟帽子上,「倒卵狀披針的小苞片緊密排列」形成一個密緻的魚鱗狀覆蓋結構,頗為精緻。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4.小葉櫟


好喜歡小葉櫟,它明明就是迷你版的麻櫟果嘛!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小葉櫟果實小,遮住一小截臉的帽子上也與白櫟相似,只是下緣處有些許伸出,若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小葉櫟和麻櫟一樣,葉子邊緣有刺芒狀的鋸齒,但葉子更為細長一些。


5.娜塔櫟


相貌長得與眾不同,自然會在第一時間躍入人們的視野。娜塔櫟非本土殼斗,它的葉子如粗大的魚骨頭,看見了就忍不住要撿一片壓標本。果實尋不著,古可老師說他也還沒見過娜塔櫟果。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二、錐屬


6.苦櫧


苦櫧被殼斗全包裹,撐裂後整個果實掉落下來,最明顯的就是它大大的果臍了。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苦櫧的果實像個略顯羞澀的小夥子,用了一頂大帽子把自己的臉幾乎全部遮住了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苦櫧可以做成豆腐,我小時候吃過。聽俺娘詳述一道道工序,這豆腐做起來真可謂煞費苦心:


-磨製苦櫧粉


-把苦櫧果去殼(一百斤果得三十五斤仁),晒乾;


-將乾果仁泡入清水約二個月(去其苦汁,需勤換水,否則會發臭哦);


-把泡過水的果仁水磨成粉,過濾渣渣,提純沉澱為苦櫧粉(約十五斤),晒乾備用(等待第二年夏天的到來)。


-熬制苦櫧豆腐


-番薯粉(150g)+崽子粉(150g),一般比例為5:5或番薯粉多於崽子粉;


-加水調糊狀備用;


-鍋里注水約二斤;


-燒開水後倒入粉糊,即刻不停攪拌不粘鍋;


-熬至透明狀,關火冷卻。


溫馨提示:實踐操作靠經驗積累,切莫教條,咱大中國美食都是憑感覺來製作才最味美。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苦櫧豆腐一時半會兒做不出,戳個好玩的陀螺卻是極上手的。比起白櫟做的陀螺,苦櫧陀螺顯然更勝一籌,不信,自己動手玩玩!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苦櫧已經是常用的園林綠化樹種


7.秀麗錐(尖齒栲)


植物園裡的掛牌名有時並非是中文正式學名,比如查「尖齒栲」,《中國植物志》會告訴你,對不起,沒有。好在老蔣老師的博客上有專文介紹「尖齒栲」,它的大名真好聽——秀麗錐。不怕名字亂,只要拉丁文學名在,一切都可以搞定。不知秀麗錐的果實是不是還會長大,全包的又渾身長刺,想來味道會很不錯。咱「能好怎」的心又蠢蠢欲動了。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8.鉤錐(鉤栲)


好希望在植物園撿到板栗,發現一個裂開的刺球以為是,結果人家的名牌是「鉤栲」。沒發現鉤錐的果實,也許是松鼠搶先一步了。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三、青岡屬


殼斗紋路一圈圈,這是我對青岡的第一印象。若要我具體分辨什麼青岡種,立即傻眼。老師伸出援手,幫忙鑒定了三種青岡。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特點:帽子上環狀的花紋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左:赤皮青岡,葉背粗糙的,灰黃色。右:小葉青岡,葉背光滑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青岡,葉背灰白。另,青岡屬均為常綠植物。


註:苦櫧、青岡分屬兩個屬,但二者相同的葉形(葉子上半邊有鋸齒)讓人很容易將二者混淆,且均為常綠。其實區分兩屬主要看樹皮,苦櫧樹皮縱裂,和青岡屬那較為光滑的樹榦一對比,二者的區別就很明顯了。


四、柯屬


11.短尾柯


當我們發現滿地的「紫葡萄」,一陣歡喜雀躍。第一次見這麼大個的殼斗果,怎麼都撿不夠。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葉子有尾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12.柯(石櫟)


縮小版短尾柯,古可老師叫它「石櫟」,紫黑色的果殼覆著「白霜」,總有新鮮好感。「石櫟「果然是名副其實,我們拿錐子戳它的果臍,堅如磐石哪。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13.板栗

自然筆記 殼斗秋收記



原文作者&編輯:圓蝸牛


文字素材增補:一角


圖片:圓蝸牛、一角、蔣某人


編輯:蔣某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圖鑑 的精彩文章:

衛矛 是衛矛啊
灰毛黃櫨」香山紅葉
黃連木 紅葉艷美
十一月,一些秋果
霜降·立冬

TAG:植物圖鑑 |

您可能感興趣

記筆記從未如此輕鬆!
自然筆記 遇見欒樹
清華植物自然筆記
「狀元筆記」「學霸筆記」熱銷,買本筆記就能成學霸?
小偷自製盜車筆記記錄「成功」心得
【以斯帖記】讀經筆記
「狀元筆記」熱銷 買本筆記就能成學霸?
風雲志│氣象自然筆記
原來記筆記是這麼爽的事啊!以前的筆記白寫了哎
盜墓筆記啊——猴戲都不如
某喵の讀書筆記
異事消夏筆記二
都是經驗!日媒手把手教你怎麼記筆記
護膚筆記?這是來自某設計狗的空瓶記筆芯
記筆記!段濤教你產後辣媽塑形術
竹青讀書筆記
自然筆記課程 你像什麼花?
「狀元筆記」有用嗎?要不要記筆記、理錯題?
印象筆記 SDK 踩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