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籟之音】聖賢教育與凡夫教育

【心籟之音】聖賢教育與凡夫教育

提示:請點上方↑↑妙法佛音一鍵免費關注!




聲音資源載入中...






中國從古以來缺少的不是聖賢教育,而是凡夫教育。



聖賢教育,是現代中國人再也不能背負之重。


不將這副重擔放下,中國恐怕沒有希望,子子孫孫恐怕都要被壓住,抬不起頭,挺不直腰,邁不開步。



希聖希賢,成聖成賢,是人類共同的美好願望。「人人皆可為堯舜」,「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給人以無窮的希望與力量。



聖賢教育與凡夫教育的區別不在目標,而在現實身份定位。



聖賢教育,施教者必須是聖賢,沒有凡夫可以培養出聖賢的;受教者雖不即是聖賢,也要具備成聖作賢的資質,如木雖不是凳,但可作凳,而水永不可為凳。



在今天推行聖賢教育,施教者、受教者要自許、自肯為聖賢、准聖賢,若此種定位缺失,恐將註定失敗。如同演戲,演得再逼真,也是假的。聖賢教育,教得再好,做到極致,無奈也是表面活計,假聖賢,人根不堪故。


凡夫教育指體認凡夫性,體認到自己是凡夫,有不可突破的局限性、罪性、障礙性,因為絕底絕望,完全死心,在徹底哀痛、不可救藥絕望之地,心祈一種偉大慈悲力量的救度,而願歸命仰投,即置之死地而後生。



難道這種凡夫性也需要教才能明白嗎?是的。人由於驕慢、虛偽,並不能深入體察凡夫罪性,而習慣以種種善行功德喬裝打扮,冒充聖賢姿態。人貴有自知之明,但人已失去自知之明。



若以東西方來比較,西方基督教是凡夫教育,提倡原罪論,而東方儒文化為主屬於聖賢教育。於佛教,聖道門屬完美的聖賢教育,凈土宗則屬於典型的凡夫教育。



佛教是特別的,不論是聖賢教育,還是凡夫教育,兩方面都達致極點,而又相互圓融,並行不悖,方法、原理、修證階位、功德利益都極為清晰明了。



凡夫教育有什麼好處呢?


一、符合實際。大家都是凡夫,不過體認不到,沒有向這方面深入。真實,是一切真理的基礎,起步若不真,步步皆作假。罪,不是真理的死敵;假,才是真理的死敵。



二、心得釋然寬懷。凡夫教育的背景是一種偉大慈悲的力量,包容、凈化、拯救有罪的凡夫,使凡夫不致於死,而走向生。凡夫的罪、有限、不凈、重擔、背負……盡可以向這偉大慈悲的力量傾瀉,這樣人心便得到釋懷凈化,社會才顯出安樂祥和。



一個普通人有力量化解自心中根本之罪嗎?能滅貪瞋痴,斷見思煩惱嗎?不可能!故聖賢教育在當代對絕大多數人也就是走不通的死路。



三、先死後生,轉凡成聖。以佛教凈土宗來說,凡夫教育即是機法兩種深信,先認定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無有出離之緣,才能無疑無慮,乘佛願力,定得往生,必致成佛。


一個罪人沒有把自心的罪完全暴露在佛光下,受佛光的炙烤、照耀,無地自容,無所逃遁,無處藏身,只能乖乖就範;而急急用種種偽善(不離貪瞋之世間有漏善業)的包裝把罪包裹起來,讓無明的毒液好端端封存著,一點也沒動到它的底,接著便在包裝上雕龍畫鳳,彩繪油漆,刻出種種聖賢的模樣,這濟什麼事呢?正如盛滿糞尿的花瓶。



要凡夫做聖賢很累、很難,除了極少數人如鯉魚跳龍門,跳越凡夫界限,真入聖賢無礙之域,多數人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聖賢沒做成,就是凡夫也做得不清不白,沒鼻子沒眼,伸又伸不直,曲又曲不得,成了內在壓抑、扭曲,外表混沌、模糊的怪物。



做凡夫要做得清白,能屈能伸,有鼻有眼,必須要信受彌陀救度。

人能信受彌陀救度,內在佛性的生命便得蘇醒,這是進入聖賢之域乃至成佛的必要前提。



既不偽作聖人,也不貶抑凡夫,借用孔老夫子的話,「君子素位而行」,在凡夫素於凡夫,以凡夫身份,老實念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豈不聖乎!此是凡夫希聖希賢、成佛作祖最現實穩當的途徑、捷徑,免去多少捏怪、造作。






作者丨凈宗法師


朗讀丨佛宣居士


配樂丨佛朗居士




《假如這樣生活》溫暖面世


佛恩居士親筆簽名紀念版


限量結緣200本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直接結緣








《假如這樣生活》 佛恩居士(王踐)/著











南◎無◎阿◎彌◎陀◎佛


妙法佛音







微信號:miaofafoyin520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叔本華「論教育」——自然教育與人為教育
智慧教育呼喚新的教育智慧
聖賢教育之孝經 讀誦
葉聖陶教育箴言
洪堡的教育遺產
傳喜法師:佛教是智慧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聖賢教育之經典讀誦 中庸
兒童教育的文武之道
奴才教育與渾蛋教育
對王財貴教授讀經教育的思考
德聯資本姜陽之——教育科技的核心在於數據,看好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起勢
芬蘭教育與文化部被建議降低幼兒教育和保育費用
三愛教育徵文
關於「教育技術」和「電化教育」之爭
哈爾濱教育局整治教育「三亂」
靜波大和尚:佛教教育的反思
甘肅將誠信教育納入品德教育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