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點擊


上方「章黃國學」可訂閱哦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明天就是教師節啦!和小喵一起來品味漢字中的教育精神吧~


教師節:


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文 / 孟琢 田夢梅


明天是教師節,又到了過節的日子。我們會去看望自己的老師,也會接受學生的祝福。在教師節里,章黃國學由衷地祝願每一位老師,節日快樂!在教育的辛勞中,收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欣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遠的教育傳統,漢字中也凝聚著古人對於教育精神的認知與思考。讓我們走進漢字世界,品讀其中的教育理念吧。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甲骨文教 金文教 小篆教

教字從甲骨文到小篆一脈相承,字形左上方象兩個算籌的爻,下面是子,右邊是攴,一隻手裡握著教鞭。三個形體合起來,表示手持教鞭教育兒童學習算籌,表示教育、指導的意思——看起來,造字時的老師是數學老師啊,不知道他教不教奧數?也有人說,爻是《周易》中的爻,教是古人學習占卜之意,這個說法似乎更能體現出原始社會的風情。


古人所教的內容,包括謀生立世的本領,也包括文化知識與道德品行。在六藝中,詩、書偏重德行涵養,禮、樂偏重行為規範,射、御偏重社會技能,古代的君子教育向來是立體化的。在《說文解字》中,許慎對教的解釋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更點明了好的教育的核心特點——上施下效,也就是以身作則,教育不是強制、不是束縛,而是真誠相契、行路在先的引導。如果沒有師生志相合、道相通、心相切的精神傳遞,教育難免會成為向上攀爬的階梯,化作一場短暫而尷尬的擦肩而過。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教導

在漢語中,「教」可以組成很多雙音詞,例如教導、教學、教習、教練、教育、教養、教訓、教化等等。在這些字中,也蘊含著古人的教育精神。先看「教導」:


金文導 小篆導


在中學裡,教導主任是每個調皮學生心中的噩夢,我小時候就曾因為在教學樓里滑旱冰,被教導主任咆哮了兩個小時。實際上,導和教一樣,也是一種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導」在經典中常常寫作「道」,比如《論語》中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指的就是用德行來引領學生。後來分化作「導」,《說文》:「導,導引也。」鮮明地指出「導」的特點在於「引」。


在《禮記·學記》里有這樣一句話:「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牽是拉著向前,有一種強迫的意味,無論是牽牛、牽馬,牛馬都是不自由的。導則是感化、引領,被導的人是自由的,一個合格的導遊首先不能強迫旅客。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學記》的意思是,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向前探索,而不能拽著他強制前行;應該鼓勵他實現突破,而不能抑制他的創造力;應該啟發他主動思考,而不是把道理都講透。你看,這樣的老師就像教小孩走路的父母一樣,他輕輕地拉著你的小手,給你帶一帶方向。但更多的是給你空間、給你鼓勵,讓你有勇氣跌跌撞撞地走向成長。


教學


再看教學,在「學」這個字中,體現出古人對於學習的理解。什麼是學習的關鍵?什麼是學習的根本目的?我們還是先走進漢字的世界吧:


甲骨文學 金文學 小篆學


在甲骨文中,它由三部分組成,下面代表房屋,上面左右兩邊是手,中間還是爻——不知道是學數學呢?還是學算卦呢。三個形體合起來,表示在屋子中手把手的教學。金文在屋內增加子,代表學習的小孩,意義更加突出。


什麼是學?《說文》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解釋,「學,覺悟也。」覺悟,其實就是睡醒了——覺醒。一個人沒有覺悟之時,懵懵懂懂、迷迷糊糊,跟睡著了沒有區別;而一旦他覺悟了、心裡透亮了,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方向與安身立命的所在,他也就睡醒了。學是覺悟,這說明學不是外在灌輸,不僅是掌握各種知識,而是要通過學來喚醒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智慧、道德與力量。


中國古人強調「教學相長」,這一成語也出自《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既然「學」的關鍵在於生命的自覺,那「教」也絕不是一種機械的、重複的工作。唯有在生命自覺的追求中,在理性反思的帶動下,教與學才能互相推動、彼此成就,實現師生之間的共同成長。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教習


說到「學」,就必須要談到「習」。學而時習之,「學習」在漢語中已經成為了不可割裂的整體,但在古漢語中,學和習的意思卻不盡相同。


甲骨文習 小篆習


《說文》:「習,數飛也。」什麼意思呢?習字從羽,《說文》是用鳥的行為來解釋習。數飛就是多次飛行,小鳥在學飛的時候,大鳥從一根樹枝飛到另一個樹枝,小鳥噗啦噗啦跟著飛過去,大鳥飛回來,小鳥再噗啦噗啦跟回來,這樣的動作重複很多次,才能放單飛。我們知道,苦思冥想的鳥一般叫做傻鳥,既然是噗啦噗啦,習的特點一定是實踐!


我們再看「學而時習之」這句話:學是覺悟,習是實踐,孔子主張要適時地把內心的覺悟落實到外在的實踐上,落實到自己的生命中。「不亦說乎」,在學與習的過程中,內心不斷覺悟,生命在不斷地充實與完整,這不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嗎?


在漢語中,有教習、教練這樣的辭彙,這都說明,教育不僅追求精神覺悟,更立足於豐富的實踐;它不僅是飛向理想世界的羽翼,更是現實世界中穩健紮實的腳印。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教育


甲骨文育 金文育 小篆育


育是一個非常形象的甲骨文,左邊是蹲跪的女人,右下角是個大頭朝下的小孩,象女人生育孩子的樣子。有的字形中,子的邊上還有幾道刻畫,表示生孩子時的羊水——古人造字觀察縝密,也是醉了。育的本義是生育,也由此引申出對孩子的教育、教養。對老師而言,學生猶如孩子,那種難以言表的溫情與柔軟,是教育者的情感底色。


當然,「育」不僅是母親般的溫柔,更有著「求善」的孜孜追求。《說文》:「育,養子使作善也。」如果只有溫柔與愛養,缺乏高遠的追求與理性的反思,這樣的教育不過是一種變相的溺愛而已。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教養


在現代漢語中,教養指一個人文化品德上的修養,在古漢語里,它和教育是同義的,都指對人的教育培養。《東觀漢記·馬融傳》:「馬融才高博洽,為通儒,教養諸生。」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都是此義。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稱為「養」呢?其實,「養」體現出古代教育的三重內涵:首先是愛養,這和「育」的情感底色是一致的。其次是德養,在古人看來,對孩子的教養首先立足德行。《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無論是養道、養德、養正還是養氣,教養的目標都是君子人格與大丈夫氣象的塑造。最後是涵養。教養是自然而然的,不能迫切、不能推壓,更不能揠苗助長。《孟子》在講「養浩然之氣」的時候,特地強調了「助長」的危害:


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在周人的心態中,作為殷商遺民的宋人,大抵是二貨的代名詞,揠苗助長的是他們,守株待兔的也是他們。這位老兄整日拔苗,累的都茫然了,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槁了。教育則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有一種從容不迫的風範,容許學生的自然成長,允許他們慢一些、想一想,甚至是走個小彎路。無奈的是,在我們這個充滿急躁的社會裡,急功近利恐怕已經成為了教育的根本弊端吧。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在這一點上,古人做的比我們好。以考試為例,在今天的學校里每周小考、每月大考,已經司空見慣。高考之後,不知有多少學生把厚厚的卷子撕成粉碎,灑向天空,哪怕是享受片刻的快意人生呢。而古人是多久考一次試呢?《學記》中有記載:「比年入學,中年考校。」請注意,不是說人到中年才開始考試哦!此處中讀作仲,鄭玄註:「中,猶間也。」也就是間隔的意思。古人每年入學,隔一年才考一次試,和今天整日掙扎於考場的學生相比,實在是太幸福了。這種教學安排,正是孔子「游於藝」的精神。孔穎達解釋《學記》說:「所以然者,欲游其學者之志,謂優遊縱暇學者之志,不欲急切之。」留出空間,給足時間,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自如與自然,在點滴浸潤中獲得真實長遠的收穫。這種風範,我們雖不能至,但誠然心嚮往之。


教訓


再看一個另類的詞——教訓,這會不會讓你回憶起童年不堪的回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被各種各樣的師長教訓過,回首望去,當真是一把辛酸淚。但在古代漢語中,教訓並沒有那麼「慘烈」,《左傳》記載越王勾踐意圖復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這個詞是教育、訓導的意思。


在今天,「訓」是批評,它的特點偏於剛嚴的管教。在古漢語中,「訓」的特點恰恰相反,有順理而說的意思。請看「訓」的字形:


小篆訓


訓從川,川流而行,一日千里,不能逆出河道,這是先民普遍的生活經驗。因此,漢字中從川的字多有「順」的含義,比如馴服的「馴」、順應的「順」,都是從川的。因此,《說文》解釋訓為「說教」,這裡的「說教」不是絮絮叨叨、空洞無味的講大道理,段玉裁解釋說,「說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引申凡順皆曰訓。」根據事物自然的條理、規則,把事情講清楚,怡然理順,讓人家心悅誠服的接受,這才是訓的真意。


教訓,就是順理而教,既要順應教育規律,更要順應人性規律、自然規律。王陽明曾經批評當時的蒙學說:


若近世之訓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讎而不欲見……是蓋驅之於惡,而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那種束縛、逼迫、強制的教育,只能讓學生「視師長如寇讎」——不僅是我們哼唱過「我要炸學校,誰也不知道」,明朝的小朋友們也過有同樣的衝動。順理的教育,則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樂嬉遊而憚拘檢」。在這一基礎上,涵養人性深處的生機,展現自然的教育意態,讓孩子中心喜悅、趨向鼓舞,在學習的過程中洋溢出強旺不息的生命力。這種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氣象,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說起來,訓詁的「訓」也是如此,好的語言解釋,一定是順應語言規律與語境特點的。你看高郵二王的訓詁,當真是渙然冰釋,令人拍案叫絕。而有些學者雖然名聲很大,學生很強,寫了四五百卷書,但大抵枝捂偏僻,訓了不如不訓,終歸是落了下乘。


教化


最後,我們看教育的目的——教化。在古文字中,化象人一正一倒之形,因此有轉化、變化的意思。《說文》:「化,教行也。」化是教育的最終指向。張載說「為學大益,在自能變化氣質」,《學記》說「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無論是自己生命境界的提升,還是對社會環境改造,教育都是重要的實踐方式。有了教育就有了變化,有了變化就意味著希望。教育,是通過人的反思與傳承,不斷地推動自我生命的發展、推動時代的發展、推動歷史的發展,這實在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事業。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部分插圖來源:孔子曰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孟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從事訓詁學、《說文》學研究,章黃國學主編。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董京塵,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專業博士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教師節:漢字中的教育精神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王寧老師:文言與白話——談中學語文的文言文教學
諸侯大會,看一看古代帝王的安保制度吧
今史記?郭德綱列傳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海內存知己:蘇軾和師長的緣分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宗舜法師:民國佛教最重要的四個關鍵詞:佛教、中國、人生、時代——從太虛大師「新佛教」觀看民國佛教大師的精神特質(1)
學誠大和尚:祖師精神與祖庭文化是國際漢傳佛教界的精神財富
東京大學教授:日本人的精神核心是佛教
教師節,頂禮人類最偉大的精神導師——佛陀
清教徒精神是什麼 清教徒精神與美國的創業精神
冯友兰:中国哲学的精神
家長必讀:英式教育PK中式教育 你調皮 我精神物質雙支持
冯友兰: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教育隨筆:重建我們的人文精神
用「啪啪」的精神做教育!
王道俊 教育學應關注教育與時代精神的結合
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
北京大學王中江教授《儒商的精神和理念:經濟倫理和企業之道》
道教美術「雅」之精神探賾
教育專家警告:教育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精神的虐待!
寧玉萍教授:美金剛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療效和安全性
徐勇教授: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流程
德國:「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
文化教養、社會擔當、自由靈魂,真正貴族精神豈是當下貴族學校能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