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魚油與霧霾天有關?科學告訴你這絕不是牽強附會

魚油與霧霾天有關?科學告訴你這絕不是牽強附會

點擊新營養,關注新營養,置頂新營養


新營養xinyingyang.com


人類營養 創新 循征 B to B

「2014年,由於華北地區霧霾現象加劇,環境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伴隨話題熱度增長的還有口罩的消費量:不出所料,北京口罩消費額穩居全國第一,佔比超1/6;北京、上海、天津網民的人均口罩消費金額位居前三,呼吸健康的保護意識『最強』。」這一數據出自《阿里零售平台健康消費報告》。單單從口罩的消費量就足以看出:空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類的身體健康,不過,在空氣污染日趨嚴重的當下,除了口罩,我們還可以尋求營養層面的幫助,通過補充營養素來保護自己,比如魚油。


你以為空氣污染損害的只有你的肺,其實遠不及此


估計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以霧霾為代表的空氣污染問題損傷的僅僅是呼吸系統,但其實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遠不及此。


數據顯示,全球有80%的人口生存環境超過了WHO空氣質量指南(AQG)的既定標準。該標準的評判要素有很多,時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當屬PM。PM10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另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真正對人體危害較大的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即我們通常所說的PM2.5。

魚油與霧霾天有關?科學告訴你這絕不是牽強附會



按照AQG標準,PM2.5的年平均值是10微克每立方米。PM2.5在呼吸道不易被阻擋,被吸入人體後會通過支氣管直接進入肺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這些顆粒中的一些成分如有害氣體、重金屬等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所以除了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也特別容易受到PM2.5引發的炎症和氧化應激傷害。來自WHO數據顯示,與室外空氣污染有關的過早死亡中,約80%是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所致,而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僅佔14%,因肺癌所致的僅為6%。

魚油與霧霾天有關?科學告訴你這絕不是牽強附會


那麼問題來了,魚油是如何幫助降低由PM2.5帶來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呢?


美國Emory大學醫學院Holguin教授團隊曾經發表在《美國呼吸與重症醫學雜誌》的科技論文指出:從同樣遭受霧霾侵擾的墨西哥城找到了50名年齡在60歲以上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在正式實驗前測量老人的心功能關鍵指標——心率變異性,再將這些老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服用魚油膠囊兩次,每次1g;另一組服用大豆油膠囊作為空白對照。在進行了5個月的魚油膠囊干預後,研究者發現,魚油組老人心率變異性下降的程度與實驗前的指標相比,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統計分析顯示兩者具有極其顯著性的差別),而豆油空白對照組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

魚油與霧霾天有關?科學告訴你這絕不是牽強附會



上述實驗中提到了一個心功能關鍵指標——心率變異性。它是反映自主神經系統活性和定量評估心臟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張力及其平衡性,從而判斷其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預防,可能是預測心臟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個有價值的指標。正如帝斯曼集團(DSM)營養科學事務推廣總監張衛國博士所闡釋的,心率變異性的定義為心跳的間隔變異,心率變異性是由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量度,低變異性提示了心臟疾病的危險性增加。已有證據顯示,空氣污染和心率低變異性直接相關。另外,由數個由墨西哥衛生部和美國疾控中心聯合開展的人體試驗提供了魚油有對抗PM2.5傷害的科學依據,這些研究結果驗證了魚油抵禦PM2.5危害的有效性。

進入冬季,霧霾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如約而至,特別是在北方深受霧霾侵擾的城市,早上出門前,家人都會習慣性的叮囑一句「別忘了戴上口罩」。而隨著魚油幫助抵禦PM2.5危害的科學證據逐漸增多,不久的將來,家人也許會額外叮囑你「出門記得帶上魚油」。

魚油與霧霾天有關?科學告訴你這絕不是牽強附會



>>>>

廣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營養 的精彩文章:

對於中國保健食品行業來說,20年意味著什麼?
蔓越莓:女性泌尿系統的守護星
關於多肽的消化吸收,你還有很多不了解的
警惕!這些因素會傷害寶寶正常的腸道菌群
一組數據,看微囊技術是如何改變營養脂質命運的

TAG:新營養 |

您可能感興趣

據說肥胖會傳染,這是科學還是謠言?
如果真有外星人存在,人類會不會被吃掉?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震撼
這就是有時會感覺似曾相識的科學解釋!
寶寶濕疹不可怕,學會科學應對是關鍵
如果你媽也捨不得扔過期食品,那她也許是有科學依據的
想要科學應對糖尿病,學會使用胰島素很關鍵
空腹喝奶好不好?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不愛吃香菜?科學家說這或許和基因有關
為什麼會有月震?科學家稱這絕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
有哪些迷信看似荒謬卻有一定科學依據?
科學解釋貓對你發出呼嚕聲,不是把你當奴才,而是
為什麼你總覺得有人看你,科學家說這是你聰明的象徵
都說懷孕了不能養貓,我們沒有,科學相處才是關鍵
科學家找到關於「見鬼」的解釋,原因竟然和「聲音」有關?!
植物油做飯會致癌?不科學!想要愉快地吃油得這樣做
煙酒不分家,有沒有科學道理?
科學告訴你鬼影究竟是什麼?
貓咪說只要給我吃的,打針也不怕,這不科學啊!
健身不光要有科學的方法,這些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