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太上感應篇》是我們在學道初期必修的一部道教經典,也是後人編寫善書的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道教的「三聖經」。


主講人/保舉大師遲信覺


開經偈語

禍福無門人自招,善惡之報影隨形。


玄都至聖早點破,奈何世人總難明。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全真龍門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之《太上感應篇》


我今天宣講的經典是《太上感應篇》,眾戒子對這部經書並不陌生,因為這是我們在學道初期必修的一部道教經典。


《太上感應篇》「太上」就是至高無上,是最崇敬的至尊稱呼,是天地間最高的境界。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詞語中最最尊貴的名詞,代表了經典的權威性、莊嚴性和唯一性。我們道祖老子是老君爺八十一化中第十八化身,「紫氣東來,青牛西去」,正是道出道祖圓頤之期與尹喜真人在函谷關相遇,留下道德五千言後,便與尹喜真人西去化胡的事迹。因度人無數,傳下修道寶典《道德經》,眾生感其恩,也稱道祖老子為老君,即道德天尊。

《太上感應篇》的典故


關於這篇經文的來歷,有一個與我們道祖有關的典故。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這是我們在學道初期必修的一部道教經典

(圖片來自武漢長春觀新聞中心)


相傳有一天老君爺弟子凌虛真人和白元真人為拯救天下蒼生來到了玄都洞,凌虛真人挽起靈訣,念動咒語,在洞外踏罡步斗,焚了真符,那洞中即刻現出道路,二仙隨即步入洞內。一刻工夫,便到了老君爺所居紫府。剛到門首,便有仙童迎接道:「老爺說今天二位真人要來,命我在此等候,果然來了。」即領著二仙往裡而去。老君爺在前廳坐著,二仙在廳外禮拜。老君曰:「你二人免禮罷。」命進廳賜座。二仙入內叩首,在側坐下。老君曰:「凌虛又發慈悲了。」凌虛見老君爺未卜先知,已知個中因緣,便道:「弟子惶恐,驚擾聖駕,還望道祖慈悲,垂教化以度生民。」


老君曰:「人心不靜,驚擾其神,執著萬物,戀於得失。乃至趨炎奉勢,迷失本心。不知罪福皆由自造,眛理欺心。祈福祈生,卻不曉皈依之路,竟至墮於旁門,實可悲哉!我今為你等宣講感應真文,你且仔細記下,傳與世間,令使凡俗知道,依次而行,則可超生。乃至仙冊留名,神升上界。」


說罷便閉目半晌,頭頂現出紫氣,整座紫府上有慶雲覆蓋,寶珠點點若雨滴垂下,諸天仙樂奏起,無量仙真盡來集會,諸仙官仙童等盡在廳外席地而坐,聽老君爺宣講無上妙道。

半個時辰過去,老君宣講已畢,諸仙頂禮讚嘆。老君曰:「凌虛可記得明白?」凌虛道:「不敢忘了一字。」 老君道:「你可速速錄為文字,流傳世間,令有緣之人得之,按此修行可證大道。」凌虛道:「弟子領命。」老君道:「你且去辦罷。白元也協助凌虛一下。如此功德,獲福無量。」


二仙叩首領命,隨即告退。凌虛真人錄《感應篇》,流佈於世。


二仙諸事完畢之後回老君爺處復旨,老君曰:「道無善惡,人分賢愚。障迷自性而不能明者,為凡情所拘,執著萬物而生貪求,煩惱亦隨之而生,身心憂苦,不得解脫。若能明了一切皆是一心所造,心清則神靈,神靈則慧生,如此便近於道也。」二仙稽首曰:「道祖慈悲,為諸眾生指明道路,駕設慈航。如今而後,天下萬民必樂於向善,而世界太平,盛世當興了。」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令有緣之人得之,按此修行可證大道


(圖片來自武漢長春觀新聞中心)


善書典範:《太上感應篇》


實際上現在流通的《太上感應篇》文句多取自東晉葛洪祖師《抱朴子》「對俗」和「微旨」兩篇。全文共計1277字,分總論、善行、惡行和結論4部份,凡列舉22項善行,155項惡行。南宋理宗(1225-1264)對道教十分推崇,在篇首御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字,並協助出版流通。


《太上感應篇》是後人編寫善書的典範,在傳統社會幾乎無人不曉,在清代與《文昌帝君陰騭文》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合稱道教的「三聖經」。


《太上感應篇》的內涵


《太上感應篇》中感應二字是全篇的重點。太上道祖是在感應到了世間大眾對於自身惡行的放縱和修真悟道的無知,於是降下經典指點迷津。我在這裡所要闡釋的感應卻是道祖深層次的感悟。就是對信奉大道的出家道士的一種希望和指導,我們都是信奉太上無極大道的出家人,我們修鍊的長生久世,並不是長長久久生活於紅塵俗世之中,享盡榮華富貴,我們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久世,是要得道成仙、位列仙班。


自己的修鍊是否成功,並不是僅僅體現於表面的層次,比如說苦修苦行,我們的苦修苦行實際上是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要想累積功德,就要濟世度人,想要濟世度人,就要體驗種種黎民之疾苦。我們苦修就是要遍嘗世間疾苦,深深感受到黎民的苦難,只有堅持正念,不履邪徑,心境圓滿,漸脫凡塵,才能調動身體中那先天的一絲道氣,找到真我,漸行大道。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久世,是要得道成仙、位列仙班


(圖片來自武漢長春觀新聞中心)


性功圓滿了,我們身上三魂七魄也就是今天所統稱靈魂就具足圓滿了,可以修鍊元神了。當然這同時還要進一步的命功修鍊,築基結丹,性命雙修,才能煉化元神,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常說的元嬰了,待一顆無形無質的金丹煉成以後,用粉碎虛空的方法脫離丹室,化做一顆瑩瑩靈丹,上沖中宮位置,尋本性而練化元神,謂之「明心」。陽神煉化純圓,飛騰而上於腦中「見性」。尋著離宮陰神,聚結合體在泥丸宮裡,霞光滿室,遍體生白。一戰將息,而又回歸於腹內元神處,合化為命胎。疊起蓮台,虛養命胎,進而胎化元神,默默溫養,直待紫氣虛來時節,元嬰養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門,旋而又回。元嬰修鍊成功過後,就已經是半仙之體了,指的是返回」嬰兒」(即無損)的境地。


我們道教前輩祖師十分重視保持「嬰兒」、「赤子」的狀態,即返璞歸真通過修鍊,達到清凈無為之境,心靈猶如嬰兒一樣,元嬰的修鍊也是內丹修鍊的一種方式,簡單的說元嬰是指修真之人凝聚全身元氣,化成的一個純能量體的自己,也就是一個縮小版的自己。


第二、道士就是有道之士,全真者,全其本真也,全精全氣全神方謂之全真,才有欠缺,便不真也。全精可以保身,欲全其精先要身安定,安定則無欲,故精全也。全氣可以養心,欲全真氣,先要心清靜,清靜則無念,故氣全也。全神可以返虛,欲全其神,先要意誠,意誠則身心合而返虛也。是故精氣神為三元藥物,身心意為三元至要。「皆以正心誠意,少私寡慾。神清意靜天堂路,意亂心慌地獄門」。


我們日常的行為要清新脫俗,這時的苦修苦行就是針對世人的慾海浮沉,奢靡浪費,每一位戒子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世人的榜樣,我們的行為和思想都要有超越性,我們並不是世人所想的那樣的不食人間煙火,歷代祖師創教如果沒有超越性和超前性,也就不會一直得到眾生的認可和支持,我們今後怎樣去做,直接決定我們的大道的方向和興衰。


「行善」是成仙的路徑


在《感應篇》中,「行善」是成仙的路徑。「夫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眾戒子不可不謹慎,所以說人身難得,中土難生。這裡的「善」,不僅是要求自己時時刻刻去行善,去濟世度人,而是要讓世人自覺自愿的也去行善,度一人為小善,以蒼生度蒼生才是大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戒子不但要深刻感應「不履邪徑,不欺暗室」、「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等等度人之法,而且還要教會世人度人之法,如1800多年前我們道教創立初期在蜀地的驛站,當時驛站之中的人們自發捐出義米供路人食用,路人也會繼續捐出義米這種模式不就是現代社會正在提倡的正能量傳遞嗎?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在《感應篇》中,「行善」是成仙的路徑


(圖片來自武漢長春觀新聞中心)


祖師傳教具有很強烈的超越性。凡夫的心志是不堅不實的,所以即便在短短一生的數十年之中,也難做到徹底的信心不退。凡夫的身心活動。總是善惡雜陳,信疑參半的,何況我們在生死之海的大洪流中,載浮載沉,忽上忽下地幽苦沉淪呢?今生入道求仙,如若道心不堅固,信心不落實,行為不清凈,念頭不正確,便很難位列仙班。但是,既曾種過信道的因子。過了相當時間,又必將再度顯現,再度求道。


文昌帝君說:「世人每日清晨誦持感應篇一遍,可以消愆滅罪;感應篇行之三年,萬罪消滅;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孫賢明,榮登科第;行之十年,壽命延長;行之十五年,萬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孫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這是成道祖師說的話,大家要謹記,持誦經典為的是讀經萬遍,妙理自明。妙理自明才能行道自如。


講經節選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太上感應篇》從一開頭,就使人產生了神聖感和莊嚴感,因為這是我們的太上道祖在開示後輩們以及世間的一切眾生,教導世人要知道「承負」,要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報應」,這四句話把感應理與事都說的非常的透徹。如果要深入討論感應之事,必須要從大經大論之中,在甚深的大道之中去討論明理。首先對於福禍、善惡的感應信得真、信得切,而後我們的修為才能勇猛精進,證聖成真是必然的。所以這一篇道經可以作為道門戒律的代表,因為道法的修持,一定是以戒律為基礎。所謂因戒而返璞歸真,才能生智開慧,進而天人合一,才能入大道之境。


我們的智慧未開,不能返璞歸真,皆由誘惑、貪慾所蒙蔽,正如《道德經》第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我們現在不正是在尋找我們每一個人的那一點慧根嗎?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這一段直指天界諸神對我們無時不刻的考察感應,我們修道之人與常人的不同就在於我們的行為和思想是會時時刻刻被天庭所糾察,哪怕是臨時起意的一個小小的惡念,都會上達天庭,得到相應的懲報,這種嚴格要求的結果毫無疑問,可以使我們時時處處常懷敬畏之心,我們才能夠養成崇敬之心,崇敬乃功德之根源啊!久而行之證聖成真是必然的。

全真丙申壇傳戒大師講經系列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圖片來自武漢長春觀新聞中心)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書中介紹的神靈具體有四種:司過之神、三台北斗神君、三屍神、灶神。神能稱之為神必有其靈異之處:司過之神對人之罪過進行定性;三台北斗神君高高在上,俯視人間萬象,也起到的是考察鑒別作用;三屍神暗藏人體內,感應心神,那就與人的內心動機有了不可分割的關係。灶神終日與人同室而居更是一言一行逃不過他的耳目。


總而言之,神靈的外在監督表現在依據其行為進行定性定量,從而決定為其賜福或者降禍。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一紀是十二年,這是大過失;一算是一百天。不一定是你減少了壽命,減少了十二年,或者是減少了一百天的壽命,這個不盡然。做大的惡事十二年不走好運,做小的惡事一百天沒有好運,諸位細細在這裡面去觀察,這個感應之事,感應之理啊!


你能夠看的出來,能夠體會得到,這也是一門實際的學問,對於世人來說,都希望生活在世界上的時間儘可能的長久一些,世俗之人長生求的是可以多多享受一下各種各樣的物質條件,可以多多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前提條件是要有福德,才能有享受。所以就要廣施善行。對於我們出家人來講長生久世的唯一目的就是積功累德,最終才能夠證聖成真。了解到了其中的差別,就可以使我們不忘初心,悟道修真。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其中兩個「必」字已經非常的明確表明,這種神仙監督、天降福禍的必然性。《感應篇》從這一角度為我們每一位道長指出了「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之要求,世人今生能夠享受榮華富貴與我們每位道長可以入道成仙的原因都是同樣的,累積善行、功德,才能夠感天動地,正如《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才能夠得天地之靈氣,才能尋求到自己的那一絲先天真性,達到智慧開悟,大徹大悟,毫無滯怠的穿梭於宇宙天地之間,成為濟世真仙。


結束講經後,對壇上眾戒子的期望:


今值丙申傳律脈,羽士滿堂聽真詳。


真功真行莫慢怠,他日成真赴蓬萊。(編輯:若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長春觀傳戒副總理大師任宗權:道教傳戒很嚴格,很難得
五十四代張天師告訴你正一派的秘密:祖天師篇
手繪美圖再現邱祖龍門修道歷程:祖庭憑何吸引祖師棲居 潛修至道
節烈成神:生前力救大唐於將傾 死後護佑百姓於危難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戒壇大師講經 張誠達道長為諸戒子講解《救苦經》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3:戒壇考偈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6:祈戒初啟法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4:迎請諸師法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5:供養科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8:拜請律衣科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7:呈遞投嗣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遵戒奉行 以此為誓: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之呈投誓狀法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1:審戒懺悔
智者大師傳全集連載
把世界名畫背在身上,路易威登演繹全新「大師系列」
闡述太極拳大師李經梧先生拜師學藝的經歷 尊師重道
任宗權大師講全真傳戒10:方丈拜台科
陳長林《欸乃》古琴大師經典演奏系列
智者大師傳 第三十回 玉泉演妙法
長春觀傳戒副總理大師任宗權:道教傳戒很嚴格,很難得
「六經八綱」述腦疾6例,經方大師談獨特經驗
印光大師講述助印經書的十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