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門法眼宗二祖德韶禪師及其禪法要略

禪門法眼宗二祖德韶禪師及其禪法要略

禪門法眼宗二祖德韶禪師及其禪法要略



在禪門法眼宗早期的祖師中,人們多對開宗之法眼文益禪師與三祖永明延壽禪師多有備述,而對這兩位祖師之間的二祖天台德韶禪師了解甚少。在漢傳佛教歷史上,德韶禪師是對後世影響重大、不可忽視的一位祖師。他的修證與弘法,上承法眼文益禪師,下啟永明延壽禪師,兼澤天台重興,雖無鴻篇巨著傳世,但所傳法要全得禪門精髓,盡顯法眼宗風。

是曹源一滴水,啟通玄峰頂語


德韶禪師十五歲出家,十八歲受具足戒。初遊方詣投子大同禪師,乃發心之始。次詣龍牙居遁禪師、疎山禪師。如是歷參五十四善知識,都無契會。後謁法眼文益禪師,文益禪師初見,即深器之。因先前所參善知識甚多,德韶禪師倦於參問,只是隨眾。


一日,文益禪師上堂,有僧來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禪師答:「是曹源一滴水。」僧人惘然而退,而德韶禪師於法座旁聽聞,豁然開悟,平生疑滯渙若冰釋。他將所悟呈告文益禪師,師云:「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 後唐清泰三年(935),德韶來到天台通玄峰,住峰頂,並作偈云:


通玄峰頂,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文益禪師聞後道:「即此一偈,可起吾宗。」 什麼是這「可起吾宗」的?若稱「體系」,還只是思想,並非心要。但在此為管中窺豹,今只據大藏所記禪師開示法語,擇要羅列,略為拈提。法語多出《宋高僧傳》《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等禪籍,其中般若寺上堂說法「十二會」,有答僧問,有上堂法語,每會具足,頗能彰顯禪師家風。


佛法現成,一切具足


德韶禪師繼承了法眼文益禪師「一切現成」的禪風,多有指示。如師上堂示眾云:


「佛法現成,一切具足。古人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若如是且誰欠誰剩?誰是誰非?誰是會者?誰是不會者?所以道,東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上座因什麼得成東西南北?若會得,自然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何故如此?為法身無相,觸目皆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一時徹底會取好。諸上座,出家兒合作么生?此是本有之理,未為分外。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若識心皎皎地,實無絲豪障礙。」

為何「佛法現成,一切具足」?因為見聞覺知路絕,不見諸相。無相之知即是無知,對緣之照即是般若。能會得此,佛法自然現前,一切具足。或言般若,或談法身,無非指示諸法實相。


般若性海中,實相用無窮


佛法現成,一切具足,此是般若(實相)無盡之用。


如何是般若?如何是諸法實相?如何是無盡之用?


譬如「一切有為世界悉皆明現,乃至無為亦復如是」。德韶禪師上堂云:

「靈山付囑分明,諸上座一時驗取,若驗得,更無別理,只是如今。譬如太虛,日明雲暗,山河大地,一切有為世界,悉皆明現,乃至無為亦復如是。世尊付囑迄至於今,並無絲毫差別,更付阿誰?所以祖師道;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法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此是靈山付囑牓樣,諸上座徹底會取好,莫虛度時光。」


譬如「一切妙門不出得般若海中,於無住本建立諸法」。德韶禪師開示云:


「百千三昧門,百千神通門,百千妙用門,盡不出得般若海中。何以故、為於無住本建立諸法。所以道:生滅去來,邪正動靜,千變萬化,是諸佛大定門,無過於此。」


譬如「法界無邊心亦無際,如是會得喚作般若」。德韶禪師云:

「大道廓然,詎齊今古。無名無相,是法是修。良由法界無邊,心亦無際,無事不彰,無言不顯,如是會得喚作般若。現前理極同真際,一切山河大地、森羅萬象、牆壁瓦礫,並無絲毫可得虧闕。」


譬如「事無不通,理無不備」。德韶禪師開示:


「事無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言語,一切三昧,橫豎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


法界性海法法皆是,大藏萬法盡言佛心


般若即是法界性。如何是法界性?德韶禪師開示法界無處不是、無時不在,佛陀說法未有間歇,乃至一切萬法無不在說法的甚深道理,云:


「法界性海如函如蓋,如鉤如鎖,如金與金色,位位皆齊,無纖毫參差,不相混濫。非一非異,非同非別。若歸實地去,法法皆到底。不是上來問個如何若何便是,不問時便非;在長連床上坐時是有,不坐時是無。只如諸方老宿言教在世,如恆河沙,如來一大藏經,卷卷皆說佛理,句句盡言佛心。」


又道:


「若究盡諸佛法源,河沙大藏一時現前,不欠絲毫,不剩絲毫。諸佛時常出世,時常說法度人,未曾間歇,乃至猿啼鳥叫草木叢林常助上座發機,未有一時不為上座。有如是奇特處,可惜許。」


不立文字,徹底悟去,位齊諸佛


因此要真報佛恩,須「明徹道眼,入般若性海始得」。佛法現成,如何是入般若性海?德韶禪師反覆開示「不立文字」之道,要修行人徹底悟去。


首先,指出學人當明佛陀祖師言教都是方便施設,如若執著,便只是顛倒知見,云:


「古聖方便猶如何沙。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法門。我輩是祖師門下客,合作么生會祖師意?莫道風幡不動汝心妄動,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通取,莫道風幡動處是什麼。


「有云:附物明心,不須認物。有云:色即是空。有云:非風幡動應須妙會。如是解會與祖師意旨有何交涉?既不許如是會,諸上座便合知悉,若於遮里徹底悟去,何法門而不明?百千諸佛方便,一時洞了,更有什麼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萬惑。上座豈是今日會得一,則明日又不會也?莫是有一分向上事難會,有一分下劣凡夫不會。如此見解,設經塵劫,只自勞神乏思,無有是處。」


若徹底悟去,百千方便一時洞了,知無處不是方便處;若不能徹底悟去,腳跟不明,一向纖絡言教,意識解會,依草附木,縱「假饒答話簡辯如懸河」,亦只成顛倒知見、識心活計,並無得力處。故德韶禪師云:


「只如山僧恁么對他諸上座,作么生體會?莫是真實相為么?莫是正恁么時?無一法可證么?莫是識伊來處么?莫是全體顯露么?莫錯會好。如此見解喚作『依草附木』,與佛法天地懸隔。


「假饒答話簡辯如懸河,只成得個顛倒知見。若只貴答話簡辯有什麼難?但恐無益於人,翻成賺誤,如上座從前所學。簡辯問答記持,說道理極多,為什麼心疑不息?聞古聖方便,特地不會,只為多虛少實。上座不如從腳跟下一時覷破看是什麼道理,有多少法門,與上座作疑求解,始知從前所學底事,只知生死根源陰界里活計。所以古人道:見聞不脫如水裡月。」


因此,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算「始到古人境界」,不增不減,無欠無餘,才是真實理地。如禪師上堂云:


「良由究盡諸法根蔕,始會一言,不是一言半句、思量、解會,喚作一言。若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始到古人境界。亦不是閉目藏睛,暗覩無所見喚作言語道斷,且莫賺會。佛法不是遮個道理。要會么?假饒經塵沙劫說,亦未曾有半句到。諸上坐經塵沙劫不說,亦未曾欠少半句。應須徹底會去始得,若如是斟酌名言,空勞心力,並無用處。」


那麼什麼是「徹底悟去」?直至「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德韶禪師上堂舉:


「古人云,如何是禪三界綿綿?如何是道十方浩浩?因什麼道三界綿綿?何處是十方浩浩底道理。」要會么。塞卻眼,塞卻耳,塞卻舌身意,無空闕處,無轉動處。上座作么會?橫亦不得,豎亦不得,縱亦不得,奪亦不得,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若如是,會得始會法門絕擇。一切言語絕滲漏,曾有一僧問。作么是絕滲漏底語?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上座,如此會自然不通風去,如識得盡十方世界是金剛眼睛。」


若徹能底悟去,不巧作道理,則當下凡夫即位齊諸佛。德韶禪師云:


「諸佛法門時常如是,譬如大海千波萬浪,未曾暫住,未嘗暫有,未嘗暫無,浩浩地光明自在。宗三世於一毛端,圓古今於一念,應須徹底明達始得,不是問一則語,記一轉話,巧作道理;風雲水月,四六八對,便當佛法。莫自賺。諸上座,究竟無益。若徹底會去,實無可隱藏,無剎不彰,無塵不現,直下凡夫位齊諸佛,不用纖毫氣力。一時會取好。」


以上簡擇德韶禪師說法之精要,以明禪師繼承法眼「一切現成」的宗風,申明般若實相的深義,指示不立文字、位齊諸佛的禪宗頓教宗旨。禪師所傳雖簡,無不精到;法語雖少,字字皆妙。綜覽禪師一生參證弘法及其心要,後人在《五家正宗贊》中這樣讚歎:


心法雙忘,乾坤獨步。


登天不借梯,遍地無行路。


機翻石火,爍破石頭城;


掌握龍泉,笑出龍歸寺。


天蓋地載,苦龍牙迭將餿飯祭閑神;


百匝千重,被疎山左搓芒繩縛鬼子。


去來隱顯明諸佛實相,要且顢頇;


欠剩有無說般若真宗,不妨莽鹵。


是曹源一滴水,悟玄機將豌豆作真珠;


指通玄滿目山,起吾宗變甜瓜成苦瓠。


祖師門下客,辨風幡帶水拖泥;


大王長壽人,外聲色拋沙撒土。


得法眼親傳寶印,鞔皮鼓兩頭鳴;


應木人敲打虛空,崑崙兒著鐵袴。


念南嶽天台教乘磨滅,往新羅國繕寫歸;


論釋迦彌勒身衣短長,令興教僧嘔血去。


禪林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林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近代禪宗三大師「虛雲、真空、來果」三位善知識不同方法的修學體會
佛教發展與「看台灣」
中國社科院權威分析:挾佛斂財危及佛教根基
虛雲老和尚:明師是法身父母,恩德超過生身父母
廬山海會寺的美,讓你感動

TAG:禪林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論同病異治及異病同治
運用《金匱要略》方、法治療風濕病
運用《金匱要略》方、法治療風濕病!
薦號丨論內科雜病,還看《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論治風濕病
泰迪的這些行為,女孩子要略懂一二
《金匱要略研究》中文版張再良先生序
多倫縣中醫經方論壇暨《傷寒論》、《金匱要略》背誦大賽圓滿落幕
淺論桂枝在《金匱要略》的應用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腎
治未病思想貫穿《金匱要略》的始終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心
「中醫案例」學習傷寒論,金匱要略,支飲病體會
張錫純的「治痰」經驗四:溫養心肺,宗《金匱要略》而自擬理飲湯,桂枝、乾薑、 白朮、茯苓、甘草、五味子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脾
《金匱要略》中黃芪建中湯和理中丸如何區別使用?臨床如何用?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藥物劑量問題!
靜修中的十八秘密!依其修習,勿必三思。靜修方法多端,綜其要略,唯萬緣放下,一心提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