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作者丨洛師陳巍


自鎌倉幕府第一代將軍源賴朝以來,幕府就在探索能代表鎌倉武家文化的對象。


1221年「承久之亂」後,日本政權落入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氏之手,但還未獲得教權。那時各大寺院幾乎都集中在京都一帶,到第五代執權北條時賴時,他渴望在鎌倉建個大伽藍,使這個政治中心同時也成為宗教的中心。但當時日本已有的天台、真言,以及由其派生的凈土、日蓮等宗派,難以擺脫舊勢力的羈絆。因此,與當時日本佛教幾乎沒關係的、純中國式的禪宗被採用。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時賴。他在年少時即受菩薩戒)


與當時日本宗派教徒欲逞私利、腐敗墮落相比,禪僧主張寡慾樸素,三衣一體,不圖居所,不貪衣食,專心向道,這容易為原來有樸素的凈土信仰的武家所理解和接受。最早將禪宗帶入日本的是榮西和俊芿等「入宋僧」。榮西傳播禪宗受到鎌倉幕府的強力支持。但榮西傳播的是兼修禪,而不是純粹禪。榮西傳播禪宗的行為遭到京都比叡山僧眾的嫉妒,1196年他們上奏朝廷,導致禪宗在日本被禁。

南宋時,日本僧人常搭乘商船往宋國遊歷,使南宋僧人也有機會了解日本佛教。13世紀,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急劇變動時期。1234年,蒙古滅金,1273年,蒙軍在襄陽擊敗宋軍,南宋已是山河破碎,最終於1279年滅亡。自南宋末期到元,禪僧不斷蹈海東渡,將禪宗傳入日本,蘭溪道隆就是其中之一。


蘭溪道隆,俗名冉莒章,1213年生於在涪江郡蘭溪邑(在今四川省綿陽市),是郡守冉王瑣的第三子。冉莒章出生時,元軍南下大舉攻金,金國受到元的壓迫,遂南下進攻宋的蜀、淮南、漢中。冉王瑣轉戰四川各地抗金,不幸於1225年戰死,冉莒章時年十三歲。受篤信佛教的母親的鼓勵,冉莒章入成都大慈寺,並於1227年十五歲時出家為僧,法名道隆,後自號蘭溪。


蘭溪道隆在臨安府萬壽寺師從無准師範修業五、六年後,又入五山第三寧波府天童山景德禪寺掛錫,師從痴絕道沖,後師從北磵居簡、無明惠性,終於機緣醇熟,成為無明惠性的法嗣。


蘭溪道隆曾與日本通譯李善昭相見,從李處得知日本很渴望禪法,於是起了要東渡日本、弘揚禪法的心愿。同年7月24日,蘭溪道隆乘船到達博多港。1247年,抵達鎌倉,掛錫壽福寺。執權北條時賴聽說後,請他移住父親泰時的菩提寺——常樂寺,以便向蘭溪道隆參禪。蘭溪道隆本來有回國之意,見北條時賴殷勤待己,就打消了回國之念,在此宣揚純粹禪,主張依"唐式行持",遵循禪宗清規。1249年(日建長元年),北條時賴建建長寺,歷五年而成,以蘭溪道隆為開山住持,開創了日本第一個純禪寺。蘭溪道隆後來也在京都等地宣揚禪法。1278年六十六歲時圓寂於建長寺,後宇多天皇賜謚"大覺禪師",此為日本賜禪師號之始。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大覺禪師像)


蘭溪道隆是將純粹禪引入日本的第一人,他在日本勤於弘揚禪宗。除鎌倉和京都,他還到過日本很多地方,擔當過很多禪寺的住持。他在日本傳播禪宗教義之外,還把宋朝臨濟宗的叢林清規也引入日本的禪宗寺則之中。他要求寺院必須嚴格執行修行和生活制度,強調坐禪、持戒,並對違反者予以相應的懲罰。為日本臨濟宗的叢林規範起了奠基作用。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大覺禪師墨跡法語規則中的法語)


由蘭溪道隆擔任開山住持的建長寺,是鎌倉五山之首,是禪宗在日本傳播的中心,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中心,來自中國的宋元僧住持,有十三人以上。蘭溪道隆門下弟子輩出,如葦航道然、桃溪德悟、無隱圓范、約翁德儉等,他們中很多後來成為禪寺的住持,甚至開宗立派。蘭溪道隆的法系稱為大覺派。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鎌倉建長寺佛殿。拍攝者:陳巍)


從日本鎌倉時代起,理學由往來日本和宋朝的僧人傳到日本,被稱為朱子學。禪宗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不少儒家、道家的思想元素,而理學又出入佛老,援佛入儒、以儒證道,所以禪宗與理學既分立又融合。僧侶在參禪禮佛的同時,也鑽研理學。蘭溪道隆在國內時,曾師從北磵居簡、痴絕道沖、無准師範等。北磵居簡正是南宋禪門中精通理學的第一人。北磵居簡本瀧川人,世代業儒,他遁入僧門後,還與當時理學名家魏了翁、真德秀等交往。無准師範在思想上也有儒釋道三教融合的傾向。痴絕道沖亦是理學的大家。曾師從這三人的蘭溪道隆,在理學上也深有造詣,他的著述多處顯露出儒家思想,是將理學引入日本的重要人物。北條時賴行政仁恕公平,是蘭溪道隆對鎌倉幕府的儒家教化之功。


蘭溪道隆的弟子中,通儒者以南浦紹明為最。南浦紹明受其師的推薦,於1259年入宋求法。師從臨安府凈慈寺、徑山興聖萬壽寺住持虛堂智愚。南浦紹明在參禪悟道的同時,也學習種茶、制茶技術及茶宴之儀。1267年回國,帶回了茶檯子、茶道具和《茶道清規》等茶典,被認為是將茶道傳入日本的人。今天的日本茶道已有了很大的演變,但其"和、清、靜、寂"的意境卻沒變。



這位南宋和尚把禪宗傳入日本,後成武士道的思想根源



(建長寺半僧坊前的天狗像。是不是很像《封神演義》里的雷震子?拍攝者:陳巍)


蘭溪道隆是將禪宗引入日本的代表性人物,但日本禪宗的興起,是眾多的入宋僧和去日本的宋僧推動的。禪宗對日本武士道乃至日本民族的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禪宗為鎌倉幕府所接受,一是因為禪宗為武家政權提供了不同於舊有公家信仰的新的宗教信仰,為其政權的穩定提供了精神基礎。二是禪宗思想對武士提供了精神支柱。在禪宗看來,生死觀是參禪悟道的第一要旨。若能領悟"出入生死之巷,恰如遊戲之場"的"死生如一"觀念,參破生死,才能達到處變不驚、唯主君馬首是瞻、赴死亦從容的境界。因此,禪宗的思想對武士道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禪宗的興起,不僅局限於禪宗本身的流布上,宋朝的社會、文化、生活的風俗習慣也帶入並深刻影響日本。另一方面,以漢語宣揚禪的宗旨,作偈和語錄,極大地豐富了日本語,而漢詩也漸為興盛。


歡迎關注「皇帝不稱朕」微信公眾號:hdshuoshi(皇帝說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帝說史 的精彩文章:

市儈好色,還是真性情?「才子」之外的鄭板橋
裝甲突擊:悍卒三千五,浴血復涼州
孔夫子的酒量和君王的度量
古人是怎樣剪指甲的?

TAG:皇帝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禪宗對日本「劍道」的影響
禪宗 與茶道 之淵源
禪宗思想對王維的影響
董其昌:以禪宗的方式向偉大的傳統致敬!
禪宗始祖是外國王子,如何成為中國本土佛教?
南華寺:中國佛教名寺,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
因妙道山是佛教禪宗臨濟祖師的寓修地,為「妙光善道」而得名
都說禪宗是漢傳佛教的精髓,那麼佛與禪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南公懷瑾《禪宗與道家》陰陽家與方士
《金剛經》對禪宗的影響
南公懷瑾《禪宗與道家》釋迦出家成道對人類世界的貢獻
南公懷瑾《禪宗與道家》修鍊丹道神仙家們
王維的詩與禪宗的智慧(二)
一個字也不認識的惠能和尚,後來如何成了禪宗六祖?
嵩山,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
鈴木俊隆:鈴木大拙後,是他 讓禪宗在西方生根發芽
從六祖慧能與江西弟子的關係看南禪宗的發展
簡論漢傳禪宗與藏傳寧瑪派之關係
王維的詩與禪宗的智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