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官員與張維迎,真正誤讀歷史的是誰?

英國官員與張維迎,真正誤讀歷史的是誰?

作者:鄧新華


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


近日,英國人羅思義寫了一篇《張維迎對英美歷史有誤讀》。從語感上看,我不相信這是羅思義親自執筆的。羅思義在一個節目上說自己不懂漢語,他斷然寫不了體制味如此濃厚的漢語文章。或許有人會說是不是羅思義先寫成英文,再由別人翻譯成中文呢?但是看那論述的套路,翻譯者的再加工也太多了吧?

搜了一下,羅思義還曾有身份疑雲。他在微博的認證身份原來是前倫敦市副市長,但曾被《南方周末》「天下版」官方微博質疑,之後他的認證改為前英國倫敦經濟政策署署長。他曾出示前倫敦市長的澄清聲明,該市長說羅思義「相當於」中國的副市長。好吧,相當於。首都副市長,在中國是副部級,和廳局級的待遇差別大了,可見羅思義或他的中國合作者相當熟悉中國官場的套路。


當然,身份不影響觀點的對錯。我關注他的身份,純屬是被他文章中那一手嫻熟的中國式論述驚到了。但既然文章冠他的名,我就把他當作者吧。相信起碼主要觀點還是出自於他的吧。


一、羅思義都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羅思義寫這篇文章的緣起,是他看到張維迎和林毅夫就產業政策展開了爭論,看到了張維迎的《林毅夫在產業政策問題上的四個錯誤》,認為張維迎誤讀了英國和美國的發展經驗。他用大量的篇幅,論述了英國、美國之所以經濟高速發展,是因為政府干預,尤其是政府支出。

比如他說:「如果說英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霸主靠的是大量的政府借貸,那麼美國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崛起成為世界經濟霸主則是依靠政府建立的關稅牆,而非自由市場。」「推動美國經濟出現史無前例增長速度的是龐大的政府支出:在1938至1945年間,美國居民消費增長30%,私人投資增長12%,但美國政府支出增長553%。」


先不管羅思義對英美髮展模式的解讀對不對,先看看他給中國的建議吧。


羅思義說:「從經濟增長原因到經濟結果看,如果照搬西方經濟增長模式,將會使中國永遠落後於發達經濟體。」


好吧,按邏輯,政府干預是西方成功的模式——中國不能照搬西方模式,那麼,羅思義應該是反對中國照搬干預模式的,對不對?鄧小平改革就是推動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張維迎的觀點也屬減少政府干預的,不是做對了嗎?


可是,看羅思義全文的文意,他又是推崇政府干預、反對張維迎的觀點的。

知乎上更有人說羅思義是托洛茨基派。在另一篇文章中,羅思義認同這樣一句話:「大多數經濟體靠拉動財政和貨幣這兩根槓桿來促進經濟發展。而中國還有第三個選擇。中國的發改委可以讓投資項目源源不斷地增加。」他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始終勝過美國,是因為美國「缺少發改委這強大的一環」。這不正是說明他贊同中國照搬「政府投資促發展」的模式嗎?不僅要照搬,還要加料。


所以,他究竟在說什麼?估計他自己都不清楚吧。

英國官員與張維迎,真正誤讀歷史的是誰?



羅思義在一個節目中承認自己不懂漢語

二、羅思義完全搞錯美國發展的因果


羅思義說:「如果在大學研討會上試圖為錯誤的理論辯護而壓制事實,最多是損害學生獲取知識;如果在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為錯誤的理論辯護而壓制事實,那麼將會危及13億人的生活,中國的民族復興也會因此遭受嚴重的挫折。」似乎張維迎「壓制事實」。但羅思義是怎樣理解「事實」的呢?


通觀全文,羅思義表達的主題是「英國和美國在其各自成為世經濟霸主期間實現經濟增長的政策是依靠政府的大量干預,而非『自由市場』。」這其實只是他和張維迎對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解釋不同,而不是張維迎真的「壓制事實」。


所謂事實,就是確實發生的事情。早上雞打鳴,太陽出來,這都是事實。但,是天將亮使得雞打鳴,還是雞打鳴喚出太陽,這只是因果分析。每一個國家都既存在市場的因素,也存在反市場的因素,這是事實。究竟何種因素導致何種結果,屬於實證分析,但不是事實認定。羅思義把自己這方的因果分析當成事實,是偷換概念來影響讀者:「看,張維迎連事實都搞錯了,他的觀點還會對嗎?」

因果分析比的是邏輯能力。那麼,羅思義和張維迎,誰搞錯了因果關係呢?羅思義搞錯了太多,可以說他的整個經濟學體系都是錯的。他甚至認為關稅壁壘幫助美國成為經濟霸主。要駁的太多,這裡只舉一例吧。


羅思義認為,1860年到1890年,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最根本的原因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巨大積累」。「美國固定投資佔GDP比重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前經濟超級大國——英國以前所達到的任何水平。」


經濟增長當然要靠投資,但是,靠的是有效率的投資。財務上,投資必須賺錢,才能持續擴大;生產上,投資必須增殖,才能擴大資本品存量。假如投資是虧損的,投資額就會越來越小,資本品也會越來越少,不可能長期維持投資增速,這個道理不難明白。


1860年到1890年,美國連續投資增速高,恰恰說明美國的投資回報高,市場效率高。這一段時間離羅斯福新政還有40多年,離聯邦政府高投資還遠著呢。效率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市場而來。


美國勞動力為什麼有巨大積累?本土人口的生育、外來移民的進入是原因。美國以移民國家聞名,這不也恰好說明自由與市場的巨大威力嗎?


總之,資本和勞動力的巨大積累恰好說明張維迎對美國歷史的因果解讀是對的,而羅思義試圖以資本和勞動力的巨大積累來支持政府干預論,才是誤讀了因果。羅思義只看到資本的增量、人口的增量,看不到增量因何而來,還以為張維迎解讀錯了,這認識能力可見一斑。


中國有過太多政府投資的實踐。全國範圍土法鍊鋼,結果如何?結果不是資本的積累,而是資本的大量浪費。改革開放後,鋼鐵交給市場,結果中國鋼鐵產量輕鬆躍居世界第一。


羅思義說「他(張維迎)也為何沒有提及美國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巨大積累」,實際上,張維迎經常提及資本的積累的意義,提「讓窮人的資產變成資本」。他不僅提資本積累的意義,而且還提企業家的意義。他說:「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只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而不理解企業家的重要性,以為政府可以代替企業家進行資本積累,我們得到的結果是災難性的。」這一層認識,是羅思義理解不了的。


至於羅思義以當代美國的政府研發投入來證明產業政策的有效,是另一個問題。產業政策無效,是因為離開了市場的演算法,就不可能算出來哪種投資是有效的。政府的研發投入,有一些有用的科技成果,但有用不等於有效率。秦始皇傾舉國之力建長城,有沒有用?當然有一些用,但有沒有效率呢? 市場的演算法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多談了。


前不久,我採訪了諾獎得主薩金特,問及他對產業政策之爭的看法。薩金特說,他不了解爭論的具體情況,但一般地說,要減少產業政策。他說,在美國的歷史上,美國曾經試圖要運用產業政策來振興經濟,但是產業政策的理念是什麼呢?就是說政府裡面的人要比產業裡面的人要聰明,政府裡面的人幫助產業裡面的人,假設前提就是說政府的人更聰明,但是他認為並不是這樣的。


熟悉官場套路的羅思義,和學者薩金特,誰的解讀更有道理呢?大家可以拋開身份,用邏輯去判斷。但羅思義把自己的因果解讀打扮成「事實」,斥張維迎「忽略事實」,這個就違背基本的知識原則了。並不是掛個「英國前官員」的名頭就更了解英美的歷史,以及歷史的因果的。


人文經濟學會獨家原創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經濟學會 的精彩文章:

周其仁:一個中國案例帶你走近諾獎新主哈特的「不完全契約」
劉鶴:經濟學者的歷史責任
房價因何而漲,還會再漲嗎?
為什麼中國人不遵守規則?
英國脫歐才有前途

TAG:人文經濟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最喜歡的英國男演員是誰?
劉慈欣倫敦訪談實錄:讓他開始寫科幻的,竟是英國作家?
英國政府的反恐秘密武器,竟然是抖森?
移民愛爾蘭,還可以去英國讀書?方法是……
艾倫-麥克法蘭:脫歐真是英國人的理性選擇嗎?
去英國讀碩士,要不要讀碩士預科?誰更應該讀?
我告訴你,這樣申請英國留學真的會被拒的!
美國人和英國人在思維方式上有哪些不同?深度好文!必讀!
英國哈利王子無法找到女友 原因竟是!
英國脫歐,卡梅倫辭職,最傷心的竟是它……
去英國讀博士,你準備好了嗎?
英國「脫歐」這幕大戲,誰才是真正的「悲劇人物」?
她是英國最成功的女運動員,親姐卻在背後「捅刀」?
歷史冷知識:英國為什麼沒有皇家陸軍?
這個真相真心苦逼!英國人正越來越窮!誰幹的!
英國女王最愛的英式鬆餅,你吃過嗎?
英國人高冷愛喝酒?做腐國人真冤,這才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英國土豪如何育兒?你是羨慕還是?
揭秘英國麥田怪圈 真的是外星人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