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群雄並起: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戰國時代

群雄並起: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戰國時代

群雄並起: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戰國時代



文 |王一鳴

由於額度小、分布分散、風險大,農村金融一向被認為是一塊難以攻陷的陣地。但隨著互聯網+的強勢推進,好吃的肉早已被分剝殆盡,終於輪到了這塊硬骨頭。


中國農業大學金融系主任何廣文教授對此指出,互聯網企業和電商做農村金融進入農村金融領域,和傳統金融機構一樣要面對「業務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對稱」這三大困境的挑戰,能否解決這三大困境,決定了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


那麼,這些新興農村金融產品和傳統金融相比有何創新?他們如何解決農村金融膠著多年的核心痛點?哪種模式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農村金融的幾大痛點

據央行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涉農貸款餘額23.6萬億元,占貸款總比重為28.1%,其中農戶貸款餘額僅為5.4萬億元。以2010年為例,全年農戶儲蓄餘額為同期全部金融機構對農戶貸款餘額的2.45倍,金融機構成為農村資金的「抽水機」。


除了絕對量的短缺,農村信貸配給也很嚴重,主要表現為融資成本高昂、需求與供給錯配、非正規金融繁榮等。近年來,本應服務於農村的村鎮銀行、農信社經過市場化改革,紛紛離開農業領域,更是為農村金融短缺問題雪上加霜。領鮮金融商務合作總監劉宏偉就此指出:「目前農村金融也存在』空心化』現象,農信社往農商行轉,農商行往城商行轉,城商行往股份制銀行轉,沒有人關注農業領域。」


那麼,農村金融存在哪些核心痛點難以解決?


首先,由於農村地理、產業、市場等條件與城市的巨大差別,農村金融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大特徵:


1、主體分布分散,造成物理網點布局成本高;

2、缺乏用戶徵信數據及標準化抵押品;


3、傳統農業比較收益低、存在市場、自然雙重風險,監督成本高;


4、生產單位與生活單位合一,資金的生產用途與消費用途難以分割。


同時,農村金融供給的主要問題為:


1、目前信貸產品額度集中在3萬元以下及100萬元以上,不符合農業產業發展對適度規模資金的要求;

2、貸款審批周期過長延誤農時和市場機會;


3、基層業務員模式道德風險高,易出現吃拿卡要現象等。


那麼,互聯網+農村金融是如何解決這些痛點的呢?


「大佬」和「少爺」才能玩得起的「重」模式

阿里和京東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利用高頻消費數據補齊農民信用信息短板,依託下沉到村的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培養熟悉本地情況的村級代理人。


阿里旗下網商銀行推出的「旺農貸」業務目前已覆蓋中國17個省的65個縣,近1000個村,可以提供最高5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期限分為6個月、12個月、24個月三檔,可採取每月還息、一次性還本或等額本金還款等多種還款方式。


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如何進行風控?「旺農貸」風控模式的核心資源是「推薦人及合伙人」制度。「旺農貸推薦人」是從「村淘站點合伙人」中挑選出來的,動用鄉村熟人社會的信息資源優勢降低風控成本。


京東推出的「京農貸」則是通過培養十三萬農村推廣員,構建下沉到村的金融服務渠道,依託農資購買和農產品出售這兩大實物交易環節提供金融產品。


京東金融農村金融項目經理吳迪指出,京東金融的農村戰略將改變傳統金額「自上而下提供金融產品」的思維方式,而是要根據農村「自下而上的需求」去設計產品,滿足需求。


吳迪認為,目前傳統金融機構在農村和農業的業務正在持續萎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產品存在不尊重農業發展規律和農業金融需求規律的問題。而京東將搭建開放式的入口,將所有符合當地農業生產經營周期的需求,和符合產業鏈發展趨勢的需求都盡量滿足,並藉此將各個細分行業的生產主體和關聯企業都納入產業鏈的閉環中,「從底層建立需求控制體系」。


吳迪強調:「京東金融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對數據的掌握和使用是我們和任何傳統企業相比最大的不同,我們希望從農戶和行業的基礎數據出發建立整個產業的風控體系模型,對於個人,則可通過消費數據和消費習慣判斷未來收入,通過生產數據評估生產能力和個人信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阿里和京東的農村金融戰略從消費端入手,以實際交易作為風控依據,雖然部分解決了農戶信用數據缺失的短板,但對農業生產流程難以施加影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提高與產業升級的問題。


新希望與大北農等傳統行業巨頭依託自身在各自優勢產業中深耕多年的供應鏈基礎,背靠母公司的龐大資金支持,坐擁成熟產業鏈中的優質客戶資源,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農村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接受農場君採訪時,希望金融方面表示:「希望金融首先是新希望旗下的平台,新希望在全國有500多家工廠,幾萬業務人員,紮根農村三十三年。而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優勢是不需要人海戰術,而是通過找到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從上下游尋人,同時,在供應鏈中積累的數據,則有利於建立風控模型。」


其實,早在2007年2月,新希望就已開始布局農村金融市場,組建金融擔保事業部,隨後投資成立普惠農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截止到2014年底,已累計提供擔保近180億元。經過對農村金融擔保業務的八年探索,建立希望金融這一互聯網農村金融平台是水到渠成。


對於希望金融的「先發優勢」,業內人士在接收農場君採訪時普遍表示,單純依靠優勢產業的供應鏈金融基礎深耕局部市場,難以規避市場系統性風險,同時也面臨專註單一產業出現發展天花板的問題。


顯然已意識到這一點的希望金融,目前正在拓展養殖業之外的客戶渠道。


山東農民老狄、老張經營自家的櫻桃園和蘋果園,都在通過擔保貸款方式從希望金融融資。老狄是從張貼在村裡的條幅廣告知道希望金融的,「以往的銀行貸款手續多、周期長,我們以前都是跟親戚朋友借錢。」而希望金融在他提交貸款申請後3天就打款到賬,讓他很滿意。「雖然利息比銀行的高一些,但我用這筆錢建大棚,大棚櫻桃最多能賣到50多(元每斤),陸地櫻桃也就十塊左右」。


老張則準備用這筆錢買農資,「我們村有借(款)的,他們業務員就來問我要不要借。希望金融不像銀行要走關係,申請了就能借到。」老張介紹說,「他們借我錢要做三方調查的,向我的親戚、村裡人和村幹部問我的情況。核實了情況,還幫我開了郵儲銀行的賬戶,因為我們這地方沒有別的銀行,就郵儲銀行最方便。」


希望金融的擔保貸款需要同村兩戶未借款村民為借款村民擔保,並通過業務員下村走訪調研的方式進行風控信息的收集。這種方式要在業務員團隊方面花費大量人力成本,同時將風控風險集中在平台本身,對平台原始資本量的要求比較高。


快速擴張的盟商模式


翼龍貸曾因加盟商假造借款人資料騙貸而產生大範圍資金風險,聯想資本入駐後,翼龍貸對加盟模式進行了規範化調整,在2014—2015年取得迅猛發展。


王磊是翼龍貸的市級加盟商,之前從事的是實業產業。「從2013年起我就開始留意互聯網金融領域,當時翼龍貸的平台流量還很低,所以雖然它的資質背景不錯,但並不是我考察的幾家互聯網金融機構中的首選。」王磊說。


「但是當時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中,只有翼龍貸採用的是加盟模式,對於我們這樣尚不具備獨立經營能力的團隊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據翼龍貸方面提供的資料,市級加盟商需繳納保證金200萬,平台使用費每年20萬元,縣級加盟商需繳納保證金50萬元,平台使用費每年10萬元。如果借款人出現違約或逾期情況,則從盟商預先繳納的保證金中抵扣。


市級加盟商王磊繳納了200萬元保證金,槓桿率為50,每筆借款額度在6-9萬之間。王磊稱,他目前的貸款逾期率為0.8%。「但農村人沒什麼時間觀念,有時會遲交十天半個月,這都是有可能的。」


翼龍貸的盟商模式是將風控責任讓渡給加盟商,由加盟商負責風控調查,發生逾期墊付資金、損貸收購以及催收。平台的收益主要來自利差收益的20%和盟商每年繳納的平台使用費。


「聯想投資後,我們加強了對盟商的管理和平颱風控功能,對借款人增加了線上身份認證、手機認證、視頻認證程序,基本上能夠避免盟商惡意假造借款人數據的問題。」翼龍貸三農信用貸事業部負責人許迎介紹。


除了讓渡風控成本、加快覆蓋推廣速度,翼龍貸還希望通過本地化盟商的「同城」模式降低物理網點成本,掌握更為豐富、專業的借款人信息。


據翼龍貸方面介紹,翼龍貸的加盟商在此前多為地方性小貸公司、實業公司或傳統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而目前翼龍貸貸出款項的80%以上,其貸款人都是從事種養殖的農戶,這就要求加盟商對農業產業的自然規律與市場規律足夠了解,才能夠相對傳統金融機構擁有更高的風險管理能力。


「少俠」們的野心


領鮮金融和沐金農的解決辦法很有野心,他們要逐步搭建農業生產各個門類、行業的投入標準曲線,用大數據的力量來做風控、指導客戶投入,為他們提供融資之外的更多服務價值。


沐金農創始人王曾表示:「沐金農希望能掌握行業標準曲線,了解這個產業在不同時間段的資金需求狀況。因為農業生產單位和消費單位是合一的,怎麼區分開生產性支出和消費支出?我們就通過分析需款場景,去管理他的款項用途,更加精準、智能、切合需求。(以往人們認為農業金融)風險大是因為信息不透明,我們希望更加了解信息,透明化。」


「建立三農金融領域的行業標準曲線、知識庫,是三農金融的基礎設施。對產品的設計有很大參考價值,也是我們商業模式最大的價值所在。」王曾指出。


沐金農的模式也是加盟商制,王曾將其稱為「陌生人借款,熟人掌控」,吸納線上陌生人資金,由熟悉借款人情況的加盟商負責風控和管理。


沐金農目前主要做水稻、玉米這些大宗產品,「因為這些行業的市場曲線我們相對了解」。


「在借款額度上,我們希望能夠填補普惠金融和商業銀行之間的空白,根據測算,我們主要提供普通農戶6--10萬、大戶50-300萬元的產品,這樣既能給他們帶來切實幫助,又不會形成太高的違約風險。」


王曾介紹稱:「每個行業我們只做在當地排名前20%的農戶,投資這些『富農』風險小、收益高,他們是每個金融平台都會努力爭奪的優質客戶資源。」


領鮮金融找到這些優質客戶資源的方式是「產業鏈溯源」,他們先找到當地的龍頭企業,由這些龍頭企業推薦常年為自己供貨的合作農戶,同時為這些農戶提供擔保。


領鮮金融商務合作總監劉宏偉介紹稱:「我們嘗試過東北的主糧種植,河北、山西的養殖,南方的生豬養殖和沿海的漁業捕撈,判斷在近三五年內養殖業將處於快速增長通道,所以我們也把目標行業放在特色種養殖方面。」


「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資金和政策,而是沒有企業能把農業產業鏈打通,冷鏈等關聯服務體系也有待發展。而目前農業優質資產不多,大多數在核心企業手上。」劉宏偉指出。


山西運城的棗農老祁經營一家大棗加工廠,他為自己公司的會員農戶提供貸款擔保,其中也包括他的女兒。「我女兒種了90畝棗樹,每畝地年產值兩萬,凈利潤每畝能達到一萬六左右。今年她準備建大棚,就跟領鮮借了80萬。」除了為會員農戶提供擔保,老祁的公司還負責他們搭建大棚的購料與施工。「大家借的錢雖然先打到各自的賬戶,但是是要馬上給我蓋大棚用的,這樣一旦有人還不上了,我作為擔保人要替他還,我可以把他的大棚拆掉彌補損失。」


以核心農戶作為主要服務對象還可使抵押品變現的成本降低。領鮮金融創始合伙人蘇搏寧指出:「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大戶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提高競爭力,從而整合整個區域市場。在競爭中,抵押品可以在競爭者中間得到變現,同行變現,類似於當鋪。如不能還款,則以很低廉價格抵押給同行。」


領鮮沒有採取加盟模式,而是自建「業務員、風控員、運維員」三支線下團隊,分別負責需款客戶的瞄準、盡調風控和貸中貸後運營維護三方面工作。目前公司員工已將近一百人,人員成本佔到了運營總成本的85%以上。


「這種設計主要為了規避道德風險,我們曾經『卧底』進入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員團隊,發現吃拿卡要等問題很嚴重,於是決定最核心的風控員一定要和借款人保持距離。」


在農村電動車市場具有先天優勢的「什馬金融」則希望通過消費金融的角度切入市場。希望「彎道超車」。什馬金融依託自身在農村電動車市場上的絕對優勢,將已遍布農村的電動車購銷網點發展成為自己的線下門店,讓電動車的經銷商擔任金融產品經理,將高頻次、高發展速度、高黏性的電動車消費需求轉化為金融需求,在業務發展早期就解決了其他金融機構面臨的業務量規模經濟問題。


競爭日趨激烈,農村金融進入戰國時代


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正在努力從資金來源渠道、組織架構管理、數據化專業化的風控手段等方面尋求超越,他們快速、便捷的貸款審批程序、相對公開透明的融資成本確實頗有競爭力。但在採訪中,借款人也普遍反映這些金融機構的利息較高,月息均在一分至一分二左右,「雖然可以承擔,但相對以往的融資渠道還是高了不少。」


棗農老祁就指出:「我們這些年其實並不缺資金,農商行、工行對於我們這樣的大戶都很重視,最近新出現的村鎮銀行,利息只有九厘,貸款手續不麻煩,業務員服務也挺好,如果領鮮的利息還是那麼高,我可能就會考慮這家村鎮銀行了。」


借款端的激烈競爭使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很難單純依靠零散的線上投資人進行資金募集,而必須去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尋求成本更低的資金來源。


而產業端方面,農業較低的比較收益和存在的市場風險也對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及平颱風險形成了威脅。劉宏偉說:「為打通下游消費端,我們也找過生鮮電商平台尋求合作。但發現,他們對市場行情也無法準確把握。因為農產品的可替代性很高,很難產生很高的收益。所以我們現在在考慮和CSA農場進行眾籌的嘗試,從消費端打通產業鏈。」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馬九傑教授指出:「相對於城市,農村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移動互聯的發展還不成熟。我們到農村調查,很多地方沒有信號,一些連電話都打不了,到了半山腰聯繫都聯繫不上。如果沒有信號,沒有這種基礎性的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在農村肯定是有挑戰的。第二,農民在網上交易的習慣和能力、對於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和理解、接觸和使用也有一定的問題。沒有信息、沒有交易,互聯網的信息積累是很少的,這也制約了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開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三農互金未來的競爭格局將呈現寡頭壟斷態勢:「未來可能有兩到三家主導性的企業大概佔50%的份額,剩下的是區域性的企業或者是特殊性的企業大概佔到50%的份額。真正能夠存活下來的玩家,不會超過30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農場 的精彩文章:

TAG:我的農場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階段:「物聯網金融」
互聯網大會拾趣:中國互聯網金融居世界第一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劉勝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徵信怎麼做?
中國互聯網金融+藝術如何行走?
互聯網+時代下藝術與金融共生髮展
中誠信國際閆衍:互聯網金融深刻改變金融行業和中國經濟
移動金融:移動互聯網浪潮下,互聯網金融的6種創新模式!
互聯網大會論壇:讓互聯網金融在陽光下成長
金棗金融創始人孫海峰——互聯網金融的探索者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明天將是美國金融的後天
馬雲聯合國「打卡上班」:中國互聯網金融超美國
治大國若烹小鮮: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辦「互聯網金融知識進校園」系列教育講座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之「互聯網保險」
宜貸網宣布組建眾之金服集團,「互聯網」與金融聯姻成趨勢?
互聯網經濟學關鍵詞:社交金融
方正互聯網金融服務鄉村
史義龍:出國金融 中信相伴
「互聯網+」驅動的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