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合理應用:這 5 種疾病是糖皮質激素引起的

合理應用:這 5 種疾病是糖皮質激素引起的

糖皮質激素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抗休克、促進代謝及其對血液和造血系統作用等藥理作用,但是不適當的使用或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和併發症,從而引發葯源性疾病。


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葯源性皮質醇增多症為外源性激素大劑量長期使用所引起,可能引起皮質醇增多症的糖皮質激素有潑尼松、氫化可的松、倍氯米松等,其發生率可與下列因素有關:

療程過長,這比劑量過大更易導致發病;


皮質激素治療劑量與產生副作用的劑量之間分界很狹小;


皮質激素的治療作用時間比其代謝作用持續時間長;


某些激素的抑制作用較強,如強的松較可的松強 4 倍,而地塞米松又比強的松強 20 倍。

2. 臨床表現


包括肌肉萎縮(長期氮負平衡造成,多見於四肢大肌肉群)、高血脂、低血鉀(會與肌肉萎縮合并造成肌無力)、尿糖升高、骨質疏鬆等,一般停葯後可自行消失。


3. 防治


在應用激素治療的同時應給病人提供高蛋白質及足量 VitC,並進行適當體育鍛煉。對骨質疏鬆者應加服 VitD 與鈣片。為避免葯源性皮質醇增多症的發生,使用糖皮質激素應遵循以下原則:


應使用最小的有效劑量;

採用隔日療法;


若非甾體類抗炎葯有效,則盡量不用糖皮質激素;


盡量用局部給葯代替全身用藥;


短期衝擊用藥;


對糖皮質激素的用藥患者加強教育。

類固醇性糖尿病


由於口服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所引起的繼發性糖尿病患者的診斷依據為:(1)既往無糖尿病史及糖耐量異常;(2)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時間>2 周;(3)不同時間測兩次空腹血糖>7.0 mmol/L 或任意兩次隨機血糖>11.1 mmol/L。


類固醇糖尿病的臨床特點:(1)病情輕,多數無糖尿病癥狀,空腹血糖不很高(一般<13.32 mmol/L);(2)腎糖閾降低,尿糖量與血糖量不成正比;(3)對外源性胰島素反應不固定;(4)酮症酸中毒罕見;(5)停用激素後尿糖消失,但隱性糖尿病者可轉為顯性糖尿病;(6)一般不出現微血管病變。


防治

類固醇糖尿病是激素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合并症,極少引起酮症酸中毒,且多屬中等程度,不發展為酮症昏迷。40 歲以上男性,激素用量時間長,劑量大,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原有糖尿病傾向,肝臟病或血液病患者易患類固醇糖尿病。因此,在激素治療前應詢問有無肝臟病、糖尿病史及家族史,特別對 40 歲以上的患者,激素治療前要常規檢查尿糖和血糖,必要時做糖耐量試驗。


在治療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有無糖尿病癥狀,並做血糖、尿糖檢查,如有糖尿病傾向,應給予及時治療,並按糖尿病護理,避免不良後果。


類固醇性潰瘍


使用激素而致的消化性潰瘍稱為類固醇性潰瘍,當糖皮質激素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合用時,此作用明顯增強,因此又稱甾體激素潰瘍。


1. 臨床表現


類固醇引起的潰瘍一般在胃,很少發生在十二指腸,多在胃竇和胃小彎,常大而深,呈穿透 性。臨床上潰瘍常呈隱匿性,很少有典型的潰瘍癥狀,常突然大出血或穿孔,切除的標本可見潰瘍底及四壁因無炎症及瘢痕組織而顯得柔軟,幽門梗阻少見。


2. 治療


類固醇潰瘍的治療與一般潰瘍的治療相同。如有可能,應立即停用激素;如不能停用,應逐 漸減量,儘可能使用低劑量,對已知患消化性潰瘍者應慎用。


糖皮質激素應盡量避免與非甾體類抗炎葯、氯化鉀、乙醇等易致胃黏膜損傷的藥物並用,必要時服用抑酸劑,以預防潰瘍的發生或複發。


激素關節病


激素型關節病(steroid arthropathy)又稱關節內注入綜合征,是因關節內注入激素類藥物而 引起的綜合征。激素型骨關節病主要是關節內注入激素後引起的關節受損甚至廢用而致,多見於膝關節。軟組織局部注射激素可導致局部劇烈炎症反應,或因微晶體的沉積而妨礙了局部循環,導致軟組織無菌性壞死。


臨床表現


本類病例均有因膝關節腫痛而反覆注射激素類藥物病史,病程由數月到十餘年不等。臨床表現分急性與慢性兩類:


急性表現為激素注入關節內後 30 min~1 h 引起疼痛,腫脹加劇,査關節腫痛,觸之發熱,以髕上囊及髕周壓痛明顯,浮髕試驗(+),呈現急性滑膜炎癥狀;


慢性均表現有膝關節炎常見的運動痛、自發痛、安靜痛友關節變形,但與膝關節炎不同的是儘管變形較重,活動範圍受限不明顯,主要因關節變形、無力來診。有時會合并急性期的滑膜炎癥狀,關節滑膜增生肥厚並伴有頑固性關節水腫,但關節無發熱且疼痛不明顯。


激素停用綜合征


激素停用綜合征指突然停葯或迅速減量時出現一些原來沒有的臨床症候群,如肌痛、關節痛、肌強直、疲乏無力、發熱、情緒低落或無欲狀態,少數患者可致虛脫,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 軸)系統暫時性功能紊亂所致。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癥狀已完全控制、緩解,但因突然停葯或減量過大過快,可見原發病複發或惡化現象,稱為反跳現象,也是激素停用綜合征之一。多由患者對激素產生依賴,體內激素濃度突然下降所致,此時應及時恢復原來使用激素種類和劑量,待癥狀平穩後緩慢減量,逐步停葯。為避免此現象,應用激素 1 周以上患者應緩慢減量,乃至停葯。


參考文獻


[1] 崔佳, 竇京濤. 葯源性腎上腺功能障礙 [J]. 藥品評價, 2014,11(11):32-36.


[2] 陳家倫. 臨床內分泌學 [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533-541.


[3] Peppa M,Krania M,Raptis SA.Hypertension and other morbidities with Cushing s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corticosteroids:a review[J].IntegrBlood Press Control,2011,4(3):7-16.


[4] 馬新,史曉飛,樊琳琳。60 例風濕性並發類固醇糖尿病的臨床分析 [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10(29):126-126.


[5] Longui CA. Glucocorticoid therapy: minimizing side effects[J]. J Pediatr, 2007, 83:163-171.


[6] 趙籥陶, 黃慈波. 類固醇性潰瘍的發病機制及臨床特點 [J].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誌,2008,2(4): 307-311.


[7] Papadopoulos S, Cook AM. You can withdraw from that? The effects of abrupt discontinuation of medications[J]. Othopedics, 2006, 29: 413 - 417.


[8] Hopkins RL, Leinung MC. Exogenous Cushing s syndrome and glucocorticoid withdraw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5, 34: 371- 384.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基層見聞:待遇可憐、缺醫少葯、設備閑置、後繼乏人
澳大利亞一婦人摔下手術台智商跌了 25分怒告醫院
罕見:瘢痕妊娠合并侵襲性葡萄胎
現場考察紀實:健康很抽象 但無處不在

TAG:丁香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糖皮質激素 9 大不合理應用
糖皮質激素,貝塔受體激動劑,抗膽鹼葯,治療哮喘的藥物怎麼用?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用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要怎麼合理用藥與停葯,才能避免不良反應
朵嘉濃宋慧:如何診斷你用的是不是含糖皮質激素護膚品呢?
糖皮質激素:救人性命又帶來疾病,是天使也是魔鬼
6 個案例告訴你,合用糖皮質激素需警惕這些事項
氯倍他索丙酸酯是糖皮質激素,長期外用在皮膚上會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
外傷性視神經病變的治療中用和不用糖皮質激素效果比較
備受青睞的糖皮質激素,全身使用的適應證有哪些?
正確使用糖皮質激素,減少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軟膏的副作用
為什麼孕媽出現胎膜早破時,需要注射一劑糖皮質激素?
早產風險的孕婦產前重複應用糖皮質激素對新生兒是否有益?
產前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的研究進展
當你跑累了,別忘記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搗鬼」
直擊:皮質奢侈品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情緒高漲,精神歡愉,從而對大腦皮質產生良性刺激和調節作用
別讓辛苦都白費:帶你認識「皮質醇」這個最容易忽視的減脂關鍵點